肌营养不良作为一种困扰患者健康的疑难病症,其引发的肌肉无力呈现出较为典型的部位分布特征,这背后与中医脏腑经络理论紧密相连。 从下肢来看,骨盆带肌肉往往首当其冲。患者常在上楼时倍感吃力,每上一步台阶都需付出极大努力,双腿仿若灌铅般沉重,这是因为中医讲脾主肌肉四肢,而骨盆带区域为足太阴脾经所主,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充分滋养肌肉,使得此处肌肉无力。下蹲后起身更是艰难,常需借助双手支撑膝盖或外物辅助,此为肝肾亏虚之象,肝藏血主筋,肾藏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骨失养,无力支撑起身动作。随着病情发展,大腿、小腿肌肉也相继受累,行走时步伐拖沓,难以迈开大步,且易疲劳、摔倒,源于气血运行不畅,下肢经络阻滞,肌肉失于濡润。 ![]()
上肢方面,肩部肌肉无力较为突出。患者抬举困难,穿衣、梳头这类日常动作变得异常艰难,手臂不能自如伸展,此因肩部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等经络循行之处,气血不足或经络不通,肌肉难以获得充足滋养与动力。手部肌肉也渐受影响,握力减退,精细动作如扣纽扣、握笔写字等难以完成,这是由于心主血脉,其华在面,开窍于舌,也与手部功能息息相关,心之气血不能畅达手部,导致肌肉无力,操作受限。 面部肌肉同样不能幸免,病情进展到一定阶段,患者眼睑闭合无力,吹气、鼓腮困难,面部表情逐渐减少、呆板,这反映出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谷生成足够气血濡养面部经络与肌肉,同时也与阳明经气血盛衰有关,阳明经多气多血,若气血亏虚,面部生机顿失。 |
|
来自: 新用户6224rwKT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