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光纤光缆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全产业链经历了从全部依赖进口到全面国产化,再到向海外输出的跨越式发展。但在近几年,随着市场需求的放缓,大量产能无法释放,光纤光缆的价格一路下行,行业逐步陷入低价内卷的“囚徒困境”之中,作为上游的光缆原材料市场更是惨不忍睹。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产业链的上游行业,从原材料企业的经营状况可以直观反映出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情况。而事实上也可以看到,近几年国内材料企业们过得并不好。特别是近两年,受订单减少、开工不足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多种光缆原材料都出现了显著的“价格倒挂”现象。制造光缆的主要基础原料来自石油、钢材和铝材产品的衍生品,面对上游“国字头”的供应商,光缆原材料企业没有议价权,下游的客户又比较集中,在产能大于需求的时候,只能低价获得订单。基础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和下游企业的供销压力都传导至材料企业身上,可谓“上下承压”,现在已经到了微利的状态,甚至需要靠其他产品的利润来贴补才不至于亏损。 在光通信领域,'护套料'这一名词鲜少进入普罗大众视野,但其作为光缆最外层的保护屏障,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具有防潮性、耐候性、阻燃等各种特点及功能,是光缆制造必不可缺的重要材料。作为光缆原材料行业中的代表,我们围绕光缆护套材料企业做了一些调研,以下是3家护套材料生产企业近五年用量最大的PE材料的销售和利润情况图。 从这3家企业近5年的营收和利润可以看出,营业收入较为稳定的前提下,利润却大幅下滑,乃至有企业出现亏损——而这一情况自2022年开始尤为明显。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光纤光缆市场需求萎缩,而这也对光缆材料企业造成了直接影响。同时,作为对上文所提“上下承压”情况的一个补充,下游光缆企业订单付款存在结算账期,而光缆原材料企业对其上游基础原材料企业不但要现金交易,甚至还要提前付款才能保证拿到材料,这使得材料企业更要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可谓“雪上加霜”。 那么,对于“夹缝求生”的原材料企业乃至所有光纤光缆产业链企业来说,合作共赢和多元化发展或许是解决当下难点的主要途径。产业链本就是一个共生共存的链条,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在当前原材料处于低谷的时候,更应该建立有序的供需环境,加强合作来应对材料的价格波动。 光缆原材料企业对光纤光缆企业的依附度太高,也是造成价格低迷的主要原因,根据调查,很多光缆原材料企业的用户只有或者主要是光缆企业,这就导致了市场的狭窄,一荣皆荣,一损俱损。避免同质化竞争,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新产品来提升产品附加值——原材料企业的多元化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光缆集采已经开始,光缆价格的竞争非常残酷地传导到光缆材料的降价,然而光缆材料企业已经是山穷水尽,根本不可能承受光缆企业所期望的降价幅度,由于大部分光缆材料厂商是中小型的民营企业,亏损意味着个人财产的直接损失,因此有些材料厂家表示宁可停产也不愿意接单带来亏损。 当然也可以看到,近两年运营商在参考行业指导价格的同时,在进行光缆产品招标时加入了价格联动体系,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线缆和材料企业的一份保障。归根结底,企业的生存需要合理的利润,暴利的时代已经结束,优质优价的产品才是市场真正需要的,“质量竞争”远比“价格竞争”更有意义,更能推动整个产业链的深远发展。 光缆作为网络传输的核心,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可以说,国家所提倡的保障网络安全、建设“网络强国”目标中所指的,并不仅仅是网络信息的安全,更需要稳定可靠的传输网作为坚实根基。唯有共同维护产业链的健康生态,才能实现通信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