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 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第三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第四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第五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第六计:声东击西: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七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相,大小假象,掩护真相。 第八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第九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生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坚决的反扑;让他逃走,就会消灭敌人的气势,所以要紧紧地跟踪敌人,但不要逼迫他,借以消耗他的体力,瓦解他的士气,等他的兵力分散了,再行再以捕捉。这样用兵可以避免流血,不逼迫敌人,并让他相信,这对战争是有利的。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用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遭懵上当。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彻底地摧毁敌人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借以粉碎他的战争机构,这是一场激烈的总决战。 第四套 混战计 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力量上不能战胜敌人,可以瓦解他的气势,这就是《易经》兑下乾上的《履卦》上所说的"以柔履刚"的办法。 第20计:浑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乘着敌人内部混乱, 利用他还是弱小而没主见, 他随从我, 像人随着天时吃饭、休息一样。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上蛊。 译文:保存阵地的原形,造成强大的声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而我却可以隐蔽地击破另一支敌军。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对弱小的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垂死挣扎的敌人, 如果从后面急追远赶, 那是很不利的。 第23计:远交近攻: 形禁势格,利以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处于(扭转)不利的形势(局面),要考虑(阻止)它发展的方向(趋势),(利于)攻取附近的地方,就有利,(不利于)攻击远隔的地方,就有害。《易经·聧》卦说:"火苗向上冒,池水向下流,志向不同,也可以结交。" 第24计:假途待虢: 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对处的两个强大敌人中间的国家,敌人胁迫它时,我方却作援求它,立即出兵。《易经·困》卦说:"对处在困迫状况下的国家,光空谈而没有行动,是不会被他信任的。" 第五套 并战计 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把他的兵力调开,等待他自己败阵,然后用谋进攻他。《易经·既济》卦说:"先拖住敌人,然后再替换他。" 第2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强大的慑服弱小的,要用警戒的方法来诱导它。《易经·师》卦说:适当的强硬,可以得到拥护;施用险诈,可以得到顺从。 第27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宁可假装不知道的,不行动,不可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要泄露一点机密,就像迅猛激烈的云雷,在冬季藏入地下般的平静。 第28计:上屋抽梯: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故意露出破绽,引诱敌人深入我方,然后选择有利时机,断绝敌人的前应和后援,使他完全处于死地。敌人这样的下场,《易经·嗑》上说得好:抢吃腊肉的嗑掉了牙,怪自己的动作不当。 第29计:树上开花: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借别人的局面布成阵势,兵力弱小的看来阵容也显得强大。《易经·渐》卦说:鸿雁飞向大陆,全凭它的羽毛丰满助长气势。 第30计:反客为主: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有空子就要插脚进去,扼住他的主脑机关,《易经·渐》卦说:"循序而进"就是这个意思。
第31计:美人计 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兵力强大的,就要攻打他的将帅;将帅明智的,就打击他的情绪。将帅斗志衰弱、部队士气消沉,他的气势必定自行萎缩。《易经·渐》卦说:利用敌人内部的严重弱点来控制敌人,可以有把握地保存自己的实力。 第32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人更加难以揣测;在进攻和防御中运用空虚的战术来隐蔽自己的空虚,越发显得用兵出奇。 第33计:反间计:疑中之疑,比之向内,不自失也。译:在疑阵中再布置一层疑阵。《易经·比》卦说:来自敌方内部的援助,自己不会受到损失。 第34计:苦肉计: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人不自己迫害自己,受迫害必然是真的;真的变假,间谍便乘机活动。《易经·蒙》卦说:把他骗得乖乖的,顺着他活动。 第35计:连环计: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文:敌方兵力强大,不能硬打,应当运用谋略,使仓储自相牵制,借以削弱他的力量。《易经·师》卦说:将帅靠指军不偏不倚,惯打胜仗的就是用兵如神。 第36计:走为上计:全师避敌,在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全军退却,甩开敌人,以退为进,待机破败,这是不违背正常的法则的。 第一套 胜战计 十八 谋1、移质换位:调整顺序,更换位置。因时而变,因时而异。 2、助矛抗盾:助弱抗强,保持平衡。助强攻弱,破坏平衡。 3、示弱养能:韬光弄晦,示弱养能。 4、反事成事:逆向思维,反常道而行之。 5、以迂为直:间接行事。 6、借退制胜:欲扬先抑,欲进先退。能屈能伸。 7、定势导势:熟视无睹,常见不疑。 8、增量促成:量变引起质变。 9、见利顾害:见利顾害,贪小利则大利之残也。 10、双向取意:二手准备。 11、优劣合一:优者可用,劣者亦可用。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12、处静制动:以逸待劳,以不变应变,以小变应大变。 13、验物知彼:假设、求证,推测、验证。 14、察细达远:观察细节。 15、类取类予:模仿借鉴。 16、用事御人:以利御人。人之所急,所需亦为利。 17、恩威兼济:唯恩生乱,唯威生叛。恩威兼施,威后施恩。 18、损阴益阳:损小益大,损此益彼。 珍藏版《鬼谷子72术》详细介绍: 一、捭阖术 1. 含义:捭阖是《鬼谷子》的开篇之术。“捭”即开启、言说,是公开的、积极主动的表述;“阖”为闭合、沉默,是隐匿、消极应对的状态。捭阖之术就是通过开合有节的方法来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控制事物发展的进程。 二、反应术 1. 含义:反应术强调通过反复的试探、回应来了解对方的真实情况。它包括“反”和“应”两个方面,“反”是指有意识地运用逆向思维或故意试探的手段,“应”则是根据对方的反应做出恰当的回应并获取信息。 这一术法就像回声一样,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试探性的话语、行为等),来观察对方的反应,从而推断出对方的意图、喜好、弱点等。 三、内揵术 1. 含义:“内”即内心,“揵”有进献、支持等意。内揵术主要探讨如何深入了解君主(或领导者)的内心需求和想法,从而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使自己的谋略、建议能够被采纳。这要求谋士要与君主在思想、目标等方面达成共鸣,像榫卯结构一样契合。 它涉及到对君主的品德、志向、喜好等多方面的洞察,只有这样才能在合适的时机进献符合君主心意的计策。 四、抵巇术 1. 含义:“抵”是弥补、堵塞,“巇”指的是缝隙、漏洞。抵巇术是一种关于发现并处理事物内部矛盾和危机的方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缝隙(矛盾、危机的萌芽状态),要善于发现这些缝隙,然后根据缝隙的大小、性质等采取不同的措施。 如果缝隙较小,可以采取弥补的措施;如果缝隙较大,无法弥补时,则可以考虑彻底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结构。 五、飞箝术 1. 含义:“飞”即褒扬、夸奖,“箝”为挟制、控制。飞箝术是一种通过先夸奖、抬高对方,让对方放松警惕,从而获取对方信任,进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的方法。 在人际交往或外交谈判中,先发现对方的优点、成就或者对方所珍视的东西,然后给予真诚的赞美,使对方产生好感和自信,在对方情绪高涨之时,再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或者引导对方按照自己的思路行事。 六、忤合术 1. 含义:“忤”是背离、反忤,“合”为契合、合作。忤合术是关于在不同情况下选择背离或合作的策略。要根据事物发展的趋势、自身的利益以及周围的环境等因素,判断何时与某些势力忤,何时与某些势力合。 它要求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在面临复杂的局势时,能权衡利弊,作出最有利于自己或自己所代表一方的选择。 七、揣术: 1. 含义: 揣术是指通过观察、揣摩对方的外在表现(如言行、表情、姿态等)以及各种相关的客观情况(如地理位置、社会环境等),来推测对方的内心想法、意图和实力等情况。 这是一种建立在细致观察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预测术,为后续的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 八、魔术 1. 含义: 魔术是在揣术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隐蔽的手段来触动、试探对方,以验证自己揣度的结果是否正确,并进一步影响对方的情绪、决策等。 摩的手段通常比较隐蔽,像是在暗中轻轻摩擦,不被对方轻易察觉是有意为之。 九、权术 1. 含义: 权术主要是指权衡利弊、灵活应变的方法。在游说、决策等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如对象的不同、形势的变化等),对言辞、策略等进行权衡调整。它包括对事物轻重、长短、大小等方面的比较,以确定最佳的行动方案。 十、谋术 1. 含义:谋术是关于如何制定谋略、策略的方法。它强调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如各方的利益、性格、关系等)和事物的因素(如天时、地利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谋术要求谋划者有长远的眼光、创新的思维,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制定出切实可行且富有成效的谋略。 十一、决术 1. 含义: 决术是关于如何作出决策的方法。在面临多种选择时,要依据对利弊的分析、对未来的预测以及自己的目标等因素,果断地作出决定。 决术要求决策者有清晰的判断力、承担风险的勇气,不能犹豫不决,同时要尽量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并有利于目标的达成。 十二、符言术 1. 含义: 符言术主要是关于君主(领导者)治理国家(组织)时应遵循的原则和方法。它涵盖了君主应如何保持自身的品德、如何对待臣民、如何处理政务等多方面的内容。包括要做到安徐正静(心态平和、稳重)要善于纳谏,要赏罚分明等,以保证国家(组织)的稳定和发展。 鬼谷子纵横天下七十二策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变生于事、事生谋、谋生计、计生议、议生说、说生进、进生退、退生制,因以于制事”。 第一计 阳谋阴谋 鬼谷子曰:“智略计谋,各有形容,或圆或方,或阴或阳,圣人谋之于阴故曰'神’,成之于阳故曰'明’,所谓主事成者,积德也。”计谋,有阴谋和阳谋之别,在任何情况下,人们都不可轻视对方,因为事件、环境、情报都有假的。所以圣人应该高深莫测。鬼谷子所谓“阴”,是谋之于阴成之于阳。 第二计 扭转乾坤 鬼谷子曰:“故静固志意,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鬼谷子认为,当形势对我们不利时,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涵养自己的精神力量,因为只有自己的精神力量强大了,才可以扭转乾坤。 第三计 各个击破 鬼谷子曰:“分威法伏熊,分威者,神之覆也。”鬼谷子认为:要想使对方的威势分散,我们必须效法伏熊,伺机而动,各个击破。 第四计 如闭如卦 鬼谷子曰:“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尤仪。”鬼谷子说:在作战时,人们必须象圆环那样随机应变,运转自如,使他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 第五计 盗尽天机 鬼谷子曰:“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击、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象之宜。”鬼谷子认为,一个高明的人,在瞬息万变的事物中,应及时抓住事物转化的时机,去调整或执行自己的计划。 第六计 一言兴邦 鬼谷子曰:“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世人说话随口而发,一言错出,遗祸无穷。 第七计 众不敌寡 鬼谷子曰:“将枢,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之正也,不可逆之,逆之,虽盛必衰。”一个人,一旦他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即使一时拥有强大的势力,也必然会失败;一个人,如果能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去做事,那么,即使目前势单力薄,也能以少胜多。 第八计 计中诡计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造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世上万事千变万化,一个主帅,必须拿出多个计谋去应付不断变化的情况。 第九计 天地无常 鬼谷子曰:“天地所变换,既有变换,岂能长久乎?”天地之间,理本一贯,没有不变之天气,没有不变之人事,一个人只知一味地相信即成的传统,而不知道革新,他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 第十计 推陈出新 鬼谷子曰:“曲则全,枉则过,满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新陈代谢是宇宙万物发展的一个规律,一切的创新,都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没有对传统的继承,就无法谈创新。只有对传统有了彻底的了解,才能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分清,然后,剔除传统中的糟粕,将传统中的精华部分加以发扬光大。 第十一计 高瞻远瞩 鬼谷子曰:“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亦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见。”众人不知道的东西,众人看不见的东西,智者独能明察秋毫。 第十二计 翻手为背 鬼谷子曰:“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借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占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变是万物发展的规律,我们只有运用灵活的而不是机械的方法来处理我们面前的事情,才能胜不骄败不馁。 第十三计 忤合深谋 鬼谷子曰:“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是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为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尙三就文王,三入殿,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 这段话揭示了变化与策略的微妙关系。在联合或对抗的行动中,都会有相应的计策。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环相扣,各有各的具体情形。彼此之间环转反复,互相依赖,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圣人生活在世界上,立身处世都是为了宣扬名声,扩大影响。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有利时机。国家哪些方面有余,哪些方面不足,都要从这里出发去掌握,并设法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面转化。 鬼谷子的智慧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天下、国家、家庭还是个人层面,都需要量力而行,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古之善背向者,能够协调四海,包容桀骜不驯之人,然后与汤合为一体。吕尙三次拜访文王,三次进入殿堂却未能有所明示,然后才与文王合为一体。这些故事都体现了鬼谷子策略的精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策略,反复求证,最终达成目标。 鬼谷子忤合篇一 【原文】: 凡趋合倍反,计有适合。化转环属,各有形势。反复相求,因事为制。是以圣人居天地之间,立身、御世、施教、扬声、明名也,必因事物之会,观天时之宜,因知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与之转化。 【译文】:凡是要趋向合一或背叛分离,都必须有适合当时现实情况的计谋。变化和转移就像铁环一样环连而无缝隙,而且各有不同的形式。要反反复复从正面、反面仔细研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所以圣人生活在世界上, 立身处世都是为了教化众人,扩大影响,宣扬名声。他们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来考察天时,以便抓住有利时机,并依据它们的损益变化来修改自己的决策,依据它们的发展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策略方针。 鬼谷子忤合篇二 【原文】: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圣人无常与,无不与;无所听,无不听。成于事而合于计谋,与之为主。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必有反忤。反于此,忤于彼;忤于此,反于彼。其术也。 【译文】:世上没有永远显贵的事物,事物没有永恒的师长和榜样。圣人做事,没有永久不变的参与或不参与,也没有永久不变的听从或不听从,假如事情必然成功,而且又与计谋相合,就应该以此作为主体。如果计谋合乎一方的利益,就要背叛另一方的利益。凡是计谋不可能同时与两个对立物相符合,一定会出现相合、相逆的情况。忤合之术必然违背某一方的意愿。合乎这一方的意愿,就要违背另一方的意愿;违背另一方的意愿,才可能合乎这一方的意愿。这就是忤合之术。 鬼谷子忤合篇三 【原文】:用之于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于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于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于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译文】: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天下,一定要根据天下的实际情况决定顺从谁;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个诸侯国,必定依据诸侯国的情况来制定实施措施;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运用到某个家庭,一定要根据家族的实际情况运用它;如果把这种忤合之术用到某一个人,必定衡量这个人的才智、能力、气度,从而制定实施措施。总之,无论对象的大小或策略的进退,反忤术的应用都有一定的基本规律。即必定先用忤合之术进行谋划、确定何去何从,再以飞钳之术来实现它。 第十四计 暗度陈仓 鬼谷子曰:“圣人之道阳,愚人之道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 聪明的将帅,往往会制造一些假象迷惑敌人,暗地里却进行着制敌于死命的行动。 第十五计 一点突破 鬼谷子曰:“从外制内,事有因,由而随也。”我们要想从外部控制别人的内心,就应该懂得:必须抓住事物的关键环节,一切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第十六计 视微成巨 鬼谷子曰:“察其事,论万物,别雌雄,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一个明智的人,能够根据细微的征兆,去推知潜在的重大事件。 第十七计 主客互变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为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不行也,柔弱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也。 第十八计 纳叛招降 鬼谷子曰:“勿坚而拒之,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 一个聪明的主帅,应该有一种雄伟的政治家气魄,他不拒绝任何一个想要归附自己的人。 第十九计 应敌而动 鬼谷子曰:“从而应之,事无不可。” 所谓“应”,是“迫而后动”“不得已而起”,这里的“应”不是消极的“无抵抗主义”,而是以无为达到无不为的一种方法。一个人,如果处处争强好胜,他的体力、精神必定消耗得快,生命不会轻举妄动,而是不断的锻炼自己的体力意志,一直达到能完全克敌制胜的时候,他才会有行动,也就是说,他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动则已,一动就势不可挡。 第二十计 三教九流 鬼谷子曰:“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求近,其有隐括,乃可挣,乃可求,乃可用。” 一个人要想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广泛的招纳各方面的人才。郑国子产是一个办公择而能使的人,公孙诨能知四国,火而善辩,裨谌、冯简矛能断大事,子大叔美而善写,遇国与国之事,子产问公孙诨,然后与裨谌计议,再让冯简矛判断事情的可行性,一旦事情成功,再让子大叔写文来应对宾客。子产等人的故事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能够明智地利用每个人的长处,从而取得成功。 第二十一计 散纵连横 鬼谷子曰:“用分威散众之权,以见其兑威。” 一个聪明之士,能破坏敌人的联盟关系,从而增强自己的威力。 第二十二计 飞钳破敌 鬼谷子曰:“飞钳篇谓'立世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用或称财货琦珠、白玉、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间以箝之,将用之天下,必量权度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险阻之难易,人民财货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乃说其所望,以飞钳之辞,钩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于人,则量智能,权财力,料气势,为三枢机以迎之,随之,以箝合之,以意宜之,此飞钳之缀也。用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从,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
“飞箝术”中的“飞”,便是夸奖、称赞的意思,使用“箝”,箝是钳制、控制的意思,利用人性的漏洞,对此加以钳制,便是飞箝术。飞钳的本意就是钓鱼,自古钓鱼都是弯钩在水中钓鱼,但是姜子牙却用自钩,离水面三尺钓鱼,而且调来了周文王,成就了一世英名。 鬼谷子将姜尚的钓鱼之术升华,实现了从有形到无形的钓鱼方法的升华,形成了“飞钳”术。有四要素:鱼饵、鱼钩、鱼塘、鱼竿。鬼谷子认为钓鱼首先是因为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而他的弟子要求得功名,就必须登堂入室,这就需要推销自己,钓来明君;有梦想之人都希望遇到高人和贵人,这就是人人心中的“鱼塘”,只不过鱼塘有大小。孔子说“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从另外一个侧面表述了孔子心中的“鱼塘”。 鬼谷子说,鱼饵大概有四类:财富、宝玉、美女、梦想。几乎可以钓到所有的人。张仪在穷困的时候,苏秦用财务钓张仪为他卧底秦国,反过来张仪用自己的梦想和才能钓苏秦为自己服务;张仪用财富和美女三钓楚怀王,出现三戏楚王、屈原投河、楚齐断交等成为“钓鱼”的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说的就是“宝玉”这个鱼饵导致各国相争的故事。 总之,鬼谷子所谓“飞钳”,就是立势制势,就是运用各种手段,造成一种形势,使得对方、集团或敌国,不能不受我的胁持与控制,而且不能摆脱,即“缀而不失”。 第二十三计 料敌如神 鬼谷子曰:“寂然不动,感而遂能天下之敌,能知于知,见于不见。” 智者往往能透过错综复杂的现象,掌握敌人的真正动向。 第二十四计 间不能人 鬼谷子曰:“筹措万类之始终,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智者往往能从微小的细节中捕捉到重大事情的征兆,识破敌人的阴谋。 第二十五计 弱可攻强 鬼谷子曰:“故为强者积于弱也,也有者积于曲也,有余者积于不定也,此其道术行也,柔胜于刚强,故积弱可以为强。” 弱与强,都是相对而言,在一定的情况下,弱也可以攻强,并能获得胜利。 第二十六计 无中生有 鬼谷子曰:“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义类,说义无穷”。 尽管天道混混沌沌,君主或将帅也可以由此去推论出世上万物变化的道理,解说无穷无尽的奥秘。 第二十七计 空中楼阁 鬼谷子曰:“饰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损也。” 明智之士,他善于利用言词,去构筑一个乌托邦的世界,调动己方人的积极性,引诱敌人上钩。在这里他要努力运用三寸不烂之舌,将自己陈述的东西说得无比美好,具有强烈的诱惑力。 第二十八计 带兵带心 鬼谷子曰:“摄心者,人系其心于己。” 带兵,必须要以带心为最高的原则,必须使每个人心里服从。 第二十九计 一石二鸟 鬼谷子曰:“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敌下。” 一个计谋能够收到多种效果为佳。 第三十计 四两千斤 鬼谷子曰:“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 一个统帅或者将领,应该知己知彼。这样,他就能以“四两”之力巧胜“千斤之力。 第三十一计 万金间敌 鬼谷子曰:“事皆有内捷,索使本捷或结以财货,或结以采邑。” 以厚金去进行活动,往往能收到战场上得不到的结果。 第三十二计 制人行权 鬼谷子曰:“事贵制人,而不贵见制于人;治人者,握权也,见制人者,制命也;道贵制人,不贵制于人也;制人者握权,制于人者失命。” 行事贵在掌控他人,而不贵在受制于人。掌控他人者掌握着主动权,受制于人者命运也为人所掌握。所谓握权者,知权变;,握其机而应之,使与国家示于我,而为我助,不为他国所争,制人而不见制于人,全在主动行权,一人被动,整个事情都将被弄糟。 策划大事要给别人设计角色,而不是让别人给自己安排角色。被人安排,命运就不由自己掌握了。所以说,给别人办事,要考虑报酬,事办得越难,收获越多;给自己办事,要考虑实际价值,事办得越简单,好处越大。 第三十三计 谋泄无功 鬼谷子曰:“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一个将帅或者统领,要想取得对作战的胜利,必须得严守秘密。 第三十四计 怒倾帝王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怒者,动也。” 明智之士,不仅能以言语说动诸侯,而且能以激怒帝王的方式,使帝王为他的言词而感动。 第三十五计 万年大计 鬼谷子曰:“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 一个智者,他的目光远大,不会因小失大,贪图近利而损名声。真正的才略绝不是贪近利而忽略大计远略的小聪明,而是既要面面关顾,又能大刀阔斧的兴利除弊,既老谋深算,又能不拘于习惯形式。 第三十六计 无形之势 鬼谷子曰:“势者,利害之决,权变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时势,对于一个统帅或者将领来说是很重要的,他应该在众人都未留意的时候,悄悄的行动,然后等待时机,一鸣惊人。 第三十七计 不战为勇 鬼谷子曰:“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也。” 贤达之士,往往能够在不消耗军费,不打仗的情况下,就能使敌人罢兵求和。这样的人,人们常常将他比作“神明”。 第三十八计 霸者之资 鬼谷子曰:“诸侯相抵,不可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一旦国家生死存亡之际,那些出类拔萃者,就应当挺身而出,抓紧时机去建立一番霸业。 第三十九计 无百年敌 鬼谷子曰:“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反于是,杵于彼,其术也。” 世事变换无穷,今天的朋友可能就是明天的敌人,今天的敌人,也可能明天就会成为我们的朋友。 第四十计 降人引路 鬼谷子曰:“情合者听,故物归类,抱薪趋火,燥者易燃,平地注水,湿者先濡,此物类相应,手势譬犹是也。此言内符之应外摩也如是。” 一个将军或者统帅,他要说服利用别人的将卒,必然要投其所好,使其对自己有一种感恩的心理。 第四十一计 招贤攉奇 鬼谷子曰:“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结而无隙者也。” 结法的种类很多,有内结、外结、生结、死结等。张良友项伯,这是“内结”,张仪、苏秦的合纵连横法,这是“外结”,以德服人,以惠怀人,为民某副,为国图利,这是“生结”,褒扬死者,抚慰死者亲属,这是“死结”。 第四十二计 推己及人 鬼谷子曰:“无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强之于人,无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于人。” 不要拿别人不想要的东西,来强迫人家接受,不要拿别人不了解的事去说教别人。 第四十三计 反有所得 鬼谷子曰:“欲强反剑,欲高反下,欲取反予,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致诱之。” 相反的事物,不仅相生相成,并且本身就包含有对方的因素在内,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对自己无益,而事实上却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好处。 第四十四计 退避观战 鬼谷子曰:“郄无极大,御无强大,则背可胁而并。” 退避可以观变,强弱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第四十五计 脱困之法 鬼谷子曰:“中经,谓振穷趋急。”鬼谷子《中经》讲的就是如何解救处于困难,有急难者,一个有大志的人,不论遭遇到什么环境,他都能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了脱困,他能受世人不能受之苦,偿世人不能偿之味,只有这样他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 第四十六计 以静制动 鬼谷子曰:“天下之牝,常以静胜牝,牝【pin】以静为下。” 环境总是有变动的,人事总是有纷争的,在纷扰的世事中,只要持一颗平静的心去对待,才不会陷入神智迷乱的境界。 第四十七计 千金买马 鬼谷子曰:“用赏贵信,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 一个君主,他应该有一种良好的德行,只有这样,才能招募到贤能之士。 第四十八计 兼弱攻味 鬼谷子曰:“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谦,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也,行者,成也,谦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 揣摩的方法,有时要用平言,有时要用正言,有时要用喜言,有时要用怒言,有时要用名言,有时要用行言,有时要用廉言,有时要用信言,有时要用利言,有时要用谦言。平言,是为了让对方保持冷静;正言,是为了让对方不偏不倚;喜言,是为了让对方心情愉快;怒言,是为了让对方意志动摇;名言:辨正名分的话,是为了启发引导对方;行言,是为了让对方看到成功的希望;廉言,是为了向对方证明洁身自好;信言,是为了让对方有所期许;利言,是为了让对方有所追求;谦言,是为了迎合讨好对方。 这些圣人所独用的揣摩方法,众人也都有所掌握,然而没有人取得成功,是因为用非其方。 聪明的人,应该懂得利用他人的弱点去攻击他。 名言:辨正名分的话。“名者,发也”,辨正名称、名分是为了引导启发对方。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做任何事,先要辨正名称,而且三观要正确,名实要相符,让大家易于接受。比如,要改变过去的制度、目标、做法等,名之为“改革”“转型”“升级迭代”,说法都很好,进行宣传动员时名正言顺。举兵反叛朝廷,名之为“起义”“替天行道”,正义感爆棚;名之为“清君侧”,意思就差多了。 辨正名分也很重要,上级或下级,正统或异端,义士或匪徒,正品或盗版,诸如此类,名分定了,才好拿它说事。“正名”有多重要?举个例子,刘邦手下一百多个大功臣,要么身经数十百战,凭流血打拼搏出功名;要么殚精竭虑、日夜操劳,凭真才实绩建立功劳。但有一个人例外,凭一张嘴巴一席话,就位列诸侯、名载史册。 这是一个八十二岁的老人,名叫董公,因德高望重,当选为新城县三老。当时,刘邦基本收服了关中、河南、山西,准备正式向项羽宣战。当刘邦带着队伍路过洛阳时,董公柱着拐杖,拦住刘邦的马车,说了一番话:“我听说,'顺德者昌,逆德者亡’,'兵出无名,事故不成’,我还听说,'明其为贼,敌乃可服’。项羽行无道之事,流放、杀害他的主人,是天下之贼啊!所谓为仁不是靠勇敢,行义不是靠力量,大王应该率领三军,为义帝服丧,号召诸侯,共同讨伐项羽,那么,四海之内无不仰慕您的德行,这是成就三王之功的事业啊!” 刘邦正愁找不到跟项羽开战的理由,董公的话,如拨云见日,一下子指出了开战的正当性、正义性——项羽无道杀害义帝,乃天下逆贼,人人得而诛之。而刘邦作为义帝的“忠臣”,讨伐项羽,为义帝讨还公道,理所当然! 于是,刘邦发出檄文,昭告天下,从此将项羽钉死在“逆贼”的耻辱柱上,同时给自己贴上了“忠臣义士”的标签。关键在于,天下人普遍认可他的定义,这意味着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调动天下资源对付项羽。为了奖赏董公的进言之功,刘邦册封他为“成侯”,表明厘定名分、大业可成的意思。许多人对项羽的失败感到莫名其妙,其实,以一国之力,怎么可能对抗天下之力?双方还没有开战,胜负之势已经确定了。 第四十九计 录功遗过 鬼谷子曰:“是故智者不用其短,而用与人之所长,智者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聪明的君主对待臣子,应该宽宏大量,多记他们的功劳,少记他们的过失,这样臣子往往会因感激而以身相报。 第五十计 下诏求贤 鬼谷子曰:“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浴室。” 圣明之人,应该想方设法去收揽人才。 第五十一计 身后之计 鬼谷子曰:“缀去者,谓缀己之系言,使有余思也。” 贤达之士,即使离开了人世,人们也往往深情的思念他。 第五十二计 退兵制兵 鬼谷子曰:“有退兵之术,有制兵之法,入军不被甲兵。” 只因心常清静,施德行善,虽只身而入,主帅亲其贤军,住卒亲其德,敬畏之不暇,岂有加害者乎?有生死之机,动静之际,有出入之窍,制之者,无处不是生我之门;纵之者,无处不是死我之地;其所出入内外,全无死地。譬如,陆行不遇凶虎,此正是无死地之验也。非有远兽之法,非有禁兽之术,不可。 第五十三计 大贤无敌 鬼谷子曰:“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贤能之士,能详尽审视地理环境,上能精通天文天象,能够随着四季的变化,役使天下之物。 第五十四计 攻国攻敌 鬼谷子曰:“制人者握权也。” 在鬼谷子看来,在攻打敌国时,还要向敌国之容纳发起进攻。 第五十五计 两力均衡 鬼谷子曰:“少则可以得众,故积不足可以为有余。” 世上万物,既对立又同一。 第五十六计 以隐为显 鬼谷子曰:“用人之道,用之必隐,有先王之道,圣智之谋非揣情隐匿,无所索之,此谋之大本也。”聪明之士,往往不会到处张扬自己的长处,而是处处让人。 第五十七计 伏间制胜 鬼谷子曰:“熊之捕击,必先伏而后动,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 聪明之士,不仅善于在战场上用兵,而且善于用埋伏下的人员去争取胜利。 第五十八计 矫枉过正 鬼谷子曰:“圣人见萌芽觑隙,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一个聪慧之士,一旦国家政治出现了危机时,他就要用国法来挽救,如果情况特别危险,他就必须用严酷的刑法来处理纷变的人事。 第五十九计 强而避之 鬼谷子曰:“古之善用天下者,必量天下之权,量权不审,不知强弱轻重之称。” 贤明之士应该对强弱之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懂得避强就弱。 第六十计 诱敌之诱 鬼谷子曰:“圣人所诱,愚智之事皆不疑。”圣人诱愚,则闭藏之,诱智,则拨之以情。 第六十一计 间接观察 鬼谷子曰:“审定有无,以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想考察一个人的虚实,我们往往从他平时流露出来的嗜好和性情去判断。 第六十二计 养虎为患 鬼谷子曰:“故胜者斗其攻势,苟进而不知退,弱者闻衷其负,见其伤,则强大力倍,死而是也。”胜利者如果为了一时的胜利冲昏了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头脑,只知道炫耀自己的成功,而不懂得继续追击敌人,则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祸害,弱小者一旦从打击中清醒过来,发奋图强,他的力量就得到空前的壮大。 第六十三计 主观大害 鬼谷子曰:“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有些事情,表面上看来,似乎办的很顺利,而实际却恰恰相反,这就要求贤达之士避免犯“主观大害”的错误,深入生活,调查研究,了解真情,否则,只从主观意愿出发,必然害人害己。 第六十四计 欲将取之 鬼谷子曰:“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我们想要从对方那里占取什么,就必须先给予一些,只有这样,我们的目的才能达到。 第六十五计 善用敌人 鬼谷子曰:“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饵而投之必得鱼焉。”在战争中君主或统帅,不仅要能任用己方的贤才,而且也要利用敌人内部的矛盾,使敌人中的一些人为他所用。 第六十六计 孤掌难鸣 鬼谷子曰:“出无间,入无联,独来独往,莫之能止” 其本意是:母蜘蛛带着小蜘蛛出入不留痕迹,独往独来,没有人能够阻挡。这里引申为人多不一定就能够获胜,孤掌也发出声音,只要真理在我们手上,我们就将无敌于天下。这里强调个人的内因。 第六十七计 利害相关 鬼谷子曰:“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避白、采邑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要使对方听你的话,你就必须要给他指明利害之道。 第六十八计 制造敌人 鬼谷子曰:“斗郄者,斗强也。”,所谓敌人,即指一种对自己持敌意的力量,人如果没有敌对的力量,就不会“相反相成”,事业上你必须有一个假想敌,未来打败这个假想敌,你才会不断的努力,上进。对手就是你走向成功的另一支手。 第六十九计 以敌为师 鬼谷子曰:“效之于人,验去乱之前,吾归于诚已”,一个眼光远大、胸怀大志的统帅,不仅以先贤为师,有时,还要善于向敌人学习。 第七十计 耳食传谣 鬼谷子曰:“金门空物,众口能烁之,则以众口有私曲故也。”世多耳食之流,如闻群有誉甲者,则以甲为偶像,甲之一言一行,皆以为然,而不去深究甲言与行之真实,誉其者也许对甲并不完全了解,而闻者更是以讹传讹。 第七十一计 潜人核心 鬼谷子曰:“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 一个智者,善于抓住战机,派遣人员潜入敌人心脏,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胜利。 第七十二计 修成正果 鬼谷子曰:“真人者,与天为一,而知之者,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人,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才能与“道”相合,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叫做“真人”。在鬼谷子看来,人生在天地之间,诞生时的天性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只是在诞生以后,才随着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而变化成不同性格的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