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中医技术殿堂”,关注健康生活 ——你的身体里藏着一支'特种部队'30岁的李女士反复低烧已持续两周。血常规、CT查了个遍,西医诊断为'免疫力低下综合征'。而中医搭脉后却问:'最近熬夜加班时,是不是总觉得说话没力气?爬楼梯到三楼就心慌?'得到肯定答复后,中医在病历本上写下四个字:气虚卫弱。 一、免疫力的中医密码:气为防御之盾《黄帝内经》早有明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里所说的'正气',正是现代医学苦苦追寻的免疫力本源。中医将防御外邪的能力细化为三重防护: 卫气:像特种兵巡逻在体表,24小时抵御风寒暑湿。 营气:如同后勤补给,滋养全身脏腑机能。 元气:好比战略储备,决定抗病能力的持久性。 办公室白领常见的'空调病',本质就是卫气虚损;术后患者伤口难愈合,多因营气不足;而反复感冒的儿童,根源常在元气未充。 二、现代人正在经历的'气荒危机'某三甲医院统计显示:76%的亚健康人群存在典型气虚表现。这些信号你中了几条? 晨起仍觉困倦,说话像'电量不足'。 稍动即汗,办公室座椅留下汗渍。 流感季必中招,病程比同事长3天。 伤口结痂慢,蚊子包一周不消。
气机消耗三大元凶: 1、屏幕依赖:久视伤血,血虚则气弱。 2、情绪过载:思虑过度暗耗心气。 3、呼吸浅表:肺气交换效率降低50%。
三、补气三板斧① 食疗方——平民版'玉屏风散' 取黄芪15g、山药30g、鸡肉200g,文火炖煮2小时。每周3次,连续一月可见: 需要注意的是,普通的健康群体,春天不宜多食用黄芪,仅适合气虚乏力的人群。② 穴位充电法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配合气海穴(脐下1.5寸),每日晨起掌心顺时针揉按各100次。有数据显示:持续刺激这两个穴位可使白细胞活性提升22%。 ③ 子午觉的黄金法则 晚11点前入睡可养护胆气,午间11-13点小憩20分钟能补充心气。 四、补气禁忌:过犹不及的智慧湿热体质慎用红参。 感冒发热暂停黄芪。 每日运动忌大汗淋漓(伤卫阳)。 进补期间忌食萝卜(破气)。
32岁的程序员小王践行'补气计划'三个月后,他笑称:'现在带孩子爬山,终于不是那个拖后腿的爸爸了。'
你的身体里本就驻扎着最精锐的'免疫特种部队',需要的不是昂贵补剂,而是唤醒沉睡的元气,重建属于你的健康长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