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欢快海南史(四)》元:这个孩子有担当

 叶华盛 2025-03-13

《欢快海南史(四)》元:这个孩子有担当

叶华盛

接上回。元代是非汉族统治的统一朝代,在短短的百年间,海南岛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大力发展纺织业,展示出了在风云变幻中孤悬海外的游子担当。进入元代后,海南在中国古代史中开始步入主角,所以,元明清三代的历史,得分朝代独述。

大元领养海南岛——“后妈式管理”的职场新体验

1279年的崖山海战,南宋王朝就此谢幕,海南岛也从一个“前朝遗孤”变成了元朝家族的一员。蒙古大老板忽必烈端着奶茶,眯着眼睛打量这片南疆的海岛:“这娃虽小,却是块宝地!”于是,海南岛摇身一变,成了“海北海南道宣慰司”,成为元朝版图上最南端的“实习生”。不过,别以为这是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的剧本,元代对海南可是出了名的“史上最严后妈”。

达鲁花赤(相当于区域CEO)坐镇琼州府,巡检司(移动监控器)天天查岗,黎族同胞们看着满山跑的蒙古铁骑直挠头:“这些骑马的咋比我们爬树还快?”忽必烈在龙椅上敲黑板:“要学学人家威尼斯商人马可·波罗,搞贸易才是王道!”于是,海南的珍珠、沉香坐着商船直抵波斯湾,比现代微商还要火。黎族兄弟与元朝HR的“相爱相杀”

要说元代海南最精彩的职场剧,当属黎族同胞与元朝官员的“办公室政治”。元朝HR深谙“胡萝卜加大棒”之道:一边派朱斌、陈谦亨等“金牌调解员”进五指山团建,一边颁布《至元新格》搞KPI考核。黎族头领们端着椰汁吐槽:“这些蒙古老铁比宋代的包青天还难缠!”

在这个时候,一位名叫黄小姑的女孩,在江南乌泥泾镇过着苦不堪言的日子。她从小是童养媳,受尽婆阿妈的虐待,日子过得像鬼一样。有一天,她趁着婆阿妈外出未归,逃到了黄浦江边,幸亏遇到一艘过路客船帮她渡江到对岸。最终,她在一座道院中找到了庇护,并在这里遇到了来自海南崖州的师姨。这位师姨向她讲述了海南的美景和丰富的棉花资源,激起了她前往海南学习纺织技术的愿望。

海上丝路C位担当——海南的凡尔赛文学

别看海南岛在元代地图上像个“小逗号”,人家可是承包了海上丝路的高光时刻。元人笔记《岛夷志略》记载,海南商船载着槟榔、椰子直奔占城(今越南),返程捎回犀角、象牙,活像古代版直播带货。更凡尔赛的是,元朝在海南设“市舶提举司”,相当于现代海关总署,每年税收能让威尼斯商人哭晕在厕所。

      黄小姑后来改名为黄道婆,她在崖州生活了三十多年,学会了当地的棉纺织技艺,并且将这些技术带回了家乡。她不仅改进了去籽工艺,推广了轧棉的搅车,还将原本落后的纺织工具革新为擀、弹、纺、织等一系列高效设备。她的努力使得松江一带成为全国的棉织业中心,并促进了长江流域棉纺织业的发展。



自贸港的前世今生

      站在今天看元代海南,活脱脱就是自贸港1.0版本。当年元朝在琼州设立的“海北海南博易提举司”,堪称古代版离岸贸易公司;而如今博鳌论坛的各国政要,像极了当年停泊在榆林港的波斯商人。从“天涯海角”到“国际旅游岛”,海南的担当精神穿越700年依然在线。

黄道婆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小小的个体也能带来巨大的变革。她回到故乡后,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传授先进的纺织技术,让乌泥泾乃至整个长三角地区成为了棉纺织品的重要生产中心。她的贡献不仅仅在于技术和经济层面,更是文化和民族融合的一个典范。





尾声:历史的欢乐颂

所以你看,元代海南哪里是什么“蛮荒之地”?分明是个自带BGM的斜杠青年!当欧洲还在中世纪蒙圈时,海南已经玩转国际贸易;当内陆文人忙着写八股文时,黎族姑娘早就跳起了抖音神曲般的“打柴舞”。这种“你打你的仗,我发我的光”的洒脱,难怪《元史》都要点赞:“琼州虽小,实南服之襟喉也!”

如今海口骑楼老街的南洋风情,三亚湾的比基尼美女,说不定都是元代海上丝路留下的混血基因。再加上黄道婆带来的纺织革命,这一切都证明了海南岛这个“孩子”,打从元代就学会了“在椰风海韵里干大事”的真本事——这才叫真正的“有担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