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养生歌》是将传统中医养生智慧与节气变化紧密结合的歌谣。它用简洁通俗的语句,展现了顺应四季更迭来调养身心的方法。 ![]() 立春 微风渐暖意渐困,劝君常把懒腰伸。释义:立春时,微风带来暖意,人易困倦。此时应常伸懒腰,这有助于疏肝理气、调节经血,促进气血通畅,还能通过吐故纳新使肺部清爽。 感悟:“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作为新岁之始,养生亦如此。伸懒腰看似简单,却蕴含着调节身心的大作用。正如春季是万物生长萌芽之时,我们的身体也需顺应天时,积极舒展。通过这一小小的举动,唤醒沉睡的身体机能,开启新一年的健康之旅。在这充满希望的季节,从细微处着手,为全年的良好状态奠定基础,方能不负春光,收获健康。 ![]() 雨水 春捂下厚上且薄,调畅情志以养肝。释义:雨水时节讲究春捂,下身多穿,上身略薄。要注重调畅情志以养肝,饮食上少吃酸多吃甜,可多喝些粥来养胃,还能通过捶背的方式提升阳气,驱散体内寒气。 感悟:“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古人深知疾病预防与脏腑关联之妙。雨水时养肝护脾正当时,春捂是顺应气温变化的防护,调情志是从内在滋养肝脏。饮食与捶背之法,一内一外,共同呵护身体。我们应领悟古人智慧,在季节交替时,从生活点滴做好养生,防患于未然,以平和稳定的身体状态迎接春日的进一步发展。 ![]() 惊蛰 惊蛰一到百虫闹,春游丛林防叮咬。 按摩迎香健鼻窍,远离流感鼻炎扰。 释义:惊蛰到来,百虫活跃,此时去丛林春游要注意防蚊虫叮咬。日常可按摩迎香穴,以此来强健鼻窍,从而远离流感和鼻炎的困扰。 感悟:“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早当先。” 惊蛰之际,自然环境变化,蚊虫复苏。我们提前知晓可能面临的健康威胁,如蚊虫叮咬引发疾病、气候变动导致流感等。按摩迎香穴等养生措施,是对健康隐患的主动防御。如同古人未雨绸缪准备农事,我们在生活中也要时刻关注身体,做好预防,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保持健康。 ![]() 春分 香椿一把健脾胃,理气抗菌食欲归。 蒸饭且把香菇配,麦菜降脂兼润肺。 释义:春分时节,食用香椿有助于健脾胃,其具有理气抗菌的功效,能提升食欲。烹饪时可将香椿与香菇搭配蒸饭,同时多吃麦菜,麦菜有降脂润肺的作用。 感悟:“民以食为天。” 饮食养生在传统智慧中占据重要地位。春分的饮食建议,巧妙利用当季食材。香椿等食物,不仅满足口腹之欲,更对身体大有裨益。如同古人根据天时安排饮食,我们也应遵循自然规律,在不同节气选择合适食物滋养身体。让每一餐都成为健康的补给,借食物之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维护身体的平衡与健康。 ![]() 清明 平肝养阴去风热,晚睡早起舒形体。 广步于庭莫久卧,时令青蒿服之宜。 释义:清明时节应注重平肝养阴,去除风热。作息上可晚睡早起,舒展身体,多在庭院散步,避免久卧。此时服用青蒿,顺应时令,对身体有益。 感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清明养生强调身体的舒展与运动。晚睡早起配合户外散步,能使身体阳气得以宣发。摒弃久卧的慵懒,如同让生命之水流动起来。服用青蒿顺应自然规律,为身体注入生机。我们当学习古人这种积极的养生理念,让身体在自然的节律中保持活力,以健康的体魄迎接生活中的美好。 ![]() 谷雨 巧吃三笋养三腑,竹笋护肠排宿毒。 莴笋健胃增食欲,芦笋利水膀胱舒。 释义:谷雨时,巧妙食用 “三笋” 可滋养 “三腑”。竹笋能保护肠道,帮助排出宿便和毒素;莴笋可健胃,增强食欲;芦笋利于利水,能让膀胱更为舒畅。 感悟:“药补不如食补。” 谷雨时节的 “三笋” 养生法,尽显食物养生的魅力。大自然在不同时节馈赠独特食材,“三笋” 恰是谷雨的宝藏。它们以天然之力,呵护我们的脏腑。相较于药物,食物养生更为温和持久。我们应珍视这份自然恩赐,合理饮食,从日常餐食中汲取营养,用饮食的智慧滋养身体,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 立夏 花间漫步养心脾,以指代梳五经拿。 转眼运目好入眠,晨起涌泉多揉擦。 释义:立夏时节,在花间漫步有助于养心脾。日常可通过以指代梳的方式梳理五经,还可转眼运目来改善睡眠,晨起时多揉擦涌泉穴。 感悟:“养心莫善于寡欲。” 立夏养心至关重要。花间漫步,在自然美景中舒缓身心,是对心灵的滋养。梳理五经、转眼运目、揉擦涌泉等养生方法,从头部到足部,全方位呵护身体。如同古人注重内心修养与身体养护结合,我们也应在立夏之际,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方式,调节身心,为炎炎夏日的到来做好准备,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身体的安康。 ![]() 小满 汗多贪凉久损阳,湿多挟热肝脾伤。 肚脐温灸神阙暖,丝瓜入汤湿热光。 释义:小满时,出汗多若贪凉会长期损伤阳气,湿气重且挟带热气易伤肝脾。此时可通过温灸肚脐处的神阙穴,让腹部温暖,食用丝瓜煮汤能去除湿热。 感悟:“欲得长生,肠胃常清。” 小满养生聚焦于避免不良习惯对身体的伤害。贪凉、湿气等问题会影响身体正常机能。温灸神阙穴与食用丝瓜汤,一个从穴位调理,一个从饮食入手,清除体内湿热,保持身体清爽。我们应遵循古人养生训诫,在小满时节谨慎生活,维持身体内部的平衡与洁净,为健康筑牢根基。 ![]() 芒种 暑湿至此渐增多,按摩丰隆梅煮酒。 烦热更需把心静,扩胸拉筋祛烦忧。 释义:芒种时暑湿之气逐渐增多,可通过按摩丰隆穴,饮用青梅煮酒来调理身体。面对烦热天气,更要保持内心平静,还可通过扩胸拉筋的方式驱散烦忧。 感悟:“心宁则智生,智生则事成。” 芒种养生,心灵的宁静至关重要。暑湿易扰人心神,按摩穴位与饮食调理是外在助力,而保持心静才是关键。扩胸拉筋等身体活动,能释放身体压力,也有助于舒缓情绪。我们应学习古人在复杂环境中追求内心安宁的智慧,以平和心态应对芒种的炎热与湿气,让身心和谐统一。 ![]() 夏至 阴阳至此两相转,食苦养心少流汗。 早起晚睡戌时前,菜不过夜多吃鲜。 释义:夏至时阴阳发生转变,此时宜食用苦味食物来养心,尽量减少流汗。作息上要早起晚睡,但应在戌时之前入睡,食物要新鲜,尽量不食用过夜菜。 感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 夏至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节点,养生顺应阴阳变化。苦味食物养心,契合夏季心火旺的特点。合理作息与新鲜饮食,保障身体能量供给与健康。古人对阴阳变化的深刻洞察,为我们提供养生指引。我们在夏至遵循这些原则,如同顺应自然的节奏起舞,维持身体阴阳平衡,保持良好的生命状态。 ![]() 小暑 常吃水下三鲜菜,粉蒸莲藕除烦热。 水煮鳝片补中气,河蚌煮汤祛热咳。 释义:小暑时节可常吃水下 “三鲜菜”,如粉蒸莲藕能清除烦热,水煮鳝片可补中气,河蚌煮汤可祛热止咳。 感悟:“善养生者,食不过量。” 小暑饮食养生讲究精准选择食材。水下 “三鲜菜” 各有独特功效,为身体在炎热时节提供针对性滋养。莲藕、鳝片、河蚌,这些平凡的食材蕴含着养生大能量。我们应借鉴古人对食物特性的了解,在小暑合理膳食,不过度贪多,让每一餐都成为滋养身体的良方,轻松应对夏日的酷热。 ![]() 大暑 西瓜少食免驻湿,热水多饮防寒蚀。 百草为丸三伏贴,冬病夏治最宜时。 释义:大暑时西瓜要少吃,以免湿气停驻体内。应多饮用热水,防止寒邪侵蚀。还可利用百草制成三伏贴,此时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 感悟:“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大暑养生体现了预防为主的理念。少吃西瓜防湿、多饮热水防寒,都是对身体潜在隐患的防范。三伏贴的使用,更是冬病夏治的智慧之举。古人通过长期实践总结出这些养生经验,我们应传承并运用,在大暑这个特殊时节,提前为冬季健康布局,从根源上预防疾病,收获长久的健康。 ![]() 立秋 秋瓜坏肚勿多吃,秋膘缓贴莫嫌迟。 滋阴润肺防秋燥,银耳芝麻佐餐食。 释义:立秋后,秋瓜不宜多吃,以免损伤脾胃。贴秋膘可稍缓进行,此时应注重滋阴润肺,预防秋燥,可在餐食中添加银耳、芝麻等食材。 感悟:“秋气通于肺。” 立秋养生围绕肺脏展开。秋瓜与秋膘的注意事项,是对身体消化与营养吸收的合理调节。银耳、芝麻等滋阴润肺食材,是应对秋燥的良方。我们如同古人一般,在季节转换时,敏锐感知身体需求,调整饮食,滋养肺部,让身体平稳过渡到秋季,为秋冬健康奠定基础。 ![]() 处暑 着衣常把神阙暖,饮食偏润汤为先。 夜眠早卧半时辰,晨起蜂蜜润喉间。 释义:处暑时穿着要注意保暖神阙穴,饮食以滋润的汤品为主。夜晚睡眠应提前半个时辰,晨起可饮用蜂蜜水来滋润喉咙。 感悟:“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处暑养生从衣食住行多方面着手。保暖神阙穴护住身体元气,汤品与蜂蜜水从饮食滋养身体。早睡顺应天时,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我们遵循这些养生要点,如同遵循生活的智慧指南,在处暑时节精心呵护身体,使身体机能在舒适的节奏中运转,迎接秋日的进一步深入。 ![]() 白露 桂圆三颗温心脾,颈肩腹足防风追。 时近初秋渐温燥,荸荠雪梨汁一杯。 释义:白露时,食用三颗桂圆可温养心肺脾胃,要注意颈肩腹足的保暖,防止风邪侵袭。此时临近初秋,气候渐趋温燥,可饮用一杯荸荠雪梨汁来缓解。 感悟:“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 白露养生着重防范外界邪气。桂圆的温养、身体关键部位的保暖以及荸荠雪梨汁的润燥,共同构筑起抵御风邪与温燥的防线。我们借鉴古人对季节变化与健康关系的认知,在白露细致养生,将疾病隐患阻挡在外,以健康之躯享受秋日的美好。 ![]() 秋分 秋凉胃疾渐增多,南瓜煮粥保安康。 重阳登高喊远山,健肺怡情少惆怅。 释义:秋凉后胃部疾病逐渐增多,可煮南瓜粥来保养肠胃,促进健康。在重阳节时登高望远,对着远山呼喊,有助于强健肺部,愉悦心情,减少惆怅之感。 感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秋分养生兼顾身体与心理。南瓜粥养胃是对身体的呵护,登高呼喊则是对心灵的调适。身体与心理相互影响,古人深谙此道。我们在秋分遵循这样的养生方式,既滋养肠胃,又锻炼肺部、放松心情,让身心在秋日的澄澈中达到和谐统一,提升生活品质。 ![]() 寒露 晨起行路莫贪早,掌摩后腰肾阳发。 撷来桂蕊做酒酿,暖身活血气自华。 释义:寒露时,晨起出行不宜太早,可通过手掌按摩后腰来激发肾阳。还可采摘桂蕊制作酒酿,酒酿有暖身活血的功效,能让人气血更加光华。 感悟:“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寒露养生重视肾脏养护。按摩后腰激发肾阳,为身体注入活力。桂蕊酒酿暖身活血,从饮食上助力气血运行。我们学习古人在寒露时节的养生妙法,从生活细节入手,精心呵护肾脏,让身体在寒冷渐至的秋日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抵御外界寒意。 ![]() 霜降 至此进补最适宜,膏方对证好调理。 大枣煲汤温心脾,热水洗脸冷洗鼻。 释义:霜降时节最适合进补,可根据自身症状选择合适的膏方进行调理。日常可用大枣煲汤来温养心脾,洗脸时用热水,洗鼻时用冷水。 感悟:“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 霜降进补正当时,膏方调理精准针对身体虚症。大枣煲汤温养脏腑,洗脸洗鼻冷热有别,从内到外养护身体。古人在霜降的养生策略,为我们提供全面的滋补方案。我们依此而行,借助季节之力,填补身体损耗,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储备能量,让身体更加强健。 ![]() 立冬 姜末入饺温三焦,餐后冬枣肠胃调。 散寒来碗神仙粥,白果猪肚喘咳消。 释义:立冬时,在饺子中加入姜末可温暖三焦,餐后食用冬枣能调理肠胃。还可饮用散寒的神仙粥,食用白果猪肚汤可缓解喘咳症状。 感悟:“冬日之闭藏,应养藏之道。” 立冬养生注重滋养与收藏。从饮食入手,姜末、冬枣、神仙粥、白果猪肚汤,这些食物从温暖身体到调理脏腑,为身体在寒冷冬日提供全方位呵护。我们如同古人一样,在立冬开启冬日养生模式,用美食滋养身体,收藏能量,让身体在寒冬中依然保持活力与健康。 ![]() 小雪 阳升阴降勿多动,偏食辛辣内火起。 按揉太溪养肾经,生吃萝卜熟吃梨。 释义:小雪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此时不宜过度运动。饮食上要避免偏食辛辣,以防体内产生内火。可按揉太溪穴来调养肾经,遵循 “生吃萝卜熟吃梨” 的饮食原则。 感悟:“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小雪养生强调生活的节制与规律。运动、饮食各有讲究,过度与不当都会损害健康。按揉太溪穴与合理饮食搭配,从经络调理到食物滋养。我们遵循这些原则,在小雪时节规范生活方式,如同遵循养生的节律,让身体在冬日的变化中保持平衡,安稳度过寒冷时光。 ![]() 大雪 睡前足浴畅血脉,晨起对足搓涌泉。 舌顶上腭饮玉液,茶熏银海蜜养颜。 释义:大雪时,睡前进行足浴可畅通血脉,晨起时对着足部搓揉涌泉穴。日常可舌顶上腭吞咽唾液,用茶水熏蒸眼睛,还可食用蜂蜜来养颜。 感悟:“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大雪养生注重身体的动态养护。足浴、搓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舌顶上腭、茶熏银海、蜂蜜养颜从口腔到眼部再到皮肤,全方位滋养。我们借鉴古人这些养生妙法,在大雪时节积极行动,让身体各部位都活跃起来,保持良好状态,在寒冬绽放健康光彩。 ![]() 冬至 阴极之至阳气生,饺汤补益最相宜。 搓揉耳廓冻疮远,额颈保暖邪难欺。 释义:冬至是阴极达到极致、阳气开始萌生之时,食用饺子汤最为补益身体。日常可搓揉耳廓预防冻疮,注意额头与颈部的保暖,防止病邪侵袭。 感悟:“冬至一阳生,天时人事日相催。” 冬至养生顺应阳气初生之势。饺子汤的补益、耳部与头颈部的保暖,都为阳气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古人对冬至养生的重视,体现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我们在冬至遵循这些方法,如同迎接新生的希望,借助自然之力,滋养身体,开启新的生命循环。 ![]() 小寒 气血阳虚皆难暖,枣芪炖汤阿胶添。 内服外治莫相忘,常灸气海与关元。 释义:小寒时,气血不足与阳虚体质的人难以抵御寒冷。可通过炖煮枣芪汤,添加阿胶来调养身体。同时不要忘记内服外治相结合,常艾灸气海穴与关元穴。 感悟:“善养者终之,旁忧者半之,虚用者夭之。” 小寒养生针对身体虚寒进行调养。饮食与艾灸内外兼修,枣芪汤、阿胶补充气血,艾灸穴位激发身体阳气。我们学习古人在小寒的养生智慧,精心呵护身体,弥补自身不足,在严寒中为身体筑起温暖的防护墙,保持健康活力。 ![]() 大寒 时逢腊八好食养,五谷杂粮细熬粥。 按揉太溪三阴交,敛阴护阳无烦忧。 释义:大寒恰逢腊八,此时适合进行饮食调养,可用五谷杂粮细细熬煮腊八粥。日常还可按揉太溪穴与三阴交穴,以此敛阴护阳,让身心无忧。 感悟:“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大寒养生聚焦饮食与穴位调理。腊八粥汇聚多种食材营养,滋养身体。太溪穴与三阴交穴的按揉,调节身体阴阳平衡。我们在大寒遵循这样的养生方式,以美食与经络养护为手段,在岁末为身体画上圆满句号,以健康之躯迎接新春的到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