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样的花边征,你能一眼「秒杀」吗?

 陈翼2018 2025-03-15 发布于重庆
我们熟悉的花边征,又称 「 绸带征 」,是脑皮层层状坏死的典型影像学改变,DWI 在急性期可显示弥散受限的高信号,常见于线粒体脑肌病、低血糖、高血氨、尿毒症、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影像学表现如下图:

图片
图 1 DWI 提示皮层线样高信号,红箭头所示,典型的花边征

图片
图 2  DWI 提示左侧颞顶枕叶皮层高信号

而下面这个患者 DWI 上的高信号在皮髓质交界区,表现为皮层下绸带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病例:

患者女,66 岁,发现反应迟钝、行走不稳 1 年

现病史:1 年前患者家属发现患者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不善与人交流,行走不稳,症状进行性加重,无口齿不清,畏寒发热、抽搐、肢体活动障碍、意识障碍、大小便功能障碍等,遂来院就诊。

既往史及个人史无特殊。

神经系统查体:神清,高级认知功能下降,对答部分切题,口齿清晰,四肢肌力 V 级,肌张力不高,双侧指鼻试验欠稳准,四肢腱反射对称存在,病理征均未引出。

我们先来看影像资料:

DWI:

图片

T2FLAIR:

图片

MRI 影像描述:DWI 示皮髓质交界区高信号,T2FLAIR 可见双侧对称的白质高信号。

进一步的皮肤活检,发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故诊断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

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该病的相关知识: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简介


神经元核内包涵体是一种罕见的缓慢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男女比例约为 1:2,其特征为广泛存在于 CNS 和周围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器官组织细胞核内的嗜酸性透明包涵体。根据发病年龄可分为婴幼儿型、青少年型以及成人型,我国以成人型为主。既往只能通过尸检明确诊断,近年来年通过皮肤活检发现患者的成纤维细胞、汗腺细胞和脂肪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包涵体存在,从而使该病的生前诊断率明显提高。


临床表现


成人型患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具有异质性,包括中枢神经受累、周围神经损害及自主神经功能损害,其中中枢神经累及可表现为痴呆、锥体系统及锥体外系症状、小脑性共济失调、亚急性脑炎等。本例患者以痴呆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症状为主。


影像学特征


患者头部 MRI 检查结果具有特征性表现:DWI 可表现为沿皮髓质交界区的高信号,此高信号通常从额顶叶的前部开始,随疾病进展逐渐扩散到额顶颞枕叶的后部,并沿皮质髓质交界处形成 「 鸡冠状 」 或 「 带状征 」。本例患者病灶主要集中在皮层及髓质交界区,形成飘带状,符合该病的影像特点。
           
我们再来看下面几个病例:

图片
图 1

图 1  一例 「 发现反应迟钝 14 天 」 的 54 岁女性患者,DWI 显示双侧额顶叶皮髓交界处曲线样高信号,成绸带征。

图片
图 2

图 2 是另一例以肢体震颤、步态异常为主要表现的 60 岁女性患者,DWI(A、B)显示双侧额顶叶皮髓质交界区高信号。(C、D)显示双侧脑室旁、额顶叶白质高信号。

题图来源 | 图虫创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