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游降魔杂记之佛国妖魔

 鲜说故事 2025-03-16 发布于四川

(仿吴承恩《西游记》章回体:“佛国妖瘴蔽金光 大唐法度显玄机” 共一千一百言)

佛座金莲染血痕,天竺云起劫烟深。

龙王错雨惊龙阙,天子明堂问罪臣。

真经不渡阎浮世,魔障偏生净土尘。

莫笑东君无慧眼,菩提明镜自照心。

却说唐僧师徒行至天竺国界,但见满城阴霾,街巷间尽是披枷戴锁的罪囚。

八戒举耙指道:“这佛国圣地,怎生比那流沙河的妖风还浊?”

沙僧低声道:“二哥休要胡言,且看前方金顶宝刹。”

师徒四人迤逦至那雷音寺前,但见山门匾额残破,檐角蛛网密布。寺内钟鼓不鸣,唯有几名老僧在阶前诵经,声如蚊蚋。

悟空按落云头,化作道人闯入大雄宝殿,却见释迦牟尼金身半掩,供案上竟摆着三牲祭品!

“好个佛门清净地!”悟空怒目圆睁,正欲擒拿那假扮佛祖的妖魔,忽闻九霄传来玉帝敕令:“天竺国主求雨不果,特借龙王甘霖三日,违者削去仙籍!”

八戒闻言拍腿大笑:“原来那龙王错雨,竟是玉帝的敲打手段!”

沙僧却道:“二哥休要胡说,龙王掌管四海,岂能连时辰都算不准?”

正议论间,忽见天竺国王踉跄奔来,头戴荆冠,身着素缟,跪在唐僧马前哭道:“上师救我!臣自登基以来,每求佛祖庇佑,必降血雨腥风,百姓苦不堪言啊!”

唐僧合十道:“阿弥陀佛,此非佛祖不佑,乃汝国佛法空有其表。”

说罢取出紫金钵盂,召来东海龙王。龙王泣道:“臣因私改降雨时辰,触犯天条,甘愿受罚,却不知为何连累了满城百姓。”

悟空冷笑道:“天竺佛国,金身罗汉皆为酒肉之徒,伽蓝神将尽是欺世盗名之辈!你且看那供案——”众人定睛看时,但见三牲祭品中,竟蜷缩着个青面獠牙的妖精!

那妖精见势不妙,化作青烟遁走,悟空纵身追出百里,方见其藏身于灵鹫峰下。原来这妖精名唤“啖佛”,专食佛门香火,更以信徒血肉炼制“往生丹”。天竺国王为求风调雨顺,年年以童男童女供奉,却不知反助此獠修为!

师徒四人押解啖佛回京,那国王跪地叩首:“上师明鉴,臣实不知此獠作祟,愿拆雷音寺,重修文殊道场!”

悟空却道:“雷音寺无需重修,只需将那满城枷锁尽去,让百姓自去拜佛便是。”

次日,天竺举国欢腾,枷锁尽解,香火却反清淡。

悟空笑谓唐僧:“师父你看,这佛法不在金顶宝刹,而在人心向善。

唐僧合掌道:“悟空说得极是,当年灵山取经,八十一难皆是心魔。今日天竺之行,倒应了'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的偈语。”

雷音寺破见真章,龙王错雨隐玄黄。

啖佛伏诛非正法,人心向善即慈航。

东土真经传大道,西天假象化沧桑。

菩提明镜非他物,照见本来自性光。

注:此章同人故事借天竺佛国之乱,讽佛门虚妄;以大唐法度为镜,彰真经本义。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一难“通天河湿经书”,暗喻佛法需经世致用;本文啖佛食香火,则直指形式主义之祸,与原著“求真务实”之旨一脉相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