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宋代山水小品在构图上展现了丰富多样的技巧,以下是对其构图程式的详细分析: 1. 全景式构图 全景式构图是宋代山水画的经典布局,尤其在北宋时期非常流行。这种构图方式的特点是景物大而全,囊括天地,包罗万象,从而表现崇山峻岭的雄伟与高大。构景布势往往在画面的中心位置突出巍峨耸立的主峰,以压顶之势矗立在眼前。围绕这个主峰,后有远山,前有河流,两岸有较为低矮的山峦、丛树,近处坡岸有房屋、百姓等。这种构图方式适应于宫廷和寺院,以及较为宽敞的殿堂和庭院,给人以雄浑、整肃、凝重、平正、严谨、深厚的艺术感受。 ![]() ![]() 2. 平远、高远、深远构图 宋代山水画家运用“平远”“高远”“深远”等朴素透视法的观察与表现手法,体现了物象与物象之间的前后关系,暗示了同一空间中物体相对合理的位置。这种空间布局与观者在游览一地区之后的感受有一种心理上的暗合,是对真山真水空间感受的总结,是一种类似“游后感”式的山水空间。 ![]() ![]() ![]() 3. 边角式构图 边角式构图是宋代山水小品中常见的一种构图方式,善用截取法,写其精英,不落全相,巧取景致一边一角,展现出空灵而又欣欣向荣的景象,达到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这种构图方式在南宋时期尤为流行,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就是典型的边角式构图。 ![]() ![]() 4. 小景特写式构图 小景特写式构图主要表现画面中的一部分,如一朵花或一只鸟,通过特写的方式突出主体,使画面更加集中和生动。这种构图方式在宋代山水小品中非常常见,能够更好地表现物象的细节和神韵。 ![]() ![]() 5. 骨架与均衡 在构图中,宋人小品常常利用骨架结构来组织画面,如三角形、圆形、字母骨架等。例如,《疏荷沙鸟图》中,沙鸟与莲蓬杆形成X形,巧妙地平衡了画面。同时,宋人小品在构图中注重均衡,如《榴枝黄鸟图》中,黄鸟的身体重心基本置于左边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右边绘有榴树的枝叶及果实,以静衬动,在变化、灵动中求得均衡。 ![]() ![]() 6. 对比与重复 对比和重复是宋人小品中常用的构图手法。对比包括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疏密对比等,如《柳塘牧马图》中三角形与圆形的对比,丰富了画面层次。重复则通过相似的形状、方向等元素,使画面更加统一和协调。 7. 落款与钤印 在宋代山水小品中,落款和钤印也是构图的一部分,常常用来平衡画面或增加画面的完整性。落款和钤印的位置、大小、形状等都需要精心安排,以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 ![]() 宋代山水小品在构图上的这些程式和技巧,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表现力,也体现了宋代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观察与艺术追求。通过这些构图技巧,宋代山水小品在艺术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