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个月斑块缩小三分之一,不禁感叹:不是大家说的中药不行,而是给你看病的中医不精!

 人生未必美好 2025-03-20 发布于江苏
大家好!我是李瑛主任,投身中医临床五十余载,今天想和大家深入聊聊血管斑块的中医应对之策。血管斑块是潜藏在血管里的健康隐患,在中医范畴里,它多与“瘀血”“痰浊”相关,发病的关键在于气血不畅,痰瘀相互胶结,附着于血管壁,阻碍血液的正常流通。今天要给大家介绍一位对抗血管斑块的“得力战将”——水蛭。
水蛭这种传统中药材,在《神农本草经》里就有记载,性平,味咸、苦,有小毒,归肝经。别看它外形不起眼,其破血逐瘀的能力却十分强大,就如同一位高效的“血管清道夫”,能够深入血管,清理那些顽固的瘀血和痰浊。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水蛭中含有的水蛭素等成分,具有很强的抗凝血作用,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有效阻止血管斑块的形成与发展。
图片




经典配伍

针对血管斑块“虚实夹杂”的特性,我常用“活血化瘀、化痰软坚、扶正固本”的方法,基础组方如下(具体剂量需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辨证调整):
· 水蛭(主药)6g → 强力破血逐瘀,直击血管斑块核心
· 生山楂15g → 消食化积、活血化瘀辅助清除血管内脂质垃圾
· 法半夏10g → 燥湿化痰,减少痰浊在血管内的积聚
· 陈皮10g →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增强化痰祛湿的效果
· 茯苓12g → 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从根本上改善痰湿体质
· 川芎9g →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促进气血运行,使药力更好地通达全身
· 黄芪15g → 补气固表,增强正气,提高身体自身的调节能力
· 当归12g → 补血活血,与黄芪搭配,气血双补,让瘀血去而新血生




真实案例

去年,我接诊了一位60岁的张先生,他在体检时发现颈动脉有斑块,大小约1.5cm×0.8cm,同时伴有头晕、肢体麻木等症状。舌象表现为舌质紫暗,舌苔厚腻,脉象弦滑。运用上述组方为他进行调理,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张先生头晕和肢体麻木的症状明显减轻。复查颈动脉超声,惊喜地发现斑块缩小至1.0cm×0.6cm。这正是水蛭破血逐瘀与其他药材协同作用的成果。




日常调理

水蛭山楂饮(代茶饮)
材料:水蛭粉3g + 生山楂10g + 枸杞5g
做法:将生山楂和枸杞用开水冲泡,焖泡15分钟后,加入水蛭粉搅拌均匀。
功效:活血化瘀、降脂明目,适合血脂偏高、有轻微血管斑块的人群日常饮用。
水蛭丹参膏(外敷)
材料:水蛭粉10g + 丹参粉15g + 凡士林适量
做法:将水蛭粉和丹参粉混合,加入适量凡士林调成膏状。取适量药膏涂抹在神阙穴(肚脐),用纱布覆盖固定,每晚一次。
注意:皮肤过敏者慎用,若出现皮肤瘙痒、红肿等不适,应立即停用。
穴位按摩法
选取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血海(屈膝,髌底内侧端上2寸)这几个穴位。用拇指指腹轻柔地顺时针揉按,每个穴位按摩3 - 5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按摩时配合适量的水蛭精油涂抹,效果更佳。




特别提醒

如果发现血管斑块,一定要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治疗方案。中药调理虽然有独特优势,但不能替代必要的西医检查和治疗。
体质虚弱、凝血功能异常或正在服用抗凝血药物的人群,使用水蛭等活血化瘀药物时需格外谨慎,务必密切监测凝血指标,防止出血风险。
日常生活中,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适度运动,饮食上多吃清淡、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有所不同,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四诊合参”,以便根据身体状况及时调整调理方案。如果大家有关于血管斑块的疑问,欢迎随时留言,我会尽力为大家提供专业的建议。
(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遵医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教授有话说

我是北京公立三甲医院中医科的李瑛主任,是主任医师、教授。五十多年的行医路上,贵在医德,希望有生之年能帮助到更多人,我坚守初心,不乱用药,只开对的,只给患者合适的治疗方案,尽心尽力帮助每一个病人。如果您有血管狭窄,颈动脉斑块,脑梗,冠心病,三高,脑梗后遗症等问题,可以把详细情况,或者检查报告私信发给我。我收到后会一一回复,为您做出专业的指导,制定合理的调理方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