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骨骨折的分类与特点 解剖分类 基底骨折:常见于第1掌骨(Bennett骨折、Rolando骨折)。 Bennett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关节内骨折伴脱位,因韧带牵拉导致桡背侧移位。X线平片检查,可见第一掌骨基底掌侧部骨折,腕掌关节脱位或半脱位,基底关节面不平整,骨折处有台阶出现,掌侧骨折块大小不等,有时为两块小骨折块所组成。 ![]() 历史上,Gedda于1952年将Bennett骨折进一步细分为三种不同类型。Gedda分类根据骨折的特征和TMJ(梯形掌关节)受累情况对拇指掌骨基底骨折进行分类。1型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常伴有掌骨半脱位,可伴有或不伴有其他基底骨折。2型骨折发生在掌骨的掌侧尖端,为撞击性骨折,但不伴有任何脱位或半脱位。相比之下,3型骨折的特点是伴有梯形掌指关节完全脱位的小撕脱骨片(图1-3)。 ![]() ![]() ![]() Rolando骨折:第一掌骨基底部“Y”或“T”形粉碎性骨折,需解剖复位以恢复关节面平整。预后较差,此型骨折较少见。 骨干骨折:横行、斜行或螺旋形。 颈部骨折:多见于第5掌骨(拳击手骨折)。多由轴向暴力导致背侧成角,成角≤70°时保守治疗可能优于手术。 头部骨折:罕见,常为关节内骨折。 AO/OTA分型:
临床表现与诊断 症状与体征:
![]() 影像学检查:
治疗原则
方法:石膏或支具固定3-4周,定期影像学复查。 2、手术治疗:
![]() ![]() ![]()
![]() 内固定材料:微型钛板、锁定加压钢板(LCP)提供稳定固定,尤其适合粉碎性骨折;可吸收材料(如聚乳酸螺钉)避免二次手术取出,但需权衡力学强度。 ![]() 康复与预后
并发症及处理
晚期并发症:
总结掌骨骨折治疗趋向个体化与微创化,保守治疗适应证逐步扩展,而手术技术聚焦于解剖复位与稳定固定。未来需结合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数据优化治疗标准,平衡功能恢复与并发症风险。
|
|
来自: 豆子htpuvvjjvj > 《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