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 一文说清楚 「 附98页课件 」

 王兆善 2025-03-23 发布于安徽
一、双重预防机制:从源头遏制事故  
事故的发生往往源于隐患的积累,而隐患的本质是未被有效管控的风险。双体系通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道防线,将安全管理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 
风险分级管控:识别危险源、评估风险等级,并采取差异化管控措施。  
隐患排查治理:动态排查生产过程中的隐患,及时整改形成闭环管理。  
两者的协同作用,可有效切断“风险→隐患→事故”的传导链条。 
二、风险分级管控:科学评估,精准施策  
1. 风险识别与评价  
风险点划分:以作业区域、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为单元,全面识别风险点。例如,危险化学品存储区、动火作业区等。 
风险评价方法:常用LEC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或风险矩阵法(LS法),通过可能性(L)、暴露频次(E)、后果严重性(C)等维度量化风险等级,划分为红、橙、黄、蓝、浅蓝五级。  
2. 分级管控原则  
层级对应:1级(红色)风险由公司级管控,逐级下沉至岗位级(浅蓝色)。  
措施优先级:按“消除→替代→隔离→控制→防护→应急”顺序制定措施。例如,通过自动化设备减少人工操作(消除)、增设安全联锁装置(隔离)等。  
3. 风险动态管理  
定期评审风险清单,针对法规变化、工艺调整或事故教训更新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三、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消除盲区  
1. 隐患分类与分级  
基础管理类:如制度缺失、培训不足。  
现场管理类:如设备故障、违章操作。  
分级标准:一般隐患(岗位/班组级)立查立改;重大隐患(公司级)需停产整改,并制定专项治理方案。  
2. 排查与治理流程  
全员参与:采用日常巡查、专项检查、季节性排查等形式,覆盖所有作业环节。  
闭环管理:发现隐患后,通过“整改通知→措施落实→验收销号”确保治理到位。例如,某企业通过智能化巡检系统实时记录隐患,并自动推送整改任务,效率提升40%。  
3. 治理措施的核心  
工程技术:如加装安全防护装置、优化工艺流程。  
管理优化:修订制度、强化培训、完善应急预案。  
文化渗透:通过安全警示牌、风险告知卡等形式,提升全员风险意识。  
四、双体系落地的关键要素  
1. 领导责任:企业负责人需统筹部署,安全委员会监督考核。 
2. 全员培训:确保各层级员工掌握风险辨识与隐患上报技能。 
3. 信息化支撑:利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实现风险动态监控与隐患智能分析。 4. 持续改进:定期开展体系评审,借鉴行业标杆经验,优化管理流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END-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