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用三向思维拟写分论点的方法。 教师讲解: 所谓三向思维,即横向思维(并列),纵向思维(递进)和逆向思维(对比)。 教师示范: 2020全国新课标Ⅰ卷作文题: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人要宽容,方能成就大业 分论点拟写: 一、横向思维 (1)(从“成就大业”角度拆分): 1.宽容之君,成就国家——桓公宽容,成就齐国 2.宽容之友,成就他人——桓公宽容,成就管仲 3.宽容之人,成就自己——桓公宽容,成就自己 (2)(从“宽容”角度拆分): 1.对敌宽容,能得心服——桓公宽容,管仲服膺 2.对友宽容,能得心近——桓公宽容,鲍叔尽忠 3.对己宽容,能得心安——桓公宽容,坐稳江山 二、纵向思维 1.能宽容者,有格局——桓公宽容在于不斤斤计较已往之事,往事已逝,来者可追,这是格局 2.有格局者,境界高——桓公格局在于相比于这些小事,他更关注称霸诸侯,这是境界 3.境界高者,成大业——忽略琐事,专注理想,比起那些每天为鸡虫得失操心的人,自然更容易成就大业 三、逆向思维 1.宽容者得人心——齐桓公宽容成霸业 2.狭隘者犯众怒——宋高宗狭隘为弱君 3.人要宽容,方能成就大业 学生练习: 2024年新课标II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现代文阅读I提到,长久以来,人们只能看到月球固定朝向地球的一面,“嫦娥四号”探月任务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随着“天问一号”飞离地球,航天人的目光又投向遥远的深空…… 正如人类的太空之旅,我们每个人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立意: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一、横向思维 参考答案: 1.抵达未知之境,是成长的必由之路 2.抵达未知之境,是成熟的必奠之基 3.抵达未知之境,是人生的美好所在 二、纵向思维 参考答案: 1.我们要抵达“未知之境”——抵达“未知之境”是一种成长 2.我们要“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整个人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 3.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我们每个人都在迎接未知的明天,未知的人生,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 三、逆向思维 参考答案: 1.停滞不前是死者的专利 2.不断抵达是生者的必需 3.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抵达未知之境,这是人生的必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