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父母最大的问题:知识学杂了!

 新用户3455H9dM 2025-03-24 发布于江苏

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请设为“星标”哦!

点击上方“末非”—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我一直看欧美剧集比较多,最近我发现:即便欧美的父母从小给孩子充分的爱与自由,孩子到青春期照样跟爹妈蹬鼻子上脸。
育儿如修仙,东西方家长都在渡劫飞升啊。

一、当《成长的烦恼》变成《成长的真相》

《成长的烦恼》剧照

这部古早情景喜剧讲述的是美国人西佛一家的生活日常。父亲杰森·西佛是一个心理医生,母亲麦琪是一个记者,他们有三个孩子:迈克、卡萝尔和本。五口之家生活在美国纽约郊区一栋漂亮的house里,其乐融融。 

当年,我和我哥看得很来劲,我哥更是羡慕地眼睛发直:这些小孩儿的爹妈真是太好了!

甚至觉得,这家父母真是太惯孩子了!不管三个娃在成长路上如何作,他们的父母给足了爱与支持。看他们剧中这么幸福欢乐,剧名怎么能叫《成长的烦恼》?没见过这么身在福中不知福的。咱要是有他们这样的爹妈,天天做梦都笑醒了。我哥不止一次说:我们要是生在这样的家里就好了!

《成长的烦恼》剧照

作为从小被大人埋汰的东亚小孩,谁不向往有那样的爹妈呢?

这部剧陪伴了我们70、80后那一代人的成长。对我影响深远,甚至给我提供了理想生活的蓝本。

这部剧对我影响很大,包括不仅限于家庭装修、育儿理念、甚至职业追求等。我长大以后竟然也当了记者,而且,一直钟爱美式风格的家装,当我有了娃,也想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就像欧美的父母一样。

不过,我执行的不太稳定,传统的教养模式和欧美育儿观经常在我的育儿实践里时常互掐。

毕竟我是个东亚妈妈,在内卷的大潮里,我既想给孩子一个自由快乐的童年,又担心他现在放鸭子了,未来没学上怎么办?

精分的日子不好过,我经常在美剧里寻找慰藉。人到中年,再看美剧,品出的是另一番况味:那些中产阶级完美家庭的表象下也是一地鸡毛。

《绝望的主妇》剧照

而且我渐渐发现,欧美的父母比东亚爹妈更加卑微,孩子一到青春期,亲子关系都好不到哪里去,白人小孩叛逆起来比咱们的娃厉害多了!打架、逃学都是轻的,不嗑药就算不错了!

看看《绝望主妇》里被熊孩子逼到偷喝漱口水的主妇们,就知道育儿焦虑不分国界中产家长,是全球焦虑共同体,所谓文化差异,不过是崩溃时摔筷子还是摔刀叉的区别

《绝望的主妇》剧照

可是,这些白人小孩儿一直在爱和赞美里泡大的啊!

美国脱口秀演员乔治卡林也吐槽过这事儿

二、大明星一样难逃育儿焦虑 

这几天还刷到一个张柏芝参加真人秀节目的视频——张柏芝在孩子面前的谨慎和无奈让我等普通老母和大明星一秒共情

真人秀拍的是她考察上海一所国际学校的全过程,从挑衣服开始。

柏芝去学校之前不知道该穿啥,竟然要打电话问助理,打开衣柜一件一件挑?感觉比第一次约会还紧张。  

不就是见国际学校的老师么?!张柏芝,一个大明星,一个时尚icon,此时对穿衣茫然不知所措!

还在镜头里自言自语:我参加任何活动只要一秒钟就能挑好衣服,可是去学校我就是太紧张了,我当妈妈当了十几年,我紧张了十几年,每次见老师就很紧张,不知道穿什么。

镜头切到学校,柏芝和老师面谈。

柏芝用不太熟练的普通话谈起教育滔滔不绝。总结一下大意就是:不会拿考试成绩来评价孩子,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闪光点,希望孩子能发挥自己的特长自由快乐地成长。

柏芝的教育理念和欧美父母一路的。

回到家,柏芝给两个儿子挨个打电话,想给娃介绍新学校的情况。

先跟大儿子Lucas打,语气小心翼翼,措辞非常谨慎,就跟挑衣服的状态一样。可是大儿子在打游戏,根本没有心思跟妈妈讲话,还没等她说完,Lucas就果断拒绝。小儿子也好不到哪里去,敷衍了妈妈几句就忙着打游戏了。

跟俩儿子的对话没有真正开始就结束了。柏芝忙了半天,一直拿热脸贴儿子的冷屁股。

张柏芝以爱孩子著称,她给足了孩子自由与尊重。此刻,她如此无奈。

这场景让我顿悟:原来育儿界最公平的事,就是明星娃和素人娃一样气人! 

三、父母不能不学习,学的太杂也不行!

我悟了,不管父母用的是东亚传统教养方式还是欧美教育方式,崽崽们到了一定的时间该叛逆照样叛逆。

不过,叛逆这词是带视角的。从父母的角度来看,觉得孩子不听话了,跟咱对着干;而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那是自我意识蓬勃发展,是系统自动更新。

而且,不管父母多么开明,也不可能完全理解孩子。代沟是客观存在的,观念的差异有时就是不可调和的。别说代际之间差了20多年的生活经验,现在哪怕隔两、三年,都有很多差异,因为时代发展太快了!

孩子不听话,对他自己的伤害不见得有多大,对父母的伤害比较大。尤其是咱们东亚的父母,会觉得自己养了个白眼狼

《白莲花度假村》剧照

为啥欧美的父母养孩子更有松弛感?实际上,他们是界限比较清晰,给孩子尊重的同时,也不会对孩子过度负责。孩子成年了,该独立独立,父母不会管太多。

而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孩子结了婚生了娃,父母的责任才结束。有不少父母还会对娃的娃继续负责。

所以,养孩子我们全程很紧绷:孩子如果学习不好——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伴侣——没有幸福的家庭……一环扣一环,想想都焦虑。

复盘一下自己的育儿历程,焦虑不断的原因有可能是:

知识学杂了!

当我用美式父母的口气跟孩子说:哦宝贝,干得不错!(其实只考了60分)你是最棒的!其实,我的心里不是这么想的,我的表情也会出卖我的心。更何况,孩子在学校里一直学到的是:多考一分,干掉千人。

孩子不傻!他逐渐能明白,家长的口是心非和学校的虚伪功利——他的内心也会冲突不断。

每种育儿方式都离不开一定的土壤和环境。在东亚的环境里,如果按照欧美的方式育儿,那只能一直纠结着拧巴着,最后养出一个外焦里嫩的老油条,他既快乐不了,因为学习不会好;可能更独立不了,因为父母还是会替他操心;最后要么抱怨父母,要么抱怨环境。 

四、育儿如炖汤:别管菜谱看火候

经过多年的反思和实践,我逐渐意识到,其实没必要把欧美和东亚的育儿观割裂开来看。育儿并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更不用生搬硬套哪一种育儿方法论,我们可以在东西方育儿观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根据孩子的个性和社会的现实情况,拿捏住中庸之道,灵活调整自己的育儿方式。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孩子之间的差异大于东西半球的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成长路径也不尽相同。哪个前人的经验能直接套用?你想照书养,孩子可不照书长。我记得一位老教育工作者跟我说过一句话:你把孩子当成一个社会人就行了我一个同事说的更简单:把孩子当正常人一样要求。这句话,你细品,特别实在。

所以,没那么复杂,大道至简,万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育儿也一样毕竟,父母自己三观和行为最重要,就像一句老话:孩子是你这棵大树上掉下来的果子,它滚不远。

正如《成长的烦恼》中有一集,青春期的迈克第一次参加PARTY,面临毒品的诱惑,但在这时,父母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了关键作用,他果断离开了这群人,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中。

关注我,一起成长

加末非微信,进群抱团取暖

【往期精选】 

—— 闲聊 ——

杀妻的谷歌工程师少有,但是吴京很多啊!董小姐,你眼光太差了!| 流浪博士成流量博士| 当你开始勇敢脱口秀大会第五季,呼兰封神!兵荒马乱的中年|你也是潜在的神经病么?女孩什么时候拥有深夜撸串的自由?疫情、空难……这一波倒春寒你挺住了么?  | 47岁妇女离开舒适区再就业,是不是脑子坏掉了?! |    为什么女人都喜欢张文宏?这届中年人心理素质不行!|中年女性如何优雅地乘风破浪 |大丰,回不去的故乡 

—— 育儿 ——

中年老母独处的快乐,你根本想不到!娃要当厨子,你支持么? |  南京家长,你咋不上天呢? 三个女人一台戏,聊聊养儿那些事…… | 请不要再歌颂母亲了! |在南京,主妇不绝望 |  "双减"要落地,最大的拦路虎是杠精 | 你敢不敢说出自己在教育上犯过哪些错?  | 他们才配叫顶流  | 一个青春期Boy的告家长书:这么说我们才愿听…… |  身边又有一位职场妈妈辞职了……听听她怎么说? | 女儿虐我一百遍,我只想喊一万遍 “ 可爱可爱 ” | 听到隔壁邻居打孩子……我却想起了董宇辉 | 教育孩子这件事,一个教授爸爸半推半就的躺平…|男孩开窍是一门玄学  | 他妈真不容易  | 我为什么送孩子去澳洲游学?  | 我在澳洲逛超市  | 澳洲自由行,回来胖十斤  | 澳洲自由行我花了多少钱?——酒店篇  | 澳洲自由行,这些坑你们就别踩了!

—— 穿衣 ——

赵丹军教你穿衣 |  杜荧私享| 文坤穿衣经| 时尚海燕| 知性张慧 | 西西的美丽传说 | 倪蓓蓓 | 圆脸少女怎么穿? |  造型师最爱单品 |职场妈妈如何华丽变身?|  记者怎么穿搭? | 从森女系到小香风 | 工装的时尚 | 中年人要穿白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