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员是如何应对斩首行动的

 小飞侠cawdbof0 2025-03-25 发布于北京

1947年初,老蒋设计出一个哑铃战略:关内就重点进攻两个点,即陕甘宁和华东。

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目标设定呢?

原因也很简单。

(一)进攻陕甘宁的目标是中共中央首脑和机关,所谓擒贼先擒王!用现在流行的说法就是“斩首”行动!

(二)进攻华东则是因为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粟裕他们在苏北闹得太凶,搞得国民首都南京和沪嘉杭都不得安宁!

当时进攻延安的胡宗南有20万大军,而大将军手下只有2万人马可调动,比例是10:1。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机关渡黄河远离胡部才是最安全的!

但教员不肯离开陕北。

教员为何不肯轻易离开延安呢?

现代出版史料中采用了五大书记会议中的说法:(一)割舍不下陕北的老百姓;(二)拖住胡宗南的主力部队,减轻其它战区的压力。

笔者认为还需要补充三个理由:

一是让全国人民一起来看看:老蒋是如何对付我们的!是他要打,我们是被动的!我们是正当防卫!

二是既然对方采取了“斩首”行动,那么我们这个“首”一定要存在,这样才能吸引住对方。否则没了靶子,对方行动就失去目标了。只要“首”在,吸引对方注意,就可以为彭德怀部提供作战契机。如果没有这个“首”的不断运动,单纯让胡宗南的20万面对大将军的2万,大将军很难应付。

三是教员要实际行动给林彪和粟裕等各战区的负责人做个示范!你们看看我们是怎么以2万对付20万的,你们的条件及面对的敌情可比我们强太多了,你们不会让我们失望吧?!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哪,真的以身犯险拖住绝对优势的敌人,那可不是我们打电脑游戏,稍有不慎,危险万分!

因此,教员的大智大勇确实无与伦比!

1947年3月28日,五大书记在子长县瓦窑堡开会,商量下一步计划。

在会上教员不肯离开陕北,表示要和陕北军民并肩战斗,拖住胡宗南的部队,减轻其它各大战区的压力。

除伍豪同意教员想法外,多数领导认为陕北危险,应该撤到黄河以东地区。

那两天,各大战略区的负责人纷纷给中央来电,请求中央东渡黄河,转移到比较安全的晋西北和太行地区。只有中央安全了,他们才可安心与蒋军作战。看到了吧!大家都在看教员呢!教员身处险境拖住敌人对其它战略区的部队鼓舞有多大!

留在陕北,东渡黄河?由于教员坚持,一时争执不下。

1947年3月29日晚,五大书记继续开会。

朱德、任弼时在会上表示:各地负责人的建议有道理,中央要离开陕北,东渡黄河到比较安全的地方指挥全国作战。不能让各大战略区的同志分心。

教员生气了:这个时候中央离开陕北,陕北人民,全国人民会怎么想?当年我们长征到陕北,力量受到很大削弱,是陕北的小米使我们恢复了元气,站稳了脚跟。眼下一有战争就走,他日相见陕北父老乡亲,将何言以对?

教员是如何应对斩首行动的

伍豪赞同教员意见: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中央放在什么地方,要从战略的全局来考虑。

胡服认为:总司令和弼时同志提出中央和主席的安全问题,必须认真考虑。听说主席在青化砭遇到敌机扫射,汽车的座位都被打个大窟窿。

教员:我们在陕北十几年,和这里的人民形成了鱼水相依的关系。有陕北人民的掩护,加上这里的地形好,我们的回旋余地大,安全方面是有保障的。

骆驼:主席,敌人要是真的知道你在陕北,他们会发疯一样的扑来。

教员大笑:这就对了。我留在陕北,蒋介石就不敢把胡宗南的兵力投入其它战场,就可以减轻其它战场的压力。同时,在政治上也会给蒋介石沉重打击,坚定陕北我军打败胡宗南进攻的信心。(教员就是要让“首”明显存在着!)

伍豪阐述:从军事意义上讲,中央留在陕北,拖住胡宗南的主力,将会很大程度上减轻山东、华北战场的压力。

骆驼见周公不断附合教员,一下有些激动:中央要是就近放在晋西北,不是有同样的作用吗?

众人各说各理,一时难有定论。

教员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拍桌子:要走,你们走!恩来和我在陕北,给我们留下一个班!

大家见教员动火了,也不好再说什么。

最后还是周公打破沉默:如果我们都不过黄河,坚持在陕北……

胡服接着:对!我们都不过黄河!

教员生气地反问:万一蒋介石把我们一网打尽呢?

教员是如何应对斩首行动的

胡服答:这不大可能。

这时候,还得是周公:要是我们5个人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坚持陕北,一部分过黄河,怎么样?

周公讲完,大家不由眼睛一亮。

骆驼对教员说:你留在陕北,我也留在陕北。我负责中央机关的工作,主席什么时候离开,我就什么时候离开。

最终由教员拍板,将中央机关分为前委、工委和后委三部分。

前委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率领党中央的精干机关,继续留在陕北,指挥西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工委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以刘少奇为书记,经晋西北转至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日常工作。

后委由叶剑英、杨尚昆、李维汉、李克农、邓颖超为常委,以叶剑英为书记,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为委员兼代理后委秘书长,到山西做后勤工作;李涛负责具体情报工作,架设电台,侦察敌情,当好中央的耳目。

教员说:为了便于行动,前委工作班子要小而精,人员由中央有关部门选留,具体安排请任弼时同志负责办理。

伍豪提议,从新华社抽调出一支二三十人的精干新闻队伍留下来,由新华社副社长范长江带队。

教员非常认可:好,这样中央留在陕北有文武两条战线,一条通过电台指挥作战,一条通过新华社指挥舆论。

教员是如何应对斩首行动的

3月30日下午,朱老总召集留在陕北的警卫部队连以上干部开会:中央和毛主席的安全就交给你们了,这个任务很重大很艰巨,你们要坚决要勇敢,千万不能出一点差错,要保证绝对安全,否则,是无法补偿的。

3月31日下午,胡服、朱老总率中央工委出发,东渡黄河。随中央工委一起行动的有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办公厅、党校,以及《解放日报》等单位。

伍豪同去河东,安排好中央工委机关的事后再回河西来。

教员本来要江青带着李讷随工委到西柏坡。可江青坚决不走,非要留在教员身边。

教员和江青将李讷托付给邓颖超。

江青一直留在教员身边转战陕北。资料表明:她是唯一留在陕北转战的女干部。

机关分批走后,留下来的兵力只有中央警卫团团长刘辉山、政委张廷桢、参谋长古远兴率领的1个骑兵连、2个步兵连、1个手枪连和1个警卫排,计300多人,加上机关人员总共800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该文章已关闭评论功能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