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人言: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

 儒风大家 2025-03-28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 彩霞满天

《颜氏家训》有云:“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寥寥十六个字,已然诠释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自己“混”得不好不能抱怨父母;孝顺父母是自己的事,不必攀兄弟姊妹;家穷责怨妻子岂是丈夫;拿孩子出气是无能的表现。

01

穷不怪父

“穷不怪父”的意思是:不要因为生活贫困,就埋怨父母没有给予自己好的物质条件。

自从有了原生家庭这个概念,很多人觉得自己遭受的所有不幸与挫折,都可以追溯到父母身上。

其实,把自己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原生家庭的人,或者是在逃避责任,或者是认知水平太低。

一个人总是盯着原生家庭的问题,不过是自欺欺人罢了,是无能的表现。

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的确重要,但绝对不是决定一个人是非成败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金无赤金,人无完人。”

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自然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父母。

父母有他们的时代局限、认知局限,但是,父母辛辛苦苦把子女养大成人,已经竭尽全力。

《增广贤文》有云:“羊跪乳,鸦反哺。”何况是一个成年人呢?

一个成熟的人,不抱怨、不责怪,对父母始终怀着感恩之心,而不是责怪父母无能。

他们正视父母的缺点,并有意识地去规避,这是一个人对待原生家庭的正确方式。

既是与过去和解,也是与自己和解。

对原生家庭的解读方式不同,就会拥有不同的心境。

如孟子所言:“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尊亲之至,莫大乎以天下养。”

“穷不怪父”的人懂感恩、有担当,面对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会表现得更加理智、成熟。 

02

孝不比兄

“孝不比兄”的意思是:孝敬父母是自己的事,不要与血浓于水的兄弟姐妹相比较。

父母一天天老去,照顾父母既是责任,也是义务。出钱出力都是应该的,只要自己问心无愧就好,不要和兄弟姐妹攀比。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孝敬父母的方式自然也不同,不要对兄弟姐妹有意见。

兄弟姐妹如何做,是他们的事情,我们只需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就好。

孔子的《孝经》,是一部儒家经典,体现了中国独特的孝道文化。

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一个人内在的品质、外在的品行。

不孝之人对父母没有物质上的供养,更没有精神层面和情感上的关怀。那么,他对待别人,还能有几分真情?

在多子女家庭里,有的人斤斤计较。

付出多了,感觉吃亏,心里愤愤不平;付出少了,感觉占便宜,心里沾沾自喜。

孝敬父母,是一个人道德感和责任感的表现,何谈吃亏不吃亏?

其实,每个人是否孝敬父母,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内心,与他人无关。

其他兄弟姐妹做得好不好,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孝敬父母,不是给别人看的,更不是用来攀比的。

如果兄弟姐妹因为出钱、出力等吵吵闹闹,年迈的父母一定会失望、心寒。

《围炉夜话》有云:“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

“孝不比兄”的人品行好、修养高,尽心尽力让父母安享晚年,收获内心的安宁与富足。

03

苦不责妻

“苦不责妻”的意思是:面临人生困境时,丈夫不应该将责任推卸给伴侣,更不能指责、埋怨。

丈夫只要责备,必然会产生矛盾,影响夫妻感情。

《诗经》有云:“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夫妻从相识、相知,到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共同养儿育女,应该互相体谅、彼此珍惜。

有些男人,像巨婴一样,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怪罪别人,身边的妻子自然首当其冲。

心理学上,有个指责定律,意思是:当人用一个手指去指责别人时,还有三个手指正是指向自己的。

这种人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喜欢怨天尤人。和这样的男人一起生活,就像一种无形的冷暴力,时不时受到伤害。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指责别人?

有个高赞回答是这样的:“因为指责别人无能,比指责自己无能要容易得多。”

生活中,越是无能的人,越是喜欢指责他人。

谁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总会有酸甜苦辣。

如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的片尾主题曲所唱:“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

有勇气和智慧的人遇到困境时,会静下心来,慢慢地解开一个个小疙瘩,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历练。

《孟子》中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苦不责妻”的男人责任感强,凡事先反省自己,永远不会推卸责任。

04

气不凶子

“气不凶子”的意思是:自己情绪不佳时,不应将怒气发泄在孩子身上。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心情糟糕的时候,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成年人,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生活中,有些人工作上受了委屈,生活上出现艰难险阻时,又无处发泄,就凶自己的孩子。

其实,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尊严,不是父母情绪的出气筒。

对于不谙世事的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很可能留下心理阴影。

身为父母,千万不要因为自己的负面情绪,迁怒于孩子,让幼小的心灵受伤。

家,是最温暖人心的港湾,更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始发站。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这段话诠释了一个道理:孩子虽然由父母所生,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不是父母的附属品。

《左传》中有个成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生活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不断地适应环境、提高能力。

《增广贤文》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气不凶子”的人能够调整好心态,用爱心陪伴孩子,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回忆。

一个人最真实的的人品、修养怎么样,就看他对至亲的态度。

如果能做到“穷不怪父,孝不比兄,苦不责妻,气不凶子”,一定是人生赢家!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