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痛——吴茱萸汤;后脑勺疼——麻黄加术痰;眉棱骨疼——清胃散;头两侧疼——柴胡疏肝散合小柴胡汤,学会这一招,再也不怕头疼 一、头顶痛 —— 吴茱萸汤 辩证:中医认为,足厥阴肝经上行至巅顶。当肝寒犯胃,导致胃气上逆,浊阴之邪循着肝经上冲头部,就会引发头顶痛。此外,患者常伴有脾胃功能失调的症状。 表现:除了头顶剧烈疼痛外,患者会频繁干呕,吐出大量清稀涎沫,同时四肢冰凉,腹部隐隐作痛,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滑。 调理思路:温肝暖胃,降逆止痛。 参考:吴茱萸汤。 二、后脑勺痛 —— 麻黄加术汤 辩证:后脑勺是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当人体外感寒湿之邪,太阳经气被遏,气血运行受阻,再加上湿性黏滞,就会导致后脑勺出现沉重、疼痛的症状。 表现:后脑勺疼痛且有沉重感,身体困重,活动受限,恶寒发热,全身酸痛,尤其肢体关节疼痛明显,舌苔白腻。 调理思路:散寒除湿,解表止痛。 参考:麻黄加术汤。 三、眉棱骨痛 —— 清胃散 辩证:前额眉棱骨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循行区域。过食辛辣、肥甘厚味,或情志不畅,都可能导致胃火上炎,沿着胃经上攻至眉棱骨,引发疼痛。 表现:眉棱骨疼痛剧烈,牙龈红肿疼痛,口干口臭,胃脘部灼热疼痛,烦躁口渴,喜欢喝冷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 调理思路:清胃泻火,凉血止痛。 参考:清胃散。 四、头两侧痛 —— 柴胡疏肝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辩证:头两侧为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当肝气郁结,导致郁而化火,火邪上炎,就会引起头两侧疼痛。 表现:头两侧胀痛或跳痛,伴有头晕目眩,口苦咽干,胸胁胀满疼痛,心烦意乱,容易发脾气等。 调理思路:疏肝理气,和解清热。 参考:柴胡疏肝散合小柴胡汤加减 ![]() |
|
来自: 昵称40743517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