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年前,国家花了三亿建了光伏电站,想着用电站治沙 结果草长得太快

 文豪学者 2025-03-31 发布于山东



内蒙古磴口县的光伏板底下,牧民老杨赶着500只羊吃草。这些羊是“光伏电站员工”,每天“上班”就是啃草。老杨算了笔账:以前跑十公里放20只羊,现在守着电站就能养500只,卖羊肉年赚八万,连羊毛都能卖钱。

国家花三亿搞治沙,结果治出个“草羊双丰收”,光伏板底下的草长得比韭菜还快,直接把沙漠变成了“生态银行”。就像种地的老农误把种子撒进金矿,原本想防风固沙,结果连带着把畜牧业也盘活了。磴口县的光伏板像给沙漠盖了层“遮阳伞”,草没了暴晒长得欢实,羊吃了草还能发电,这操作简直是“左手治沙,右手数钱”,把生态和经济玩成了“双人舞”。

先看这光伏板的“魔法”,简直是沙漠里的“变形金刚”。磴口县的20万块光伏板,白天吸太阳能发电,晚上给沙地当“被子”,地表温度直降20℃。草籽瞅准机会猛长,两年就把沙地变成了草场。这就好比给沙漠装了台“生态永动机”——发电赚钱的同时,还顺带把环境治好了。对比美国加州的光伏电站,为了防止草长影响发电,每年花几百万喷除草剂,结果毒死野生动物不说,还被环保组织骂“破坏生态”,真是“花钱买罪受”。

再说牧民老杨的“放羊经济学”,直接把治沙变成了“绿色产业链”。 以前放羊靠天吃饭,现在光伏板底下水草丰茂,500只羊吃得膘肥体壮。老杨还搞起了“光伏+养殖”套餐:羊粪当肥料种草,草多了羊更肥,羊肉羊毛双收益。这就像开火锅店的老板,锅底料免费续杯还能赚钱,客人吃得越多他赚得越多。反观某些地方搞生态工程,要么光种树不考虑民生,要么盲目引进高价设备,最后钱花了树死了,群众还骂“劳民伤财”。

更绝的是,磴口县这招“草羊光伏”直接把沙漠变成了“聚宝盆”。光伏板发电年收入3000万,羊肉羊毛卖了800万,连周边生态旅游都火了,城里人开着车来拍“沙漠羊群发电”的奇观。这就像把荒地变成了“印钞机”,而且是“环保版”的。最打脸的是那些质疑“生态工程不赚钱”的论调,看看磴口县,治沙治出了GDP,放羊放出了产业链,这才是真正的“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