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邹蓝|大漠边缘的刀郎农民画 本公号满九年

 邹蓝茶座 2025-04-01 发布于广东

今日是4月1日,愚人节。本公众号注册在2016年4月1日愚人节,即九年前的今日。从2025年4月1日起开始往十年进发。也算是有了九年的二千多篇愚人胡言乱语,瞎砍胡抡。为此特将九年前发的第一篇第二篇合在这里重复发一次,以示纪念。

邹蓝/文,图

大漠边缘的刀郎农民画

麦盖提县维族刀郎人农民画,味道一点不亚于汉族地区久负盛名的各地农民画。

唱刀郎木卡姆那样的投入,收获棉花时的喜悦,维族人喜欢的斗鸡,维族匠人制作陶器,医生为患儿诊断,维族人麦西莱普的载歌载舞,骑着毛驴骆驼赶巴扎,铁匠的劳作,绣娘的刺绣,看瓜人在瓜地的喜悦,恋人在树下的情意绵绵,牧人在树下看着羊群在草地吃草,打馕的小贩,蒙娜丽莎戴上了维族女子的小花帽,一对老人抱着孙子辈话家常,河流污染鱼跳出来阻止,柯尔克孜人的熬鹰,荒漠里的植树造林,等等等等,维族或本地其他少数民族如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的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场景,你能想象出来的,都有农民画的略带夸张却不失真实的描绘。

据说,麦盖提县刀郎人的农民画,出身与汉族地区的真不同。汉族地区的农民画,多数是1950年代以来的政治动员和宣传画,在本地原有的民间艺术基础上,结合了专业美术人员的点拨和辅导之后,逐渐萌生和发展起来的。而麦盖提的维族刀郎人农民画,据说起点在瑞典中亚探险家斯文·海定的速写。十九世纪末,斯文·海定到达喀什,计划由西向东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他把起点选在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乡的一个小村落。现在这个乡是麦盖提县出名的农民画基地。斯文·海定物色了一个熟知沙漠道路的维吾尔族向导艾买尔·司迪克。他出版的书里,有不少自己的速写。路途中,艾买尔看到斯文·海定不时速写,艾买尔也有了描几笔的欲望,便在羊皮上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据说,由此,这个描绘的习惯流传并传播开来,成为刀郎人最初的农民画。

“刀郎画乡”喀什麦盖提县库木库萨尔,是一个“以天为盖、以墙作画”的大画廊,每栋民居沿街的墙面上,都是色彩鲜艳,描绘现实刀郎生活的农民画。或更准确说是壁画。不知道墨西哥壁画大师迭戈·里维拉Diego Ribera若在世,到喀什这个刀郎农民画乡,会不会兴致大发,邀上几个刀郎人一起创作?他的笔触、线条和色彩,也用了拙朴的风格。

无独有偶,中美洲萨尔瓦多的恰拉特南戈省拉帕尔玛镇La Palma, Chalatenango的街道墙上,也遍布艺术家的壁画,而且风格和色彩也与刀郎农民画家类似,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农民画也类似。

刀郎农民画题材丰富,用一个刀郎农民画家的说法,“维吾尔族人生活中的一切细节都可以入画,至少我是这么想的。”这些画作,富有想象力,富有表现力,色彩对比强烈。这里的大自然色彩的确也非常强烈纯粹,阳光的金黄,沙丘的淡黄,天空的湛蓝,草和树的碧绿。刀郎农民画家,不讲究色彩搭配,也不懂构图技巧,还不在乎透视比例,更不在乎平视或俯视的角度。而这些,恰恰也是从古典学派走向现代美术的进程中,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印象派、后期印象派和野兽派探索过的方法。

老一辈刀郎农民画家的几乎没有受过教育。也因此他们也不受美术理论和教条的束缚。他们的创作完全基于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通过图像来表达的内心艺术冲动。

                                     农民画与民间审美  

  农民画,中国最知名的,大概北有陕西户县,南有上海金山。都以其色彩的浓烈,形象的拙朴夸张而传递出特殊的审美观和装饰画的审美效果。如果非要拿西方现代美术来比拟,则马蒂斯的强烈的色团加线条,追求天真和稚气的风格,与之相当接近。而梵高追求的强烈色彩,以及高更后期追求的拙朴,都在不同切面与中国农民画有相近的吻合。

  当然,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人群,都有特定的审美情趣。比方,国人,尤其是汉人年节事喜欢的蝙蝠,因其读音为“福”而广受喜爱;而在欧美,人们心目中的蝙蝠则是阴暗的象征。再如,西方人厌恶的“13”,国人以前对此是毫无芥蒂的。再如,香港人热衷的数字“8”,在非粤语区以前根本没有市场。

  绘画,在中国并非专业画家的专利。古代文人画就是一个证明。为官的读书人,有情趣于绘画咏其志的不少。年画,则是民间的技艺。国内明清以来的年画之乡,粗略提一下,就有四大八小之称。四大是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潍坊杨家埠、四川绵竹。八小有天津东丰台木版年画、河北武强年画、河南开封朱仙镇年画、陕西凤翔木板年画、重庆梁平木板年画、福建漳州木板年画、广州佛山年画、山东高密补灰年画。后来还听说有东北吉林通榆的年画。那是科尔沁草原的民间艺术。

  民间造型艺术方面,还有剪纸。广东佛山剪纸,福建剪纸,莆田礼品花,江苏扬州剪纸,

  浙江民间剪纸,浙江戏曲窗花;北方还有河北蔚县剪纸,山西剪纸,陕西民间剪纸以及山东民间剪纸。东北的满族、锡伯族和蒙族也都有剪纸。新疆的几个少数民族,也有其民俗、景观和宗教题材的剪纸。和田地毯很讲究图案和造型。

  因而,没有受到现代教育和文化很深影响的质朴农民,依据自己朴素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用拙朴的画笔,绘制的图像,广受国内和国外爱好者的欣赏。当然,在美国大街小巷的墙体涂鸦都能成为主流艺术品的时候,农民画当然也无愧为艺术品。

 从四大八小以及剪纸艺术的地理分布上看,华北、华东、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南,还有广袤的西域都覆盖到了。但是我以前从来不知道,遥远的西域新疆维族刀郎人,也有农民画这样的民间艺术。

                            刀郎农民画走出大漠

  由域外的斯文·海定塔克拉玛干穿越中的速写所激发起来的模仿,在刀郎之地慢慢孕育。1950年代以来的政治动员中受到政治宣传画和墙报的强烈推动,然后是洗尽政治的铅华而专注于刀郎人和本地的生活,刀郎农民画越来越成气候。

  王婆卖瓜是自卖自夸。在塔里木盆地,在塔克拉玛干西缘自吹自擂说好,那不顶事。走出沙漠,进入城市,进入中原地区,进入大都会,公众和美术爱好者都叫好,才是真正的好。刀郎人的农民画,没有刻意要迎合与讨好公众和美术爱好者的口味,我行我素,可就是成了。

  2014年8月16日至20日,由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主办,麦盖提县委、县政府承办的“新疆·麦盖提刀郎农民画晋京汇报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共展出百幅刀郎农民画。

  开幕式上,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宣布建立“中国农民画麦盖提基地”,这也是继吉林省东丰县之后,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在全国建立的第二个农民画基地。

  第三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200幅麦盖提农民画作为文化名片,赠予各国来宾,让国内外嘉宾知道新疆不仅有瓜果、舞蹈、美景,还有富有维吾尔文化特点的农民画。

  这只是刀郎农民画的锦上所新添的花,而作为基础的“锦”,早就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据当地文化部门统计,四十多年来,麦盖提县农民画家们共创作刀郎农民画两万八千余幅,有一千一百余幅作品先后在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比利时等国家展出。获奖作品则有三百八十多幅。

  被国际、国内收藏的麦盖提农民画有134幅。以刀郎农民画为主要内容的《民生新疆双语画丛》彩绘版系列连环画,2012年由新疆人民出版总社编辑出版发行。

  由此看,麦盖提的刀郎农民画,已经走出大漠,走到天山南北,走向全国。其中精品更走向了世界,为国内外收藏家和美术馆所珍藏。

  这证明了刀郎农民画的美丽和艺术价值。

此二文是我为香港·经济导报财经双周刊撰写的专栏文章,可能时间在2012年下半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