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房颤患者超 1000 万,而且发病率还在上升。房颤发作时心跳节律紊乱,不仅让人难受,还可能引发中风等严重后果。 ![]() 房颤发作的典型症状 胸口像有只小鹿乱撞,心脏跳动快速且毫无规律;呼吸急促,总感觉气不够用;身体乏力,连简单的活动都难以完成;严重时还会头晕,甚至眼前一黑。 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房颤发作时的应对办法。 ![]() 1.先稳住,别慌! 马上停下所有事儿: 不管是干活还是走路,赶紧坐下或躺下歇着。躺着时可以垫高枕头,会舒服些。 慢慢深呼吸: 吸气4秒→憋气2秒→吐气6秒,像吹气球一样慢慢来,能帮心跳稳下来。 ![]() 2.试试“刺激方法” 憋气法:深吸一口气,憋住10-15秒,再慢慢吐出来。 冰水激灵法:接一盆冰水(0-10℃左右),把整张脸埋进去10秒 (怕冷就用冰毛巾敷脸)。 假装咳嗽:使劲咳嗽5-10下,有时候能把乱跳的心“咳”回来。还有人为让自己呕吐 ![]() 3.赶紧测心跳血压 用手环/血压计看心跳:如果心率飙到110以上或掉到50以下,需要警惕!及时就医! 血压不对劲也要注意:比如血压低于90/60 (头晕眼花那种),别犹豫,该去医院就去。 ![]() 4.这些情况立马叫救护车! 必须打120的紧急状况: ①胸口像压大石头、喘不上气、眼前发黑晕倒 ②房颤乱跳一整天都没停(超过24小时) ③心跳快得像跑马拉松(>150) 或慢得像乌龟(<40)-抓紧去看医生的信号: ①最近房颤犯得越来越勤(比如一周闹腾两次以上) ②忘吃抗凝药/吃错药后牙龈出血、拉黑便便 在大众的认知里,房颤这类心律失常疾病,似乎只有西医的电击复律、药物控制或是导管消融术才能应对。但其实,中医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与丰富的治疗手段,在房颤的治疗上也大有用武之地 ![]() 气血不足证: 表现为心悸气短、头晕目眩、面色无华等。治以益气养血,常用归脾汤加减,药物有人参、黄芪、白术、茯苓、龙眼肉、酸枣仁等,以补养气血,使心有所养,血脉充盈,从而改善房颤症状。 ![]() 心阳不振证: 可见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形寒肢冷等症状。治宜温补心阳,用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以桂枝、甘草温通心阳,龙骨、牡蛎重镇安神,人参、附子温补阳气,以振奋心阳,恢复心脏正常的搏动。 ![]() 阴虚火旺证: 症见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等。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常用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方中地黄、玄参、麦冬等滋阴清热,黄连、朱砂等清心降火,柏子仁、酸枣仁等养心安神。 ![]() 痰火扰心证: 表现为心悸时作、胸闷烦躁、痰多色黄等。治以清热化痰,宁心安神,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清热泻火,竹茹、枳实、半夏等化痰降逆,陈皮、茯苓理气健脾,使痰热得清,心神得安 ![]() · 医案故事 65 岁的王大爷,退休后本该享受悠闲生活,却被房颤搅得不得安宁。近一年来,他时常感到心慌心悸,心脏就像脱缰的野马,毫无规律地乱跳。不仅如此,稍一活动就气喘吁吁,夜晚入睡困难,还经常被莫名惊醒。西医诊断为房颤后,虽长期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但症状仍反复发作 辨证发现其除了心慌心悸外,他还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稀等症状,舌淡苔白,脉象结代。 综合判断,王大爷属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房颤。 心主血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心脾两虚,导致气血亏虚,心脏失于濡养,从而引发心律失常。 以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为治疗原则,选用归脾汤加减。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当归、龙眼肉养血安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同时,加入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改善心脏血液循环。 三个月后,王大爷的症状基本消失,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 叮嘱其在日常生活中,养生方法辅助治疗,如太极拳、八段锦等运动,有助于调节身心,促进气血流通; 饮食上,多食用红枣、桂圆、山药等健脾养血的食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