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易经写诗:颐卦

 八字与人生 2025-04-05 发布于安徽

飞语:本诗是从卦、象、彖、爻以及序卦传取短语拆拼而来,有不足之处还请斧正,写诗的意义在于方便初学者记忆各卦大概描述的内容,后面附有本人对卦的白话理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供初学者参考,有更好的建议也可留言提出。同时有加入卦名字源,以方便读者了解易经各卦所言之精髓。

本卦理解重点是:搞清楚两个不同爻位上“颠颐”和“拂经”分别表达的意义不同,这个卦是时不同、位不同、势不同的典型表现。建议初九和上九一起看,六二和六四一起看,六三和六五一起看。

读易经写诗:颐卦

颐卦:卦、象、彖

读易经写诗:颐卦

颐卦:爻、小象

颐:字源

颐,形声。从页( xié),臣( yí)声。臣,面颊,繁化作“颐”。本义:下巴。基本解释为:1.面颊,腮;2.休养,保养;3.文言助词,无义;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易·噬嗑》

读易经写诗:颐卦

颐卦

飞语:《易·噬嗑》的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中可知,颐卦主要字义应为1.面颊,腮;2.休养,保养。

如下图初九爻跟上九爻构成一个口的形状,上卦是艮,艮就是止;下卦是震,震就是动;上下牙床咀嚼,上颚不动,下颚动,才能把食物嚼碎,这样才容易消化,化成自己身体所需要的营养,这样才能有所颐养。

颐卦如下图,像一个“口”,上下红色的可以看成嘴唇,黑色的可以看成是牙齿;

读易经写诗:颐卦

颐卦

读颐卦

物蓄可养受之颐(序卦)

自求口实颐贞吉(卦辞)

观其自养养正吉(彖辞)

以慎言语节饮食(大象)

观我朵颐舍灵龟(初九)

颠颐征凶行失类(六二)

十年勿用道大悖(六三)

颠颐之吉无咎随(六四)

居贞之吉以拂经(六五)

由颐厉吉大有庆(上九)

天地养正养万物(小结)

圣人养贤养万民(小结)

白话理解,参见飞语(只代表个人理解):

读颐卦

物蓄可养受之颐(序卦)

《序卦传》:物畜然后可养,故受之以颐。颐者,养也。

飞语:大蓄卦蓄下来很多的东西,是颐卦得以颐养的基础,所以有了积蓄才可以颐养。颐卦的关键词是“养”。养身体、心灵、养气,都是养。从古至今,中国人都很注重养生,养生最重要的是重视饮食起居。

自求口实颐贞吉(卦辞)

卦辞: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飞语:“观颐,自求口实”,我们观卦里有阐述观的意思,其中观具有风的三个特性“一是高二是细三是入”,就是说吃的东西、吃东西的时候要经得起“观”,你吃的东西是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自求口实),吃时候的举止是否文明,如果是自食其力,同时举止文明那就做到前面说的“贞”,这样就可以做到“贞吉”,只有做到“贞”了才会“吉”。

其实一个人的所有行为当中吃相是最难看的,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就是,人吃饭的时间比较少,而其他动物不是在吃就是在找吃的路上。人家常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吃相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家教如何。正如《礼记》所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两千多年前,孔子在《论语乡党》就提出“食不言,寝不语”。要求吃饭不讲话,这是君子自己尊重自己的行为。

观其自养养正吉(彖辞)

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

飞语:“养正则吉”是解释前面的“贞吉”,就是说养正了,就吉。“观其所养”,是解释“观颐”的,“观其所养”和“观其自养”的差别在哪?一个养外,一个养内。“观其所养”,是外面观自己,“观其自养”,是自己观自己。其实不管是“观其所养”还是“观其自养”,都是要做到“养正”,这样才会“吉”。

以慎言语节饮食(大象)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飞语:“慎言语”,就是说讲话要小心,不要随便讲没有意义的话,这其实就是“观其自养”中的“养心性”;“节饮食”,这个“节”可以理解为节卦里的节,就是说饮食要有所节制,但不是节卦里说的苦节,“节饮食”的关键在有度。这其实就是“观其自养”中的“养生”。这句话主要点明了君子该如何“养心性”和如何“养生”。

注:慎,shèn:小心,当心。从心,真声。本义:谨慎;慎重。

读易经写诗:颐卦

观我朵颐舍灵龟(初九)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飞语:“朵颐”是嘴里塞东西两腮鼓起的样子,这里指鼓动腮颊嚼东西的样子;这句意思是,你放着这么好的灵龟不要,非羡嫉觊觎我嘴里的两口吃的,这样的结果是凶的。小象说这样的行为是不高尚、不高贵的(亦不足贵也)。

注:灵龟,有几个观点:1.灵龟是可以伏气不食,无求于世,所以灵动,古代占卜皆用之,这里指财富。2.有灵应的龟兆。孔颖达 疏:“灵龟,谓神灵明鉴之龟兆。”;3.《异述记》记载:“龟千岁生毛,寿五千岁为神龟,寿万年为灵龟。”活了一万年的龟就叫“灵龟”;4.灵龟亦称“神龟”,古与龙、凤、麒麟并称四灵。古人谓可以知吉凶,视之为祥瑞。《礼统》云:“神鬼(龟)之象,上圆法天,下方法地,背上有盘法丘山,玄文交错以成列宿,五光昭若玄锦,运转应四时。长尺二寸,明吉凶,不言而信。”古人灼龟甲为卜以知吉凶祸福变化,谓其神灵明鉴之龟兆,亦名之曰灵龟。5.灵龟是智慧的象征。由于龟寿命长,阅历深,是智慧的象征,故龟甲在古代用于占卜,预知吉凶。

总结一下就是,这个灵龟代表智慧,代表财富,同时可以做你的指路人,相当于现在有些小说里的灵宠,反正这灵龟是很稀有的,是别人想追求的。

颠颐征凶行失类(六二)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飞语:这句话我们从“丘”着手,我的理解是(可先参阅下面关于“丘”的解释),“丘”指的是“四邑”代表的“六三”,而“四井”代表的是“六二”为邑,“九夫”代表的是“初九”为井,这是三个行政级别。“拂经于丘颐”是说“六二”不是按正常的套路(拂经,拂指违背的意思,详见下面六三爻里的“拂颐”)求养于“六三”(为丘),而是求养于“初九”(为井),这也是解释前面的“颠颐”,这种求颐养的方式相当于剥削,这是“征凶”的,小象也有补充征凶的原因是“行失类也”,不是按正常的管理制度领用“六三”发的薪水,而是去找“初九”吃拿卡要。

注:颠,《说文》:“(颠),顶也。”“颠”的本义是头顶,引申为上下倒置。又引申为“抖动”:~簸。这里指上下倒置,行为错乱。

经,《说文》:“经,织也。”本义指纺织时固定在织机上的纵线。凡织,纵线为经,横线为纬;织时,纬动而经不动。所以,经引申为亘古不变的常理。《广雅》“经,常也。”《古传·昭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注》:“经者,道之常。”“经”源于纺织,“典”源于书籍,“经典”就是指公认的、颠灭不破的、亘古不变的东西。

丘,《说文》:“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丘的本义是自然形成的高地。人类发明井后,便在自然形成的高地上开始定居,形成定居点,逐步扩大为都邑、城邑,故丘引申为人类的聚居地。如“商丘”就是指商人的聚居地。《前汉·刑法志》:“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周礼·地官·小司徒》:“乃经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以任地事而令贡赋,凡税敛之事。”这里的“丘”,即指四邑之丘,盖隐指商朝宗邑。

十年勿用道大悖(六三)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飞语:违背颐卦“自求口实”的颐养原则,这样做事“贞凶”,而且是等十年也没有用(这里十年其实是代指很多年,表示很久),得不到任何利,因为这是与颐养之道相悖的,而颐养之道就是大象里说的“慎言语,节饮食”。其实本身“六三”和“上九”是有应的,本来是可以靠着“上九”这棵大树的,但是“上九”是思想是“由颐”,是让他要靠自己,是要他自己能养活自己。

这里说点相关话题:目前现实中,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是无微不至,没有遵从“由颐”之道,导致很多孩子衣来都不伸手,饭来都不张口了,这一样的孩子长大后连生活自理的能力都没有,现在有个形容很到位的词“巨婴”,这样的孩子到社会上就是自己养活不了自己,就是个啃老族,这就是“贞凶”,这就是“十年勿用,无攸利”,这就是“道大悖也”。所以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不能违背颐卦“自求口实”的颐养原则,教育孩子有“自求口实”的能力才是重中之重。

注:拂,多音字,读fú ,意思是轻轻擦过;掸去;甩动;抖。读bì ,古同“弼”,是辅助的意思。基本字义:1.拭,掸去;2.轻轻擦过;3.甩动,抖动;4.违背,不顺;从小象“道大悖也”可以看出,拂在这里是取第4个意思“违背”,是指违背了颐养的原则(卦辞里说的“自求口实”)。

读易经写诗:颐卦

颠颐之吉无咎随(六四)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飞语:“六二”的颠颐我们前面分析是凶的,但这个“六四”的颠颐却是吉的,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是所谓的时不同、位不同、势不同,而“六四”就是这样的典型。“六四”是阴爻处阴位,属于当位,同时“六四”和“初九”有应承关系。

六四代表的政府代表统治阶级,“初九”代表的是民众代表的是被统治阶级,国家要正常的运转,就需要收赋税(关于赋税多少及相关合理性这里不作讨论,只说必要性),这就是要取之于民的颐养方式,所以这个是吉的。而“上施光也”是对用之于民的合理要求,一是要将赋税的用途公之于众;第二层意思是这赋税得都用在民众身上,不能中饱私囊或满足某个人的欲望。“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我的理解是对这赋税收取、使用、公示这流程的监督,要像老虎盯着猎物一样,这里可以理解为六四监督着六二六三,因为他们是收税的,因为他们会“其欲逐逐”,以避免有人中饱私囊。

有人说“虎视眈眈,其欲逐逐”都是形容“六二六三”盯着赋税的,但后面有“无咎”,逻辑上不合理,我偏向于说“虎视眈眈”是“六四”的监督行为,“其欲逐逐”中的其代表“六二六三”这收税的,过程有人“虎视眈眈”地监督,结果才会“无咎”。

居贞之吉以拂经(六五)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飞语:我们前面分析六二“拂经于丘颐”大概是说“六二”不是按正常的套路(这个正常套路是求养于“六三”,我们正常的套路都是向上求颐养),可以参阅前面六二的分析内容,这里其实是一个路子,后面补全了应该是“拂经于天颐”,天指“上九”,就是说“六五”不求颐养于“上九”,同时又没有说颠颐,这说明“六五”选择就是靠自己,要“自求口实”,六五处尊位,有“自求口实”的条件,这符合上九的颐养原则“由颐”,所以小象里也有补充“顺以从上也”,这是说他的想法和上九的理念是一直的。同时因为“六五”阴爻居阳位属于能力欠缺,“自求口实”的能力也就只能满足自己,所以是“居贞吉”,所以“不可涉大川”。

由颐厉吉大有庆(上九)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飞语:“由”原指田里的庄稼自然而然地向上生长的过程、是不加人为的顺其自然。“由颐”其实说的就是遵循生活之正道,顺其自然地颐养,先艰难而终吉利(厉吉)。这里的先艰难(厉)说的其实是前面的“大畜”卦被止的这个过程,而通过大畜卦积蓄之后,就可以做到很好的颐养,也会“利涉大川”,也会“大有庆也”。

备注:庆,造字法为原体为会意:表示真诚庆贺。字形从心、从夊,从鹿省。从心表示心意;从夊从鹿省,表示以鹿皮来贺。基本释义为:1.祝贺;2.可祝贺的事;

读易经写诗:颐卦

天地养正养万物(小结)

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飞语:这大概是天地秉承正气,润养这世间万物。这是彖辞把颐卦的高度上升了。

圣人养贤养万民(小结)

飞语:圣人要学着天地养万物的样子,走正道,正大光明的养贤、养万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