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修性百字碑》是唐代吕洞宾所撰的一篇修心养性经典。全文蕴含深刻哲理。它以简洁语言阐述修身养性原则与方法,强调清静无为,倡导克制欲望、淡泊名利,主张反省自我、与人和睦,传达出融入世俗又保持内心纯净的思想,是道家修心养性的重要指南,对现代人提升个人修养有重要启示。 ![]() #01 本性好清静,保养心猿定 释义: 人本性喜好清净,需修养身心,让如猿猴般躁动的心安定下来。 感悟: “非宁静无以致远。” 人之心若浮躁不安,便难见生活之真谛。当我们被世俗纷扰,心乱如麻时,应回归本性,寻求内心的宁静。在静谧中,我们能沉淀思绪,更好地审视自己与世界。心猿归定,方能专注于生活的美好,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左右,以平和之态,从容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走向更为深远的人生之路,实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02 酒又何曾饮,色欲已罢尽 释义: 不沾酒,且彻底戒除对色欲的贪恋,坚守自身的操守。 感悟: “富贵不能淫。” 酒色常为世人沉迷,成为侵蚀意志的诱惑。然而,能克制对酒色的欲望,是一种强大的自律。过度沉溺酒色,会使人迷失自我,忘却人生的方向。唯有像古人那般坚守本心,不为欲望所动,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前行,不被低俗的欲望拖入堕落的深渊,以纯净的身心去追求更有价值的精神境界。 ![]() #03 财又我不贪,气又我不竞 释义: 不贪恋钱财,也不与人争强斗气,保持平和淡然的心态。 感悟: “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钱财乃身外之物,过度贪婪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苦恼。与人争强斗气,更是消耗精力,破坏和谐。懂得知足,不被财富蒙蔽双眼,不被一时之气冲昏头脑,方能享受生活的宁静与美好。生活的幸福并非取决于财富的多寡,而是源于内心的满足与安宁,如此才能在纷繁世界中,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平和天地。 #04 见者如不见,听者如不听 释义: 面对所见所闻,保持一种超脱的态度,不为外界干扰而心动。 感悟: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生活中充满了形形色色的诱惑与纷扰,如果我们对所有的见闻都过度在意,内心将永无安宁之日。学会像这句诗所说,见若不见,听若不听,并非是麻木不仁,而是一种智慧的处世态度。让自己不被外界的表象轻易左右情绪,保持内心的稳定与平和,才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坚守自我,做出理性的判断与选择。 ![]() #05 莫论他人非,只寻自己病 释义: 不要随意议论他人的是非对错,而是专注于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 感悟: “吾日三省吾身。” 很多时候,人们习惯将目光投向他人,对别人的过错指指点点,却忽略了自身的不足。议论他人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引发矛盾。而时常反省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只有像古人那样,每日多次反省自身行为,查找自己的缺点并加以改正,我们才能不断完善自我,提升个人修养,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稳,收获真正的成长与进步。 #06 官中不系名,私下凭信行 释义: 不追求在官场留名,在私下里凭借诚信来行事处世。 感悟: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生价值并非靠官场虚名来体现,诚信才是立身之本。在暗处,无人监督时仍能坚守诚信,这是一种高尚的品德。虚名易逝,诚信却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正如古人所强调,失去诚信,人将寸步难行。我们应在生活的点滴中,践行诚信原则,不为名利所惑,以真诚之心对待他人,如此方能收获真挚的情谊与长久的发展。 ![]() #07 遇有不轻狂,如无守本分 释义: 遇到得意之事不张狂,在平凡日子里坚守本分,不逾矩。 感悟: “满招损,谦受益。” 生活中,得意时若轻狂,容易招来灾祸;平淡时不守本分,会迷失自我。保持谦逊,无论处于何种境地,都能平稳前行。轻狂会让人骄傲自满,忽视潜在危机;本分能让我们脚踏实地,稳步积累。就像古人所警示,谦逊带来益处,骄傲导致损失。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得意不忘形,平淡亦坚守,在人生起伏中保持沉稳。 #08 不在人彀中,免却心头闷 释义: 不陷入他人的圈套或世俗的束缚,便能免去心中的烦闷苦恼。 感悟: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生活中,人们常因陷入各种世俗的框架与他人的算计而烦恼。若能保持清醒,不被这些所困,如同鸟儿挣脱樊笼回归自然,内心将重获自由与轻松。我们应学会看清生活的本质,不盲目追随世俗的标准,勇敢跳出他人设下的圈套,以自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让心灵摆脱枷锁,畅快翱翔。 ![]() #09 和光且同尘,但把俗情混 释义: 收敛自身光芒,与尘世大众混同,融入世俗生活之中。 感悟: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真正的智者并非远离尘世,而是身处喧嚣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和光同尘,不是随波逐流,而是一种处世的智慧。在世俗中,我们不必过于彰显自己,而是要学会融入,以平和的姿态与他人相处。这样既能避免因过于出众而招致麻烦,又能在平凡生活中修炼自己的心境,于尘世烟火中,寻得内心的一片净土。 #10 因甚不争名,曾共高人论 释义: 因为曾经与高人探讨交流过,所以懂得不与人争名逐利的道理。 感悟: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 与高人交流,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升我们的境界。他们的见解让我们明白,虚名不过是过眼云烟,争名只会让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就像古人所说,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能受到良好的熏陶。我们应多与智者为友,聆听他们的教诲,学习他们淡泊名利的胸怀,从而在人生道路上,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不被名利所累,走向更豁达的人生。 愿与君共勉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