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了leader才发现,公司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总迟到的,也不是下班搞失联的,而是经常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的…

 HR新逻辑 2025-04-11 发布于广东

来源丨HR新逻辑 原创首发

作者HRLogic编辑中心

嗨,这里是HR新逻辑·HRLogic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我们往往会关注员工的考勤、绩效、能力等诸多方面。

但在担任了leader之后,我渐渐发现,一些员工看似不经意的语言习惯,却像隐藏在暗处的礁石。

公司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总迟到的,也不是下班搞失联的,而是经常把这4句话挂在嘴边的员工看看你是否有同感!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啊”这句话应该是所有leader都不想听到的。

试想,假如你问下属工作进度,他就回你一句“我不知道啊”。

你会怎么想?下属对我有意见?下属工作有情绪?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当一个员工经常把“我不知道”挂嘴边,足以看出员工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上心,缺乏主动了解的态度,以及知识储备和信息掌握上的不足。

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

上周,和我们深圳的一位HRD聊天时,他优秀的员工总是面面俱到,不够好的员工做事总是差一点。

开年以来,他们部门负责招聘的A同事非常忙碌,但入职率却十分低,于是自己筛选出了几份不错的简历,让A联系跟进。

一星期过去了,A没什么动静,于是便主动问那几个候选人的招聘情况,A说:他们没意向

A没再多反馈一些信息了,他继续问:他们的职业发展意向是什么?没意向的具体偏差是在那里?

A说:我不知道,他们没说。

该总监严厉的对A说:如果什么都是不知道,那你究竟知道什么我不问你就不说,问了也不知道,想干好这份工作,就别占坑。

听完该总监的话,小逻辑认为该他真的已经十分有耐心了,但这样的下属,没有领导会喜欢。

不知道”,这样的工作态度,多说几次后,公司就会让你“拜拜了”!

“这个我不会”

“这个我不会”,这句看似坦诚的话,实则也会让领导心里亮起黄牌警告。

常常把“这个我不会”挂嘴边的员工,要么是跟不上企业发展节奏,要么是没有攻克困难的精神,久而久之,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前段时间,我们坚持会员群聊到这样的话题:你不会提拔什么样的员工?

有位HRD说:不会提拔把“我不会”当口头禅的员工。

不少HR伙伴都表示赞同,这位HRD表示说出了自己的经历:之前人力资源部门进来一个新人,做什么都很积极,也没出过什么差错,自己有意想要培养新人,于是便有意将一些有难度的工作分配给她。

但向来稳重的下属却开始出岔子,不是完不成、就是错漏百出,私下与其沟通原因,没想到对方来了一句:你交给我的工作我都不会,我只能做到现在这样了……

于是自己语重心长的和她说:交给你有难度的工作是希望锻炼你,你不会可以学习,也可以寻求我的帮助。

听完后,下属怯怯的说好的。

经过这次谈话后,本以为员工会有所改变,没想到还是“我不会”,于是自己也打消了提拔该下属的想法。

说出“我不会”这句话,等于告诉领导你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逃避,而不是迎难而上。

不怕不会,就怕不学!没有人天生就具备所有技能,都是一点一点学习而来。

在工作里,一句“我不会”是最省事的,但也会失去领导的信任,从此以后不再将重要事项交予你。

无论是什么岗位,“我不会”说的越多,升职加薪就离你越远。

“不关我的事”

“不关我的事” 说这话的员工,对自己的伤害值和“我不知道”可以并排第一。

企业就像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相互依赖。

员工如果只关注自己手上的工作,对团队其他事儿不管不问,不仅团队协作就不顺畅,还可能引发巨大的危机。

在华为历史上,曾有一次影响深远的“马电(马来西亚电信)事件”,给华为留下了沉痛教训。

当时华为董事长孙亚芳邮箱收到一封来自马来西亚电信CEO的投诉信,正在出差的孙亚芳并没有马上看到该投诉信,该邮件同时发送给了所有与马电项目相关的华为人员,却没有一个人去处理。

后来,这件事成为了华为内部的反面教材,徐直军(华为轮值董事长)指出,马电案例反映出,面对问题,部分高级主管已经形成了习惯:首先是搞清楚是别人的问题,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

在各个企业里,也不乏有这种现象,很多人都会有一种与自己没关系的事情就不用理。

前段时间,我们双证班的一位HR学员问:如何处理一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下属?

另一位HRD在下方表示:直接开!留着也是隐患,之前自己部门有个下属,整天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完全不上心。

去年年底,部门的人每天都加班加点地赶工作进度,同时还要筹备策划年会,整个部门都忙得焦头烂额。

大伙恨不得能够一个人掰成2个人用,但这个下属却仿佛置身事外,每天都十分悠哉,也曾有同事尝试请他帮忙分担一些年会策划中简单的资料收集工作,但他不耐烦来了一句:这又不关我的事!

所以其他同事也不敢再请他帮忙,任由其悠哉。

心思不在团队上的人,还能指望其为团队创造什么价值呢?

所以,当下属把“不关我的事”挂嘴边的时候,请果断放弃这样的员工!

“我以前都是这样做的”

“以前都是这么做的”,这句话,看似稳妥,实则暗藏危机。

这句话通常出现在一些资历比较深的老员工身上,他们习惯于墨守成规,也不愿意尝试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但是时代在进步,市场在变化,如果总是用“我以前都是这样做的”的态度做事,迟早会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

从前两年开始,市面上不断的冒出新的AI工具,许多企业也纷纷号召员工学习,特别是HR。

今年,A的公司也引入了不少全员学习AI工具的课程,他也多次在周会上告诉人力资源部要更加积极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但他发现部分下属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某天,他发现负责招聘的HR,从早到晚都在BOSS直聘上刷简历,但到一星期过去了都没看到她提交上来邀约的名单。

在周会上,A便问下属上周面试数据,但下属表示没有看到合适的简历,上周没有邀约面试。

A不理解的问:为什么不用AI工具来刷?这样你也能做其他的工作。

下属听完表示:以前都是这样刷的,AI工具还要花时间去学习如何操作,还不如我自己手动刷,而且我以前都是这样做的……

听完,A对会议上所有的人表示:以前是以前,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以后不要再出现“我以前怎么样怎么样”的说法。

该下属认为领导是刻意为难自己,让自己没面子,辞职了。

但A也没有挽留,表示尊重下属的选择。

其实认真想想,A真的是在为难下属吗?

随着时代的发展,若员工还是保持一贯的“我以前都这样做”的想法去工作,日复一日的撞钟,企业的发展也会停滞不前,员工个人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弱。

写在最后

常言道:三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

谨言慎行,才是职场生存之道。

当了leader才发现,公司最想裁掉的,不是上班总迟到的,也不是下班搞失联的,而是经常把“我不知道”“我不会”“不关我的事”“我以前都是这样做的”员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