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于世,一帆风顺注定难求,起起落落在所难免。什么是真,什么是假,或许只有陷入低谷时才能看得清楚。风光时,谁对你都是慈眉善目;落魄时,就连亲舅都绕道躲着你。这就是人性。人在顺风顺水时,总以为世界充满善意和美好,直到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才明白,人性这张画皮,只有摔破了才会露出底色。其实,这与善良没有多大关系,只是人性的趋利避害做出的选择。没有人喜欢陷入麻烦中,当你失去昔日的风采,落魄、颓丧、窘迫、潦倒、困苦地站在别人面前,有几个人愿意与你同甘共苦,承接你的麻烦和失意?有的只是远离,不让你的晦气沾染到他身上。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也是本能。这是一种自然反应,也可以说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手段。毕竟你陷入低谷时,不能给对方带来利益,反而可能让他们失去利益,甚至还可能因付出过多而陷入困境。你春风得意时,别人看到的是你的光环能带来温暖,自然有很多人会靠近;你跌入低谷时,别人看到的是你的灰暗会传递寒冷,也就有人会迅速撤离。谁都想从别人身上获利,而阻扰被别人吸食。人天生就会在心里计算,对周围人的感情投资回报率。这是生存的本能,只要算计和把握到利益,才能让自己生存的几率增大。越是没有利益,心里越容易害怕;越是需要付出,心里越是没底。你成功时,别人觉得有利可图,你能给他们获利的信心,资源和人脉也就蜂拥而至了;你失败时,别人觉得无利可图,甚至还可能要减少资源来帮衬你度过难关,资源和人脉就会如泡沫般消散。这种背叛并不是因为他们人坏,而是生物的本能驱使。这便是“马太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表现:好的愈好,坏的愈坏。老子对人道好坏、占有的阐述也是如此: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际关系,本就是利益关系。在交往中的人会不断衡量关系中的利弊得失。有利可图,趋之若鹜;无利可图,退避三舍。你身处困境,他们不能从你身上获得利益,自然就会和你划清界限,不再来往。人走茶凉,就是对这种利弊关系最好的阐释。当你还在位置上,还能帮助他们获利,那哥、姐、总就叫得欢;如果你离开了岗位或是被撸了,不能再给他们带来利益,你的联系方式,他们删得很快。现实就是这么悲催,当你的价值筹码清零了,别人连假装都嫌费力。这并非完全的世态炎凉,而是人际交往的现实规则。成年人的社交本就是价值交换,没有了价值,社交的意义就只剩下无聊了。即便是婚姻,都会进行实时估值,考虑当下和未来的价值,更何况原本就不是长久相处的交情。多少关系,或者是擦肩而过,或者是相伴一程,没有利益为基础,谁愿意拿出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以真心换真心,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每个人都应该建立自己的情感隔离。一无所有的时候,别人怎么对你,你也怎么对他。他放弃你,你就没有必要觍着脸巴结他。因为他不可能会帮助你。在你低谷时弃你而去的人,本质上就是把你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这样的人不值得你再去留恋。因为利益而抛弃你的人,即便一时拉了回来,将来也还会因为利益抛弃你。有毒的关系,就应该切断。低谷是一面照妖镜,人只有经历低谷期,才知道哪些是虚情假意,哪些是真心实意。虽然低谷时候的现实让人很心痛,但它却是难得的成长机会,它能让你看清,哪些人该舍弃,哪些人值得珍惜。度过低谷,就像暴雨冲走沙滩上乱七八糟的脚印,最后留下的才是真正同路人的足迹。那些在你落魄时转身离开的人,让你看清了他们的真相,帮你节省了不必浪费的感情,删除没有必要留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