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神州国土 2025-04-11 发布于河北

【编者按】东北抗日联军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在长达14年极其艰苦的岁月里,抗联将士前仆后继、英勇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共产党员》杂志党史栏目推出“东北抗联”专题,本期为您介绍的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是由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人领导建立起来的抗日武装,是东北抗日联军主力部队之一,也是南满地区主要的抗日力量,为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靖宇烈士雕像

部队前身

1932年6月4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以磐石赤色游击队为基础,成立了磐石工农反日义勇军,对外称满洲工农反日义勇军第四军第一纵队,下设三个分队,共30余人。11月,杨靖宇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

1932年8月,中共海龙中心县委以特务队为基础,以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中部分党团员为骨干,成立了海龙工农义勇军。1933年1月,杨靖宇将其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七军海龙游击队。

1933年9月18日,中共磐石中心县委和南满游击队召开大会,宣布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改编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杨靖宇任师长兼政委,李红光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暂编2个团、1个游击大队,共380余人。不久,海龙游击队编入独立师。在杨靖宇的指挥下,独立师在战斗中不断锻炼成长,兵力、装备成倍增加,至1934年9月,已发展到700余人。

1934年11月7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正式成立,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朴翰宗任参谋长,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兼管党务工作,马占元任军需处长。军部直属保卫队和两个教导连。第一军下辖两个师。第一师师长兼政委是李红光,副师长韩浩,政治部主任程斌,军需部长及党委书记韩震。第一师下设第三、第五、第六团,由原第三团、第五团、东边道游击大队和第三团所属游击大队及少年连编成。第二师师长兼政委是曹国安,参谋长李松波,政治部主任张云志。第二师拟以原第一团、少年营及江北各游击连编成第七、第八、第九团,后因第一团人数减少,江北各游击连多数瓦解,只编成第八团。此时,全军已达800余人。此外,东边道游击队尚有1000余人。

根据中共南满第一次代表大会关于“最大限度的扩大反日游击战争”的精神,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划分了游击区域,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第一师以龙岗山脉为后方根据地,主要活动在通化、临江、金川、柳河和兴京、桓仁等地;第二师以濛江(今靖宇县)为后方根据地,主要活动在磐石、西安(今辽源)、海龙、伊通、东丰和永吉、桦甸等地;军部率领直属部队转战于柳河、濛江、通化、金川地区,协调指挥并开展游击战争。

建立发展

1936年6月,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金川县河里抗日游击根据地会家沟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50余人。会议根据《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的精神,正式宣布将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宋铁岩任政治部主任,安光勋任参谋长。军部下辖教导团和3个师:第一师下辖第三、第四、第六共3个团和1个少年营、1个警卫连,师长兼政委程斌,政治部主任胡国臣,参谋长李敏焕(此时尚未得知其已在西征中牺牲);第二师下辖第八团和1个少年营,师长兼政委曹国安,参谋长李希敏;第三师下辖第五、第七2个团,师长王仁斋,政委周建华,参谋长杨俊恒,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当时,第一军全军共3000余人。

1936年7月上旬,中共南满第二次代表大会结束后,中共南满特委、东满特委和东北抗联第一、第二军主要领导干部联席会议(简称“河里会议”)在金川河里会家沟召开。会上,魏拯民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中共代表团关于撤销满洲省委、组建4个省委及成立抗日联军的指示。根据中共代表团的有关指示和南满、东满地区第一、第二军对敌斗争的形势,第一、第二军活动区域逐步靠近的情况以及干部情况,会议决定将东北抗联第一军、第二军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并成立总司令部。杨靖宇任第一路军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第一路军下辖第一军和第二军,共6个师。第一军辖第一、第二、第三师,第二军所辖3个师的序列改为第四、第五、第六师。会议还研究了抗联第一路军游击活动的方向、任务和军事计划。

浴血奋战

在14年抗战中,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及其前身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等在南满地区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到1938年,仅第一军第一师在辽宁本溪地区与日、伪军作战就达310余次,歼敌2000余人,缴获各种枪支1500余支,军服300余套,还有其他大量军用物资。

为了与党中央及红军关内抗日先锋军取得联系,直接获得党中央对东北抗日武装的领导,改变东北抗日联军孤军作战的局面,扩大和开辟新的游击区域,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分别于1936年6月底至7月下旬、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派第一师一部、第三师一部进行了两次西征。虽然两次西征都没有达到目的,部队也遭受严重损失,却体现了第一军将士主动进攻、扩大游击区域、实施外线作战的战略思想。在西征过程中,广大指战员经受了锻炼,并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1940年2月,杨靖宇在濛江县壮烈牺牲。1941年后,第一军余部与东北抗联其他部队一起,转移到苏联境内集中进行训练整顿,在党的领导下继续战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