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约5000字,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 「它既有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一面,也有委曲求全、接受现实的一面。它把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拒绝的理解,一种不反抗的清醒和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犬儒主义的起源犬儒主义(Cynicism)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其代表人物是安提斯泰尼和他的弟子第欧根尼。他们挑战主流价值观,认为真正的幸福不依赖于财富、权力或社会认可,而在于“个人自由”和“物质极简”。他们以极端方式践行信仰,比如第欧根尼住在一个破旧的酒桶里,当亚历山大大帝问他有什么愿望时,他只说:“请你站开一点,别挡住我的阳光。”这是一种对社会规范的挑战权威,也是对人类欲望的深刻反思。在他们看来,文明社会的繁文缛节、阶级制度和财富积累不过是虚伪的游戏,真正的自由来自对物质的极端剥离。 从哲学到态度早期的犬儒主义呈现出极为严肃且愤世嫉俗的特质,不过却并非玩世不恭。就像第欧根尼,他是一位极为激进的社会批评家,立志要戳穿世间所有的虚伪,热切地追寻真正的美德,期望人们能够从物质欲望的束缚中真正解脱出来。到了公元前三世纪早期,犬儒学派渐渐走向世俗化,他们觉得没有物质财产的生活是最为轻松自在的。然而,世俗化的犬儒主义并不要求人们彻底摒弃世俗的美好事物,仅仅是对其持有一种相对冷漠的态度。这一时期的犬儒主义者,虽然依旧对世俗表现出蔑视,但却丧失了支撑这种蔑视的道德准则。于是便产生了这样的结果:世间无所谓高尚,也就无所谓下贱。既然没有什么东西是了不得的,因而也就没有什么东西是要不得的。他们一方面对世俗观念做出满不在乎的姿态,另一方面又毫无顾忌地去获取他想要获取的任何世俗的东西。于是,愤世嫉俗逐渐演变成了玩世不恭,对真正美德的追求也转变成了对内在品德与价值的否定。从公元三世纪开始,犬儒主义分化出了在下者与在上者的犬儒主义。对于在下者,也就是普通民众而言,犬儒主义成为了一种在无奈中勉强生存以及宣泄内心愤懑的方式。面对世道的不公与权势者的强横,他们缺乏公开对抗的力量与手段,于是冷嘲热讽和玩世不恭便成了他们主要的发泄途径。而对于在上者,即权势精英来说,犬儒主义则变成了一种用以操控普通民众的工具,它是享乐主义与犬儒主义相结合的产物。他们将人类划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的智者,另一类是平常人。智者追求自我完善,适用于平常人的规范标准对他们并不适用。在他们看来,一无所有的生活或许对平常人有益,但对智者却未必如此。智者并不认同过苦日子有什么好处,但“过苦日子好”这一观念却能让平常人安于现状。从此,权势精英的犬儒主义便演变成了设置双重标准,通过说一套做一套的方式来控制普通人。总体而言,古代的犬儒主义具有以下几种倾向:一是随遇而安、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二是对一切现有价值持怀疑态度;三是犬儒精英所秉持的虚伪的双重标准。 现代犬儒主义的呈现形式现代犬儒主义思想是一种“以不相信来获得合理性”的社会文化形态。现代犬儒主义的彻底怀疑表现在它甚至不相信还能有办法去改变它所怀疑的那个世界。在现代社会中,犬儒主义思想的表现极为复杂,由于其外在特征与古代犬儒主义学派的一些思想有相似之处,所以我们习惯上通常使用“犬儒主义”这一概念。但与古代犬儒主义相比,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现代社会各个领域的分化以及社会的日益多样化,人与人之间的分化也更为显著。■ 沿用古代的分类方法,分为上层和下层的犬儒主义思想在现代社会中,相互关联的上下分层犬儒主义的表现更为复杂。上层的犬儒主义通过各种已知的谎言来控制被控制者,心照不宣地把普通人当作傻子,采用“说一套做一套”的方式来维持其统治和控制的合法性,这成为了社会普遍的欺诈、虚伪和腐败行为的不成文规范,而这一规范的核心就是虚假。下层的犬儒主义通常表现出一种冷漠的态度或者无可奈何的不满与抗议,在明知真相且心怀不满的情况下,依然按照强权者所设定的游戏规则继续下去。这是一种对现实的不反抗的理解和不认同的接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难得糊涂”“大智若愚”。下层的犬儒主义属于弱者犬儒主义,他们在并不真傻的情况下,深思熟虑地装傻。一种是遇到事情保持沉默,冷眼旁观,或者按照强权的意愿说话做事。比如,既然我无法说真话,那么你要我怎么说,我就怎么说,我不这么说也不行,由不得我心里真正想说什么。我按照你说的去做,未必能有什么好处,但不按照你说的做,说不定就会惹上麻烦。我知道我按照你说的做,你未必就会相信我,未必就会把我当回事。但我不按照你说的做,你肯定会认为我不把你当回事。既然你只是要求我表现出相信的样子,我又何必在说真话这件事上白费心思呢。这种费尽心思的怀疑和谎言所形成的犬儒主义,就是古德法勃所说的“现代现实主义”。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市井间流传的笑话、传闻、歌谣、顺口溜以及各种非主流的文艺形式。它所包含的拒绝与抵抗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伪装性,公开表现得相当隐晦和曲折。积极的犬儒主义与消极的犬儒主义一样,能够察觉到事实的真相,但他们的行为与消极的犬儒主义有所不同。他们针对危害社会、人权、正义、民主、自由等问题,并不是采取事不关己的态度或者只是进行嘲讽谩骂,而是积极地采取介入或帮唱的行为,帮助这些问题扩大、蔓延和使其严重化。当然,当积极的犬儒主义引发较大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时,它是无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者投入热情去解决问题的。所以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犬儒主义,对于问题的最终解决来说都是消极的。这里的积极和消极的划分仅仅是从行为模式的角度来讲的。总体来看,现代犬儒主义思想凭借彻底的怀疑来获得全面的合理性。它既有玩世不恭、愤世嫉俗的一面,也有委曲求全、接受现实的一面,它将对现有秩序的不满转化为一种不反抗的清醒、一种不认同的接受。 案例2024年初,OpenAI前首席科学家伊利亚·苏茨克维(Ilya Sutskever)因内部斗争退出公司,这场风波涉及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资本博弈和企业文化冲突。“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不过是大佬们争权夺利的借口罢了。”这种反应正是现代犬儒主义的典型表现:对一切看似“正义”的行动抱持怀疑,对“道德原则”嗤之以鼻,认为所有人最终都不过是在维护自身利益。这是一种防御机制,让人们在复杂的世界里避免失望,但同时,它也可能导致行动的瘫痪——如果一切都不值得相信,那还有什么值得去做? 犬儒主义的利弊与误区■ 社会批判:犬儒主义者往往能够看穿表象,识破谎言,不轻易被洗脑。■ 自我认知:通过怀疑外部世界,他们更容易回归自身,思考真正重要的东西。■ 挑战权威:他们不会轻易屈服于主流话语,而是敢于质疑和反抗。犬儒主义的最大价值在于其对意识形态的解构。它提醒我们,社会规则并非天经地义,而是人为构建,可能服务于特定群体的利益。比如2023年《经济学人》报道,全球范围内对“资本主义”的质疑声浪高涨,许多年轻人认为“消费主义”是环境恶化和不平等的根源。这种对社会规范的反思,正是犬儒主义的积极遗产。此外,犬儒主义还促进自我认知。通过质疑外在标准,我们得以审视内心真正的需求。比如物质极简的理念已被现代“极简主义”运动吸收,2022年《卫报》报道显示,全球有超过30%的人尝试过“断舍离”,以减少物质对生活的控制。■ 消极逃避:如果一切都是骗局,那追求理想还有意义吗?这可能导致行动上的瘫痪。■ 情感冷漠:长期的人性怀疑可能让人失去对他人的信任,导致孤立和冷漠。■ 破坏性批判:如果所有规则都值得怀疑,那社会如何运转?过度的犬儒可能让人变得自私而不愿承担责任。现代犬儒主义的消极面不容忽视。过度愤世嫉俗可能导致对一切价值的否定,甚至走向虚无主义。2023年一项由哈佛大学发布的心理健康研究表明,长期持玩世不恭态度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因为他们失去了对意义感的追求。许多人误解犬儒主义为彻底的冷漠或逃避,但真正的犬儒主义是一种主动的选择。第欧根尼并非隐居山林,而是选择在城市中心以极端的方式挑战权威,他的“冷漠”是策略,而非目的。 现代犬儒主义的典型特征■ 多了世故的圆滑,少了正义的冲动,一个人就成了犬儒。■ 肯思考的人才会变成犬儒,变成犬儒后你就可以不再思考。■ 犬儒的口头禅:“什么都是假的,只有钱是真的。”“真理值多少钱?”“自由能当饭吃吗?”■ 当强权在欺侮弱小时,犬儒的态度是:“都不是好东西,我谁也不帮。”■ 犬儒不分善恶,但他不一定是不知善恶。犬儒是知善而不善善,知恶而不恶恶。■ 犬儒不进行积极的抗争,犬儒只是消极的嘲讽,但权势是不在乎嘲讽的,“笑骂由人笑骂,好官我自为之。”■ 不应该把犬儒视为罪恶,但犬儒是罪恶的存在条件,是犬儒使罪恶成为可能。■ 犬儒本来未必全是势利,但是他既然抹杀了善恶是非,结果到头来就只剩下了势利。■ 从愤世嫉俗到玩世不恭,中间只有不显眼的一小步。■ 犬儒不只是失望,犬儒是放弃希望,并转而嘲笑希望。■ 犬儒主义者未免太自卑了,他们不相信个人有改变现实的力量。犬儒主义者又未免太自大了,他们以为只有他们才对现实感到不满。■ 绝对的权力令人腐败,绝对的无权也令人腐败,因为两者都容易使人相信权力就是一切。■ 专制的目的是把人变成犬儒,而犬儒却以为只有他们才看透了专制。■ 极端主义看上去是犬儒主义的死对头,其实不然。在每一个极端主义的内心深处,无不隐藏着深刻的犬儒主义。■ 给别人奋斗泼冷水的人,往往不是从不奋斗的人,而是那些自己曾经奋斗过、但没有成功、然后放弃了奋斗的人。■ 犬儒很有些像道家,原本是积极的消极,后来却变成消极的消极。■ 犬儒主义是循环论证的自我实现的悲观主义:犬儒主义不相信理想可以实现,所以他不去为理想而努力,所以理想就不会实现,所以他就更不相信,所以就更不努力,所以就更不相信,所以…… 如何正确运用犬儒主义为了让犬儒主义成为一种有益的生活哲学,而非消极的心理负担,以下是三条实用的建议:面对复杂的社会现象时,使用5W1H(What,Why,Who,When,Where,How)分析法,可以避免陷入情绪化的愤世嫉俗。通过系统分析,你可以将社会批判转化为理性的行动,而非单纯的情绪宣泄。物质极简是犬儒主义的核心实践之一。你可以尝试“30天断舍离挑战”:每天扔掉或捐赠一件不必要的物品,同时记录自己的心理变化。根据2023年《心理学前沿》(Frontiers in Psychology)的研究,这种实践不仅能减少物质依赖,还能提升幸福感。挑战权威并不意味着一味对抗,而是要找到建设性的方式。当你质疑某项政策时,可以通过公开信、社交媒体或参与听证会等方式表达意见,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玩世不恭的吐槽上。2023年《自然》(Nature)杂志报道,全球范围内,公民通过线上平台(如Change.org)发起的请愿活动成功率逐年上升,证明了理性批判的力量。 犬儒,还是不犬儒犬儒主义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对社会的期待与失望。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否定一切,而在于选择相信什么、批判什么、建设什么。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需要的不是冷漠的旁观,而是带着怀疑精神去行动。就像马斯克所说:“如果你一开始就觉得一切都是骗局,那你永远不会创造任何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