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都经常碰到一些性格奇怪、难以相处的人。 我要说的是,这背后的原因,往往都不是性格原因,而是人格原因。 或者用更通俗的说法:【人格障碍】 ![]() (二十二型精神障碍的分类来自于美国APA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也是世界所有临床心理医生必备的工具书) 因为我主要从事的是社会工作行业,所以现实中接触的各色人群都比较多,尤其是一些社会边缘群体。 如:长期失业人群、孤寡老人、福利院儿童等等…… 知乎上和一些咨询者接触,也发现很多人身边都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按严重程度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精神疾病,这种比较严重,大多需要接受临床治疗,有时候需要进入精神病院接受强制治疗。 一种是心理异常,这种症状比较轻微,但危害同样严重,正因为症状轻微,所以容易被很多患者和亲属忽视,他们会觉得这是性格原因,而不是心理/人格出了问题。 所以很抗拒治疗或反思。 但其实很多人生活痛苦、人生艰难的最主要原因,本质上都是心理/人格上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黑洞,在不断消耗着他们的精神能量:让他们看到机会却把握不住、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 这个心理上的黑洞,也就是“人格障碍”。 这篇文章我会详细介绍一下十种类型的人格障碍。 既是帮助心理健康者识别身边的人格障碍者,以帮助亲友接受治疗or提早规避风险,避免被他人的负面人格影响。 同时也帮助那些存在人格障碍的患者,加深对自我的认知,挖掘出自己的痛苦之源,从而得到改变。 人格障碍分为十种类别,三种等级。 A类:偏执型人格障碍、分裂样人格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 B类: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边缘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自恋型人格障碍 C类:回避型人格障碍、强迫型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障碍 三种等级从C到A,级别越高,人格水平越低,越难治愈,对别人而言也越危险。 C型人格障碍,比较普遍,对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影响不是很大,但能改变还是最好的。 B型人格障碍,可能初看觉得正常,但接触久了就会发现这种人很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痛苦。 A型人格障碍,算是非常危险了,距离重度精神疾病只有一步之遥,最好是接受治疗。 这十种类型分别该如何辨别?我来逐一指导: 1.依赖型人格障碍: 缺乏独立性,时常感到无助和无能,非常害怕被分手、被遗弃、被孤立,所以对别人表现得十分顺从,不敢做决定,也不敢承担责任。 这种也就是所谓的“讨好型性格”。 很好辨别,你可以观察下,当一群人在进行话题讨论和决策的时候,TA是不是很少发表自己意见?是不是从来不敢当面反驳别人?是不是总是把决策权推给别人? 如果这几个特征都符合的话,十有八九。 2.强迫型人格障碍: 为人固执刻板,墨守陈规。接受不了任何新奇的事物和思想,觉得世界必须按照他脑子里那套刻板的规则来运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极差。 很好辨认,当你和他讨论一些科学新技术&社会新思潮时,如虚拟货币、人工智能、DEI文化等……他是不是不过脑子、下意识地就去反对? 他是不是很喜欢在一些不同观点的新闻底下去抬杠?他是不是对于家中物品摆放有病态的执着?是不是对一些落后时代的传统习俗过分地坚持? 这样的人就是强迫型人格障碍,年纪轻轻,大脑就已经僵化固化了。老了后那更不敢想,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3.回避型人格障碍: 内心十分敏感自卑,尤其是对外界的负面反馈十分在意。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反馈,他们习惯将自己封锁起来,活在自己的世界,远离社交,抗拒与外部的交互。 类似于网络上的流行词“社恐” (注意:社恐和内向是两码事,社恐是畏惧社交,而内向者并畏惧社交,只是很难从社交中获得能量/快乐,关于内向者的社交课程,可以阅读我星球上的专栏:https://t./VT50x) 辨别指南很容易,看他在社交场上的反应是不是很紧张、恐惧、手足无措、努力想把自己藏起来…… 另外,回避型人格障碍和依赖型人格障碍都有自卑的特征,所以容易被混淆。 但二者其实是不一样的,比如在社交场上: 别人不论说什么做什么,他都努力迎合讨好,生怕惹别人不高兴,这种是【依赖型】 别人不论说什么做什么,他都低头默默玩手机,生怕被人注意到,这种是【回避型】 4.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和回避型人格有类似之处,内心同样敏感,对外界的负面反馈也十分在意。 但是自恋型人格在受到负面评价时,他的第一反应不是恐惧&紧张。而是愤怒,你批评他一句,他会反过来怼你十句。 回避型人格为了避免负面评价,会选择将自己封锁起来,让别人注意不到自己。 自恋型人格为了避免负面评价,则是选择将自己包装起来,让别人觉得自己很牛逼。 回避型人格潜意识中觉得自己低人一筹,而自恋型人格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他们不会回避社交,而是抓住一切机会来表现自己,所以这种类型的人比普通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但和这样的人相处也非常痛苦,你提出任何建议都需要小心翼翼,你必须变着各种花样去夸他赞他。 可即便如此,你依然得不到他的尊重,他内心始终认为你低他一等。也正因此,自恋型人格是亲密关系的绝缘体。 识别这种人也很简单:一夸人就飘,一骂就跳脚。 5.表演型人格障碍: 表演型任何和自恋型人格有类似之处,都喜欢表现自己。 不过自恋型人格追求的是外界的赞美,所以只展示自己【优越】的一面。 而对表演型人格而言,外界的赞美也好、批评也罢,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注意力,所以她们展现的是自己【夸张】的一面。 表演型人格障碍不在乎别人是赞美还是批评她,只要自己被关注、被讨论,她们就能获得极大的满足。 所以她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制造噱头,来吸引别人的关注。 比如把一件很细微平常的事,描述得十分夸张离奇。 或者是把自己和亲友的私事、丑事当作谈资,来引起别人的关注。 乃至于故意发表一些逆天言论,被一群人骂还乐在其中。 这样的人也是先天网红圣体、整活大师。 识别这种人格很容易,看她是不是习惯性【撒谎成瘾】。 普通人撒谎要么是为了获得利益,要么是为了逃避责任。 而她们这一类人撒谎的动机很简单:我撒谎是因为谎言比现实更drama、更有趣。 6.边缘型人格障碍: 边缘型人格障碍比较有争议,也有很多心理学者认为并不存在这种人格障碍,只是抑郁症、双相、精神分裂等症状的一种内化体现。 而现实中,很多边缘型人格障碍也确实和抑郁症等疾病有很大重叠。 或者说,抑郁症久治不愈,就容易成为边缘型人格障碍。 这一类人的特征就是情绪起伏不定、波动极大。时而极端亢奋,时而空虚冷漠。 辨别方法就是观察看一些细微小事对他们的情绪刺激。 比如:炒菜盐放多了、喝饮料吸管破了……屁大点事都一惊一乍,要死要活的,多半属于边缘型人格障碍或者是抑郁及双相等。 7.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又叫无情型人格障碍。最主要特征就是:【同理心缺失】 他们理解不了别人的快乐,所以做事情很难替别人着想。 理解不了别人的痛苦,所以在攻击人、折磨人时也没什么道德负担。 尽管有一小部分高智商的反社会人格,会把自己伪装成正常人的样子,但总体而言,还是很容易辨别的,那就是: 当他们受到指责时,第一反应是不是倒打一耙。 如果是的话,则大概率是反社会型人格。 因为反社会型人格没有同理心,而责任感的来源就是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链接,所以愿意去主动承担后果,而缺乏同理心的人,无法建立与他人的链接。 责任感对他们而言是纯粹的负担,所以当需要担责的时候,他们第一反应永远是甩锅。 另外,【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有比较高的重合度。如果一个人有典型的表演型人格特征,那么也多少会带一点反社会倾向。 8/9.分裂样型&分裂型人格: 这两种人格障碍只有一字之差,表现也比较相近,所以连在一起说了。 两者的共同特征就是孤独、冷漠。 但是和前面提到的回避型人格不一样。 回避型人格只是回避社交,但他们不回避人类社会,他们也会喜欢看电影、追剧或者玩游戏——这些反应人类社会生活的文化产品。 也会因爱情/友情/亲情这些人类特有的情绪而感动落泪。 但【分裂样型】&【分裂型】对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表现出一股漠不关心的疏离感。 不论是别人的赞美还是批评他们都浑然无感,而且普遍性欲低下,没有任何娱乐活动。 其中,分裂样型对人类社会表现得疏远冷漠,但是对一些与人类无关的自然事物仍保有一定兴趣和情绪,例如天文、数学等等……有一些性格孤僻的天才属于这种人格障碍。 而分裂型就是对世界的一切都漠不关心,感受不到任何的痛苦或喜悦。 当然,这也不是说这两种人就是完全的行尸走肉。 他们脑子里没有普通人的情绪,但是装载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思想,和现实世界格格不入,因此也很容易被一些邪教头子迷惑。 这些奇怪的脑回路很多都类似于弱智吧的经典笑话,比如: “老鼠生病了,给它吃老鼠药能治好吗?” 一般人看了都只会觉得这是个段子,但是很多分裂样型&分裂型人格的人是真的会这么想。 所以和这一类人相处也很危险,你永远搞不懂他的脑回路,可能有时候他对你并无恶意,但最后就是把你害惨了。 10.偏执型人格障碍: 最危险的人格障碍,不是反社会,而是偏执型人格。 对这种人而言,世界就是一场炼狱。 他们觉得所有人都是要迫害他们的恶鬼,无法与任何人建立信任关系。 具体表现就是嫉妒心强、敏感多疑、自卑又自负。 嫉妒心强体现在:他们觉得别人的成功等同于自己的失败,承认别人的优秀等于承认自己的无能。 敏感多疑体现在:他们对自我的执念过于深重,总觉得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自己,无数张嘴在议论自己。 自卑又自负体现在:他们无法正确认识自我,当面临挫折时一味原因推诿为外部环境,表现为自负。 但又不像自恋型人格那样把目光聚焦于自身长处,总是硬要拿自己的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进而感受到痛苦失落,表现为自卑。 【嫉妒心强】+【敏感多疑】+【自卑又自负】,这三者结合起来,就构成了这种极其危险的人格。 很容易把别人善意或中性的言行理解为敌意。 至于如何辨别?同样很简单。 以日常中很常见的情景为例,比如说你有一件东西找不到了,你问别人有没有看到过。 正常人能理解到你的语意,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 而偏执型人格,则会把这句话理解为一种敌意&试探,他认为对方是怀疑自己偷了东西。 所以很容易就下意识流露出对抗的情绪:“我怎么知道?”、“你什么意思?”、“你问我我问谁?” 这就是他们痛苦和危险的来源,因为他们无法正确看待自己和世界的关系,所以会对世界表现出强烈的敌意,但又因自身局限,无法去对抗世界,导致单方面被社会吊打。 所以就不自觉产生一种“被迫害感”,长期活在这样的感觉下,最后就很容易患上“被迫害妄想症”。 (被迫害妄想症在医学上的名字就叫偏执性精神异常,是一种重度精神疾病,很难被治愈) 可能很多人看了我上面提到的十种人格障碍的描述,会觉得自己中枪了。 我必须得说一下,这很正常。 这世上的心理健康者本来就只是少数,就像WHO的数据显示中国身体健康者只占15%一样。 绝大数人身体都是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 心理上也是一样,绝大多数人心理上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 这没什么羞于启齿的,当然更没必要引以为豪。 当务之急是寻求改变,多看一些我关于社会、人际和心理文章,从而正确看待世界和自我,避免从心理异常发展为精神疾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