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又报了个越野赛,2025喜马拉雅极限越野跑35公里组别。 乍一看,我好像是一时冲动,报名文章有着《南迦巴瓦的强风吹拂》这样的标题,三个组别总共才300个名额,文章内还有着以下这样的海报,让人根本无法抵挡。 但仔细想想,所有的冲动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我是个怎样的人,已经决定了我会对什么样的外界刺激产生冲动。 二十岁出头那会儿,我在小镇的卫生院上班,几乎每天都会做同样的梦。我梦见自己在天空展翅翱翔,飞过雪山,飞过草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那时候,我每天在注射室转个不停,心里想的却是总有一天我要背着简单的行囊独自浪迹天涯,尽管我从来没有想过天涯到底在哪里。 一年之后,我就离开了那个地方。 我后来在喀纳斯和禾木见过梦中那样的草原,几年前已经跟丫头交代过,等我死了,把我的骨灰撒进喀纳斯湖中,撒在湖边的草地上。她说太远了,她晕机,我说晕机你也得去。 后来,我也真的背着简单行囊独自去过一些地方,曾经到达过人生巅峰,坐着车带着严重高反途经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也曾一步一步登上过几个海拔四千米以上的地方,比如东南亚的最高峰京那巴鲁(4095.2米)、稻城亚丁的五色海(4600米)、雨崩神湖(4600米)、苍山小岑峰(4092米),但还没有真的接近过雪山。 我想,只要有生之年还能跑能动,我应该还会不停地被雪山吸引,为它们而冲动。 🌿 说是冲动,其实还是很理性的。 思来想去,最后决定放弃55公里。海拔区间3389-4680米,累计爬升2697米,关门时间15小时,我连一丝完赛的奢望都不敢有。 即使面对35公里,内心也很忐忑。最高海拔4528米,累计爬升1589米,关门时间10小时,只能抱着去徒步的想法,可是一旦高反,就连走也是走不了,再说还得看老天爷的心情,根本没办法保证自己一定能完赛。 所以,这次的目标很低很低,活着回来就好。 🌿 尽管如此,还是得好好训练,起码能提高活着回来的机率。 从今天到比赛只有不到9周的时间,训练的基本原则是适度,主要目标是提高有氧能力,其次是力量,最后是无氧能力和速度。 训练方式主要有四种,路跑、跑楼梯、跑山、力量训练。 一开始想当然地以为戴口罩跑可以模拟高原环境,查过资料之后决定放弃。 第一周的具体训练计划先参考丹尼尔斯在《经典跑步训练法》中提出的金色精英计划,之后再根据训练效果进行调整。 丹尼尔斯在第7章体能训练中提出四种训练计划。 他说,白色启动计划适用于初跑者,红色中级计划适用于跑了一些步但水平相当有限的跑者,蓝色高级计划适用于想要更多投入到跑步运动中的经验跑者,金色精英计划则是为那些想要进行结构化训练并且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专业训练的专业跑者准备的。 我跑不快,也不专业,理论上应该选择蓝色计划,但这个计划中的周跑量在64-84公里之间,跟我前段时间的训练强度差不多。 有了前面两个多月的持续训练基础,也许我应该试试提高训练强度,顺便检验自己之前的训练效果,先测试一周,实在吃不消再降级。 🌿 在《经典跑步训练法》中,丹尼尔斯将每个专项训练都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四周。 阶段一是以打基础和防止受伤为中点的基础训练,阶段二是初级的高质量训练阶段,阶段三是过渡性高质量训练,也是四个阶段中最费力的阶段,阶段四是最后的高质量训练,旨在让跑者达到最佳表现。 按照我目前的跑步水平,查到相对应的VDOT值是38-39,保守一点选38。我也先根据他的划分安排四个阶段,但六月中旬开赛,每个阶段只能持续两周。 第一周总跑量计划90-100公里,周内具体训练内容包括: 1、75分钟E跑(可以跑1次或2次),配速6'11"-6'54"; 2、20分钟E+10*400Rw/400jg+10分钟E,400米R跑1'48",jg3分钟以内; 3、60分钟E(可以跑1次或2次),配速6'11"-6'54"; 4、20分钟E+20分钟T+10分钟E,E配速6'11"-6'54",T配速5'19"; 5、60分钟E跑,配速6'11"-6'54",跑楼梯300米爬升; 6、120分钟L跑,配速6'11"-6'54"; 7、跑西樵山15-20公里。 丹尼尔斯的计划中有穿插ST跑,他称之为跨步跑,但书中没有详细描述,查资料又各有说法,我先不考虑。 楼梯决定在自己家跑,从一楼跑到五楼只有15米,得来回跑20趟。 力量训练打算主要集中在核心、脚踝、膝盖、髋关节和臀腿,但具体训练动作还在筛选中,训练量也暂时没有计划,到时候根据每天的身体状态再灵活安排。 加入一天跑山后,这个计划就变成周内没有休息,还好几次轻松跑的强度很低,训练时间比之前长不少,还没有算拉伸和力量训练的时间,是个不小的挑战。 不管怎么说,先试试吧。 35公里组别赛道信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