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下第八单元阅读教学笔记|阅读填空题的常见问法以及答题侧重点

 自陈怡派 2025-04-13 发布于浙江
做阅读填空题,我反复和学生强调的是一定要仔细阅读横线的前后,因为这都会给你答题提供一定的关键信息、逻辑关系或情感倾向,是破解答案的重要提示,可以帮助你提高答题正确率。

今天,我给大家整理了阅读填空题中常见的五种问法——

写了?

写出了?

体会出?

感受到?

表达了?

1.问你“写了什么”→侧重内容。比如,作者写了    (概括文本内容)

2.问你“写出了什么”→侧重结果。比如,这句话写出了    (分析句子表达效果/作用)

3.问你“体会出什么”→理解深层含义。比如,从文中体会到  (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

4.问你“感受到什么”→侧重主观情感体验。比如,读到这里感受到   (情感体验)

5.问你“表达了什么”→侧重情感/思想。比如,文章表达了    (主题思想)

总结:

“写了/写出了” → 聚焦文本本身。

“体会出/感受到”→ 关注读者体验。

“表达了”→ 挖掘作者意图。

现在,我们以

五下阅读专项一篇文章为例——

⑤有一种美甘醇如酒,厚重温暖,色泽和香味都积淀得那么纯粹和深沉,浓得有些化不开。这种美,正属于南京的秋天,属于秋天的南京。

1.写了什么?

问法:这句话写了什么?
回答方向:概括文本内容(客观描述)。
参考:这句话写了南京秋天的美甘醇如酒。

2.写出了什么?

问法:这句话写出了什么?
回答方向:分析表达效果或作用(客观+主观)。
参考:这句话写出了南京秋天美的深沉与纯粹,通过'甘醇如酒’的比喻,强化了这种美的厚重感。

3. 体会出什么?

问法: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回答方向:挖掘深层含义(主观推断)。
参考:我体会到作者对南京秋天的深厚情感,这种美不仅是自然景色,更蕴含了历史与文化的积淀,如'纯粹和深沉’暗示了南京的沧桑感。

4. 感受到什么?

问法: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什么?
回答方向:表达主观情感体验(情感共鸣)。
参考:我感受到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温暖,仿佛能闻到秋天南京街头桂花的香气,触摸到古城墙斑驳的砖石,心中涌起对这座城市的眷恋。

5. 表达了什么?

问法: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回答方向:总结主题或作者意图(主客观结合)。
参考:表达了作者对南京秋天的赞美,以及对这座城市历史与文化底蕴的热爱



(扫码看介绍、付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