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全是大俗话)

 儒风大家 2025-04-13 发布于山东

作者 :儒风君

谚语云:“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

酒缸中,藏着人情世故;酒气里,飘着礼节规矩。

推杯换盏间,半醉半醒时,方咂摸出做人的滋味。

这杯中物,既是寻常的心头好,亦是一门大学问。

关于“酒”,老祖宗的8句大俗话,早就说透了,读懂才算喝明白了!

01
  • 酒满敬人,茶满欺人。

译文:

敬酒时把酒杯倒满是表示尊重,将茶杯倒满则是对客人的不敬。

感悟:

俗话说:“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欢。”

聚会宴饮,款待客人,酒是增进情谊、活跃氛围的必备品。

但喝酒可以随性,却不能随意,倒酒敬酒也得讲究守规矩。

给人倒酒时切不可空杯,表达作为主人家的热情待客之道。

若有人给你倒满酒,寓意着“倾囊相待”,亦要回以相等的敬意。

02
  • 酒后狂言醒后迟。

译文:

醉酒后大放厥词,醒来后再后悔也为时已晚。

感悟:

《史记》有言:“酒极则乱,乐极则悲。”

凡事有度,过则为灾,酒喝多了亦是如此。

很多人酒量三分,偏要喝半斤,结果得意忘形,口吐狂言。

次日醒来后,轻则误事得罪人,重则败坏自己经营良久的口碑人品。

酒饮微醺,恰到好处,守住心,管住嘴,时刻保持清醒理智,才是行稳致远之道。

03
  •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译文:

酒要和投契的知己一起喝,诗要和文雅的人一起吟。

感悟:

白居易写:“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同真心实意的朋友相约小酌,几个小菜便能唠一宿。

若是和虚情假意的人碰杯,满桌山珍海味也索然无味。

酒,一定要和懂你的人喝,喝的是情意,品的是关心。

三杯两盏间,心中愁思便随风而散,潇洒自在悄然而生。

04
  • 酒类侠,茶似隐。

译文:

酒好比侠客的豪迈激情,茶则如隐士般宁静淡泊。

感悟:

世人皆说:“人生无非诗酒茶。”

只不过,酒是火做的水,茶是土做的水。

茶中有静气,而酒中有侠气,使人忘却拘谨,尽显真性情。

爱喝酒的人,往往性格豪迈,率性洒脱,不拘小节,活得通透。

与之来往相交,会在轻松氛围中释放压力,更容易解开心结,开阔心境。

05
  • 酒壮怂人胆。

译文:

平日里懦弱胆小的人,借助酒精的作用会变得大胆无畏。

感悟:

苏轼写:“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酒,是胆量的催化放大剂,醉后可生出无限豪情。

说出不敢说的话,做出不敢做的事,使人刮目相看。

但其实,酒壮的不过是一时之胆,酒杯一丢,胆小如昨。

人生的战场,终究要直面内心的恐惧,靠清醒强大的自己去闯。

06
  • 酒肉朋友易交,患难知己难求。

译文:

一同喝酒的朋友容易结交,患难与共的知己却寥寥无几。

感悟:

《朱子家训》有言:“宴客切勿流连”。

天天吆五喝六的酒友,遇事跑得比谁都快。

反倒是不常见面的真朋友,会为你两肋插刀,与你肝胆相照。

所以,与其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与酒友勾肩搭背,不如精简社交,筛选圈子。

往后余生,择良而交,择善而处,交得知己二三,便胜过狐朋狗友无数。

07
  • 酒不过三巡。

译文:

轮流敬酒最多不超过三次,以保持礼节和清醒。

感悟:

《礼记》有云:“饮不过三爵,过则违礼。”

一巡是主人开场敬酒,真诚表达欢迎,化解拘谨。

二巡是宾客礼貌回敬,逐渐炒热气氛,社交谈事。

三巡是主人举杯致谢,宴会接近尾声,尚存理智。

而后,适可而止,不仅尽了兴,也能不失言、不失态。

小酌是药,大醉是刀,千万别劝酒拼酒无度,将琼浆玉液变作了穿肠毒药。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交情,不在于酒量,而在于体谅。

08
  • 酒场如戏场,散席各自归。

译文:

酒桌上的往来好比戏台子上的表演,散场后就各回各家。

感悟:

《红楼梦》中讲:“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再热闹的酒局,也要曲终人散。

各回各家,各走各路,才是对自己的周全,对家人的担当。

更何况,酒,是生活的调味剂,不是人生的灵丹妙药。

能喝是本事,不喝是境界,及时放下酒杯,顾好身体,过好日子,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文末点亮在看,鼓励下儒风君



3秒加星标,儒风大家抢先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