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症在心血管疾病(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包炎、中风和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作用。其与血栓形成和血脂异常等疾病机制的复杂相互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管理带来了新的维度,包括新的药物靶点。2023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秋水仙碱作为第一种抗炎药物,用于降低残余心血管风险。 近期试验表明,服用小剂量秋水仙碱的人群未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事件。例如,在 LoDoCo试验中,秋水仙碱显著降低了 ASCVD 事件的风险67%,主要是由非支架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事件驱动。 LoDoCo2试验中,冠状动脉疾病(CAD)(血管造影或冠状动脉钙化评分≥400 Agatston 单位)的患者随机分配到 0.5 mg/d 组,与安慰剂相比,ASCVD 事件的复合发生率显著降低31%。在这两项试验中,患者在入组时临床稳定≥6 个月。 然而,研究心肌梗死后人群使用秋水仙碱的数据产生了不一致的结果。COLCOT试验显示,在心肌梗死后(30 天内)随机分配到 0.5 mg/d 秋水仙碱的患者中,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复合终点显著降低23%。 在心肌梗死后(72 小时内)的 CLEAR SYNERGY 试验中,尽管与基线相比 CRP 水平显著降低,但安慰剂组和秋水仙碱组的 MACE 发生率几乎相同。 COPS试验显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接受首个月每日两次 0.5 mg秋水仙碱,随后 11 个月每日一次 0.5 mg秋水仙碱的患者,试验的主要终点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然而,当用心血管死亡率代替全因死亡率时,秋水仙碱组的复合终点发生率较低(5.0% vs. 9.5%,HR,0.51;p= 0.019)。 尽管在 LoDoCo2 和 COLCOT 研究中观察到心血管事件减少了 23%-31%,但在考察心肌梗死后立即患者的 CLEAR SYNERGY 试验(心梗后72小时内)中结果为中性。有人推测这可能是因为试验在 2019 年冠状病毒病大流行期间进行;然而,与近期心肌梗死的接近时间以及治疗后 CRP 水平(秋水仙碱组平均为 3 mg/dL)可能表明,秋水仙碱开始的时间在确定哪些患者可能从中受益最大方面很重要。LoDoCo2(稳定型冠状动脉疾病)和 COLCOT(平均在心肌梗死后 13.5 天)纳入的患者比 CLEAR SYNERGY 更远离心肌梗死,这可能允许在开始药物之前有一个更有利的病理基础。COPS 研究中初始高剂量秋水仙碱随后是标准单日剂量可能有助于了解秋水仙碱启动的最佳时间。 显然心梗后立即启动秋水仙碱目前证据不获益,早期使用有引起心脏破裂的个案报道。至少半个月左右后再使用可能最佳。 原文 https://www./Latest-in-Cardiology/Articles/2025/04/07/11/00/The-Evolving-Role-of-Colchicine-in-Coronary-Atherosclerosis-Managemen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