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难怪病临床随笔》及其作者李宗唐评介 该书第151-156页,记录了几例李先生认为是药物不好或者服药不当的案例的思考。 ——“一味补肾酒引起高血压病不治死亡”节。简单说两句。第一,客观来讲,案中患者患脑溢血不治身亡,与服用补肾酒未必有直接关联。第二,个人认识,应当确实是与患者(颇有名气的中医)自制的“补肾酒”有密切关联。因为,制作此类所谓“补肾酒”者,其一,不懂药材之性,地黄基本是套法必用物;其二,不懂升降之理,用药有升无降、有发无收;其三,不懂枢机之理,未能充分顾及中焦运化。 ——“我真的患上了前列腺肥大症吗”节。该节的患者是李先生本人。他服用心脉灵近两年之后,出现“小便分叉不畅,小便无力,末后点滴难清,小解一次比别人要花多两倍时间不等,一小时要小便五六次,刚坐下不久小便又急,每次小便量少点滴不畅”症状,随后,从“泌尿道感染”“前列腺肥大症”等去检查或猜测,再后来,决定先停服一段时间心脉灵再看情况,谁知,好了。于是,李先生文称,“为什么长期服用心脉灵会产生这样的副作用,书本无说明。后来我经过详细分析,发现心脉灵含有中药毛冬青,药性偏寒凉,虽有通脉作用,对冠心病颇好,但长期服用,必导致肾虚,因而产生了上述的症状。此后我便不再服食,改服其它药物。停用好长时间后,再间断服用它,次数减少。我十分庆幸我不是患上前列腺肥大症,不然,又要动手术呢!” 严肃点说,李先生在真正的中医医理方面,欠缺是比较大的。此案,但凡认真学过两三年四圣医理的人都明白,此证,左阳难升在前(高血压、动脉硬化),而肝脾郁陷,乙木疏泄之令不行在后——小便“点滴难清”是乙木疏泄不畅,而“一小时要小便五六次”是乙木疏泄不畅而愈欲疏泄之象;“小便无力”是脾阳(或称中气、中阳)亏虚之病;病因是毛冬青寒凉伐阳。中阳原本就不旺,加上两年服食寒药,导致出现该脾湿肝陷之证(案中无提及肾寒症状)。此等证,跟手术有什么必然联系?进一步讲,即便是前列腺肥大,就跟手术有必然联系? ——“迷信药物,自讨身亡”节。文称,“文献临床资料早有报道,服甘草会引起钠的储留,长期服用是会产生水肿的。” 此说可参考。但是,案中之人(为另一老中医)死亡,可以说与药物有关,也可以说与药物无关。人参很贵重,也是名贵药材,长服也有砒霜之祸。佛教有个典故,有一天,文殊菩萨让善财童子去采药,说采一些可以作为药材的回来。善财童子遍观大地,认为无不是药,于是向文殊菩萨说:无有不是药者。菩萨又说,把你认为是药的采一些给我。善财童子于是在地上拈一茎草,递给文殊菩萨。菩萨接过这根草,对众人说:“此药能杀人,亦能活人。”往往,某个东西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会用,还是不会用。 实际上,认真学习过中医中药的人应该明白,甘草性缓,配伍不当容易使脾土不运;脾土不运则湿生水蓄,出现水肿的症状,本来就是自然之理。文称死者生前“对现代医学知识和杂质刊物的报道极少接触”,那个“接触”可认为是多余的。正确的医理应当认真仔细学,这才是关键的。 ——“莫将药物当灵丹”节。文称,“一般用药物治病、防病、养生和健身,服后感觉良好也不能长期和多服,需间隔用药。根据我多年临床观察,任何药物都有一定耐药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久服不但无效而且有害,有时甚至起到反作用或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此说亦可参考。该节其他内容,有错有对。“错”的如,大便不通,服牛黄解毒丸;习惯性便秘,服大黄苏打片等,治法是错的;“对”的如,“人的体质各有不同,对药物敏感各异,不管什么药物从药理上分析治病有那么好,但结合个人情况就完全两样了”等,说法是对的。不作细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