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窝囊一辈子的原因何在?

 元祉心育 2025-04-14 发布于河北

文/元祉

我们中国普通老百姓最喜欢用以下吓唬孩子的方式进行教育,不论你现在多大年龄一定都遇到过:

再不听话警察叔叔来抓你了;

你就别听话,长大当乞丐没饭吃,谁都看不上你;

你看看你一点也不爱干净以后找对象也难……

在孩子的年龄段里,也许10岁之前你这么吓唬吓唬还管用,但长此以往,这种语言像种子一样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逐渐孩子对自己不自信,他会想“我啥也不行,干啥干不好,我不可能有好未来”

长大成人后具象化:我对自己没自信,一定也找不到好伴侣。

孩子青春期时,正是蓬勃向上的时候,那个时候孩子或许努力了一下下,可是一旦失败,小时候父母的“咒语”就戳中了孩子的心,给自己定义“我不行”

尤其那些学习中等偏下的孩子,你表面上看他/她整天在学校乐呵呵的,实则家里不论是父母双方哪一位,经常会用语言打压孩子,致使孩子的心里总出现“我不行”这三个字。

一位朋友的孩子活泼开朗,整天就喜欢捣鼓军事装备(当然都是假的)都是他省吃俭用,用自己的零花钱买的,这么一看,他应该是很崇拜军人,所以有时候他的母亲常常会夸他像个小男子汉,长大保护妈妈,以后保护国家。

可是他的爸爸不这么认为,觉得买那么那么多的假枪和相关一些装备、服装太浪费钱财,总斥责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孩子只要一看到他在家就不怎么说话,也不会高兴的说说笑笑。在他心里父亲是评判他啥也不是的长官。

再一看孩子的学习,明明挺聪明的一个孩子,总考低分,所以他的父亲更爱拿分数来数落他。

一个好的家庭,是每个人内心有一块丰盛的田,能种出开心的花,所以在孩子的教育上一定先要把孩子的心田建设好,也就是给孩子信心。

1.创造虚假胜利

家长都是在社会上摸爬滚打多年的人,见人说人话,所以对孩子的培养上也需要用拐弯抹角的方式来操作,方可达到目的。

比如家长在双休日或假期时,给孩子出一张卷子,先别较真孩子是否真的做错几道题,而且在孩子做完后,多用及格或者比以往高一点的结果来鼓励孩子。

孩子明明做10道错8道,你可以告诉孩子错了4道,及格了真棒,我们再接再厉,这样提高孩子的信心。

2.警惕家长自己那长臭嘴

不要总吓唬孩子,让孩子自己担心自己总忧心忡忡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一不小心打碎了物件,就开始吓唬孩子,说孩子笨手笨脚以后一定是个废物,这个念头藏在孩子心里,以后做什么事情都畏手畏脚,越担心自己做不好,还真就啥都做不好,久而久之就成了父母嘴里的废物。

家长小时候就没有犯错的时候?怎么可能!当孩子打碎物件时,家长第一关心的不应该是物件,而是孩子有没有受伤,当孩子感受到爱时,要比说无数次道理还管用。

记住,家长陪孩子的时间是很少的,也就那么十几年,以后的路要孩子自己走了,他总不能总畏手畏脚的去做人吧!那样就真成废物了。

3.给孩子高效的学习方式

大道至简永远都离不开——温故而知新

给孩子信心的同时,与孩子一起来规划学习方式,学习时间

温故后做作业就等于加深记忆,知新时多练提,提前掌握将要学习的内容,上课听讲只需要查漏补缺。一套动作下来其实一点也不累,反而有时间开展课外阅读。

如果只是单纯的做作业,上课听讲,就像疲惫的老马不停的驮重物一样,终有一天大脑休息不过来,身心疲惫到抑郁。

只要转变方法,一切迎刃而解。

总之,如果你不想让你的孩子变成窝囊废,那么请父母不要躺平在曾经的教育理念里,你把孩子的胆子吓坏了对你自身又有什么好处呢?

曾国藩曾说:行事不可任心,说话不可任口

我们都是成人了,所以对孩子说话也需要三思而后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