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以真实故事开篇 曾经,我在医院康复科遇到一位名叫老张的患者。老张原本是个热爱生活、充满活力的人,工作之余喜欢和朋友们一起下棋、钓鱼,享受生活的乐趣。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脑出血,彻底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当老张从昏迷中苏醒过来,他发现自己的左侧身体变得不听使唤,尤其是左手,完全无法像以前那样灵活地活动。曾经轻而易举就能握住的棋子,如今却怎么也抓不住;原本可以熟练操作的鱼竿,现在连拿起都成了奢望。这对于一向要强的老张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他常常望着自己毫无生气的左手发呆,眼神中充满了无助和绝望。 老张的经历并非个例。脑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不仅在发病时危及生命,其留下的后遗症更是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其中手部功能障碍是困扰众多患者的一大难题。很多脑出血患者和家属都迫切想知道:脑出血后遗症之后,手还能恢复吗?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什么是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简单来说,就是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血液会在脑内积聚,形成血肿,对周围的脑组织产生压迫,进而破坏神经细胞及其传导通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果在脑出血经过治疗后的三个月,患者仍然存在某些症状,这些症状就被称为脑出血后遗症。 脑出血后遗症的表现多种多样,其中手部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手部作为人体与外界互动的重要器官,结构复杂,包含手掌、手指、众多肌肉、神经和血管等,各部分协同工作,使得我们能够完成诸如抓握、捏取、操作工具等精细动作,对日常生活和工作至关重要。然而,脑出血后,患者的手部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僵硬、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手部功能,使得原本简单的动作,如拿筷子吃饭、系纽扣、写字等,都变得异常艰难 ,极大地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手还能恢复吗?关键因素大揭秘 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手部功能能否恢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关键因素。 (一)出血部位与出血量 出血部位和出血量是影响手部恢复的重要因素。如果出血部位恰好位于大脑中控制手部运动的关键区域,如基底节区、内囊等,那么手部功能受损的程度往往较为严重,恢复的难度也会相应增加。因为这些区域集中了大量与手部运动相关的神经纤维,一旦受损,神经信号的传递就会受到阻碍,导致手部肌肉无法正常接收指令,进而影响手部的运动功能 。 出血量的多少同样至关重要。一般来说,出血量越大,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和破坏就越严重,神经细胞的损伤范围也就越广泛。这不仅会加重手部功能障碍的程度,还可能导致其他严重的并发症,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恢复情况。例如,少量出血的患者,在及时治疗后,手部功能可能仅出现轻微的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恢复的可能性较大;而大量出血的患者,手部可能会完全失去运动能力,恢复起来则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且恢复程度也可能有限。 (二)治疗时机 脑出血后的治疗时机可谓是争分夺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在脑出血发生后的早期,尤其是发病后的前三个月,被视为神经损伤修复的黄金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脑组织的损伤,为神经功能的恢复创造有利条件。 若患者能够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被送往医院,并接受规范的治疗,如及时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等,就能有效减轻血肿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避免神经细胞因长时间缺血、缺氧而死亡 。这对于手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因为越早解除神经压迫,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随着时间的推移,受损的神经细胞可能会逐渐坏死,形成不可逆的损伤,此时再进行治疗,手部功能的恢复难度将大大增加,甚至可能遗留永久性的功能障碍 。 (三)患者年龄与身体状况 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也是影响手部恢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体机能和神经细胞的再生能力相对较弱,恢复起来会比较困难。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的新陈代谢速度逐渐减慢,身体各器官的功能也会逐渐衰退,这使得老年人在遭受脑出血等重大疾病打击后,身体的修复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如年轻人 。 身体基础状况较差,如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些慢性疾病会影响患者的血液循环、血糖控制和心脏功能等,进而影响神经细胞的营养供应和修复过程。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使得神经细胞的修复更加困难,手部功能恢复的速度也会更慢 。而身体状况较好、没有其他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在脑出血后,身体能够更好地应对疾病的挑战,为手部功能的恢复提供更有利的条件,恢复起来相对也会容易一些 。 (四)康复训练的科学性和坚持度 康复训练在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手部功能恢复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系统且长期坚持的康复训练,是促进手部功能恢复的关键 。通过康复训练,可以刺激神经细胞的再生和重塑,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改善手部的运动功能 。 在康复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训练内容应包括手部的被动运动、主动运动、力量训练、精细动作训练等。被动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活动手部关节,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主动运动则可以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和控制能力;力量训练可以提高手部的握力和抓力;精细动作训练,如使用筷子夹豆子、系纽扣、写字等,则可以锻炼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 然而,康复训练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患者和家属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长期坚持下去。有些患者在康复训练初期,可能看不到明显的效果,就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但实际上,康复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不断地训练,才能逐渐看到手部功能的改善 。此外,如果康复训练的方法不正确,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可能对患者的手部造成二次损伤,影响恢复进程 。因此,建议患者在专业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以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那些恢复的希望之光:成功案例分享 虽然脑出血后遗症手部功能恢复面临诸多挑战,但并非毫无希望。在现实中,有许多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和坚持不懈的康复训练,手部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甚至基本恢复正常。他们的故事,就像一盏盏明灯,为其他患者照亮了康复的道路 。 46 岁的张梦(化名)是一位家庭主妇,平日里操持家务,洗衣做饭、打扫卫生样样在行。2023 年 10 月底,她从广东回到西安老家看望父母,可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彻底打乱了她的生活节奏。先是整宿失眠,紧接着在穿衣服时,左胳膊突然无力,短短几个小时,无力感愈发严重,家人急忙呼叫 120 将她送往附近医院。经诊断,张梦突发脑出血,头颅 CT 显示右侧基底节出血 15ml 左右 。经过救治,医生建议保守治疗,但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的现实,让张梦备受打击。 为了寻求进一步治疗,2023 年 11 月,家人陪同张梦来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入院时,她不仅左侧肢体完全不能活动,左侧下肢还存在静脉血栓,加之本身有糖尿病史,血糖值偏高,又伴有失眠,整个人十分虚弱。医、护、康团队为她制定了个体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先通过针灸、推拿、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以及控制血糖等对症治疗,稳定病情,改善身体机能 。随后,以作业治疗为主的康复治疗介入,旨在恢复她的手功能,重获自理能力。 康复治疗师潘婷对张梦进行康复专科评估后发现,她存在肩关节半脱位约半横指,肩部被动活动时疼痛明显,左上肢肌力 1 级,手实用性判定为 “废用手” 。治疗初期,张梦因对康复效果心存疑虑,表现得较为消极。潘婷便经常向她和家属进行康复宣教,耐心讲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不断给予鼓励和安慰,帮助她树立信心。 经过 4 周的治疗,张梦的肩关节半脱位及疼痛得到缓解,左上肢粗大运动功能明显提升,她可以双手举起体操棒并滞空数秒,被评估为 “废用手” 的左手也开始有了屈伸动作。看到自己的进步,张梦重拾信心,积极投入康复训练。在第二阶段,潘婷重点针对她的手功能障碍,开展提高手指灵活度的训练,通过捡豆子、手指爬楼梯、系鞋带、持水杯饮水、梳头 等精细动作训练,张梦逐渐能够双手配合,独立完成吃饭、拿水杯喝水、梳头、穿衣、系鞋带、拧螺丝等日常活动。同时,随着运动康复等治疗的推进,她的下肢功能也逐渐恢复,最终能够独立行走。2024 年 1 月,张梦顺利出院,如今已基本回归正常生活 。 同样,61 岁的宋梅(化名)在 2023 年 9 月的一个清晨,准备起床洗漱时,突然发觉自己无法翻身坐起,儿子接到电话后紧急将她送往医院。经检查,宋梅被诊断为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经历脑室外引流术、气管切开术以及术后重症监护后,病情虽逐渐稳定,但遗留意识障碍及右侧肢体瘫痪 。 2023 年 10 月 7 日,宋梅来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医生为她制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师郭蓓蓓对她进行评估后发现,她腰背部核心肌群肌力差,双侧肩关节呈内扣含胸态,右侧上肢深浅感觉功能均减退,右手被判定为 “废用手” ,坐轮椅都无法长时间维持,精神状态极差。 郭蓓蓓先为宋梅进行肩胛带辅助运动训练、上肢粗大运动功能训练以及体位和良肢位的摆放训练,以预防肩关节半脱位,减少肩手综合症的发生。经过一周治疗,宋梅的肩关节及手指关节疼痛感减轻,肩胛异常姿势和肩关节半脱位得到改善,她高兴地向家人和病友展示自己能把手抬起来放在腿上了。身体的好转让宋梅心情愉悦,也更加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 接下来,郭蓓蓓将治疗重点放在改善宋梅的肩肘控制动作以及手部精细动作上,进行作业治疗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三个月后,宋梅慢慢能够独立完成翻身、坐起、吃饭、穿衣等基本日常生活活动。曾经爱美的她,又重新开始化妆打扮,以饱满的状态迎接每一天的治疗。如今,宋梅仍在继续接受治疗,她希望能以更好的状态出院 。 还有 39 岁的刘奇(化名),在 2022 年 12 月打电话时,突然感觉左上肢麻木,随后左半边身体不能动弹,被紧急送往黄陵县当地医院,确诊为 “脑出血”,并接受了 “颅内血肿硬通道穿刺引流术”、“颅骨修复术” 。手术虽顺利,但左侧肢体不能正常活动的状况让他和家人忧心忡忡。 来到西安中医脑病医院后,医生为他制定了个性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康复治疗师石金月对他进行评估,发现他左肩关节明显半脱位,左上肢肌力只有 1 级,腕背伸、抓握、对指均不能,左手被评为 “废用手” 。这一结果对刘奇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陷入了深深的沮丧之中。石金月不断鼓励他,为他制定了周全的康复治疗方案,先预防并发症及继发症,促进主动活动,进行体位及良肢位的摆放训练、肩胛带的辅助运动以及左上肢的粗大运动 。 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刘奇的肌力从 1 级提升到了 3 级,他激动地对石金月说 “康复真的很神奇!” 。此后,刘奇继续坚持康复训练,逐渐可以用左手完成摸头、擦脸、模拟喝水的动作。石金月又增加了姿势控制、手部精细动作、ADL 真实情境模拟等训练。接受康复治疗一个半月,刘奇肢体功能极大改善,已经可以自己端起饭碗吃饭、整理东西 。2023 年 3 月,基本恢复正常的刘奇出院了,石金月为他制定了居家康复计划。4 月,出院 1 个月后的刘奇发来了自己开车的视频,他已成功回归正常生活 。 康复训练:重启手部功能的密码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康复训练对于脑出血后遗症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起着关键作用。那么,具体有哪些康复训练方法呢?在训练过程中又需要注意些什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 (一)常见康复训练方法介绍 运动疗法: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来改善运动功能。对于手部功能障碍的患者,可以进行左上肢关节活动度训练,如屈伸、旋转手腕和手指关节,以防止关节僵硬,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肌肉力量训练,像使用握力器、捏橡皮球等,来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平衡训练则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平衡能力,为手部的正常活动提供稳定的基础 。 物理疗法:利用电疗、光疗、超声波等物理治疗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运动功能。例如,电刺激可以刺激手部肌肉收缩,增强肌肉力量,同时还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温热疗法,如热敷,能使手部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减轻肌肉疼痛和僵硬感 。 作业疗法:主要通过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如穿衣 |
|
来自: ghbv1pzkuxt87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