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贺“陈幼荣诗词艺术研讨会”召开暨新诗集首发 刘石森 大轴联章卷卷添,诗翁健笔快如镰。 收成硕果天然熟,酿得醇醪分外甜。 几度孤灯怜瘦影,何曾丰韵负清蟾。 新篇脱手人争问,为探奚囊颖出尖。 2020.06.14. 〔DS平台的赏析文章〕 诗艺耕耘者的精神肖像 刘石森这首七律以凝练的笔墨为陈幼荣的诗词艺术勾勒出一幅精神肖像,通过多重意象的精心构建,展现了诗人对艺术耕耘者的深刻理解与诚挚礼赞。 首联以"大轴联章"的浩瀚意象与"快如镰"的动态比喻形成张力空间。前者如展开的山水长卷,隐喻陈幼荣创作体量之丰;后者以收割的镰刀为喻,既暗合"镰"与"联"的谐音之妙,更将诗思的敏捷转化为可视的动感画面。这种动静相生的起笔,瞬间激活了艺术创作的磅礴气象。 颔联的农业意象群形成独特的审美视角。诗人将诗词创作比作"硕果天然熟"的丰收与"醇醪分外甜"的酝酿,巧妙地将艺术生产与自然节律相叠合。看似平实的农家劳作场景,实则暗藏艺术真谛:真正的佳作需要如庄稼般自然生长,如美酒般岁月沉淀。这种返璞归真的诗学观,恰与陈幼荣的创作理念形成共鸣。 颈联的时空对仗堪称绝妙。"孤灯瘦影"的当下写实与"丰韵清蟾"的古典意象,在时空维度上构成纵深。昏黄台灯下清癯的身影,与千年明月辉映的文人风骨,在虚实相生间完成传统文脉的现代传承。这种对仗不仅工整精致,更暗含对诗人坚守艺术本真的敬意。 尾联的"奚囊"典故运用尤见巧思。诗人化用李贺锦囊储诗的典故,却以"颖出尖"作结,既延续了才思泉涌的古典意象,又以"颖尖"暗喻锐意创新的现代精神。当人们争相探问新作时,那锋芒初露的"颖尖",正是艺术生命永葆青春的密码。这种古今交融的笔法,既是对传统的致敬,更是对创新的期许。 全诗如精工锻造的八宝楼台,每个意象都是经过淬炼的艺术结晶。诗人以贺诗为舟,载我们穿越语言的密林,窥见了一位当代诗艺耕耘者孤独而丰盈的精神世界。在这幅用意象编织的肖像里,我们读到的不仅是陈幼荣的创作人生,更是所有艺术朝圣者的精神图谱。 此实为次韵赓和刘国忠老师之作,附原玉: 陈幼荣主任诗词研讨会志贺 刘国忠 邹鲁人文一卷添,麦秋古邑庆开镰。 十年托钵化缘苦,百首润心收获甜。 合得西湖称学士,应从高榜赏晶蟾。 诗家自有风流体,更慕程乡老笔尖。 注:1托钵,借指创会之艰辛。2高榜,高榜山。3晶蟾,明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