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酒降低坏胆固醇|哈佛大学最新研究每天1杯酒,死亡风险降20%

 智者1111 2025-04-15 发布于山东
2025年3月12日,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子刊《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适量饮酒与心血管健康的研究论文《年度体检成人群体饮酒习惯改变后的血脂水平变化研究/Lipid Profiles After Changes in Alcohol Consumption Among Adults Undergoing Annual Checkups》。这项覆盖超5万名日本人、长达10年追踪的大型研究显示:适量喝酒可以降低“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提高“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一旦戒酒,坏胆固醇则上升,好胆固醇下降
图片
图1《年度体检成人群体饮酒习惯改变后的血脂水平变化研究》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被广泛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因为它在血管壁上的积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被称为“坏胆固醇”。
从“胆固醇”视角探讨喝酒对心血管的影响
这次研究的人数庞大,研究团队选取了2012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在日本东京St.Luke`s国际医院体检中心接受过至少两次健康体检的居民数据。最终,共有57,691名符合条件的参与者(女性占53%)被纳入研究,累计体检记录多达328,676次。
基于上述筛选后的人群,研究团队构建了两个队列用于分析喝酒行为改变对“坏胆固醇”LDL-C和“好胆固醇”HDL-C水平的长期影响。队列1聚焦于喝酒行为的开始,队列2则关注于戒酒行为。
坏胆固醇与心梗、脑梗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心血管疾病的核心问题,脑中风、脑梗、心梗、猝死、冠心病,这些可怕的疾病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动脉斑块
动脉斑块是个体动脉粥样硬化的标志物,主要成分来源则是“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动脉粥样硬化属于无症状性,血管狭窄50%以下无体感,斑块具有随机性破裂特征,一旦破裂血栓形成就发生脑梗、心肌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是人类第一健康杀手,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第一死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2023年全球约2010万多人死于心血管疾病。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排第一,每5人死亡就有2人死于心血管疾病。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人脑中风发病风险39.9%,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2019的数据,2019年中国脑中风的发病人数为390万,脑中风每年死亡230万人,心梗猝死每年50-100万人。
图片
图2 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
喝酒降低坏胆固醇并提升好胆固醇
“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导致动脉斑块的堆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则通过将血管壁中多余的胆固醇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和排泄,从而减少胆固醇在血管壁的沉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形象讲它是“血管清道夫”,被称为“好胆固醇”
哈佛大学研究团队显示,喝酒可以降低坏胆固醇水平,提升好胆固醇的水平。
研究人员首先锁定开始喝酒的人群(队列1),观察每天喝1杯酒对血脂造成什么影响。
1个标准杯的酒定义为10g纯酒精。
酒类
酒精度
酒量
1瓶啤酒
酒精度数为3.5%
约350-500mL
1杯红酒
酒精度数为13%
约150mL
1小盅烈酒
酒精度数为40%
约50mL
研究发现(图3),刚开始喝酒的人,坏胆固醇LDL-C)下降了,好胆固醇HDL-C)上升了,结果是不是令人意外。
图片
图3 每天1杯酒:“好胆固醇”与“坏胆固醇”变化
图3 数据显示无论喝啤酒、葡萄酒还是烈性酒,都会改善胆固醇水平,葡萄酒收益最好
喝酒量对坏胆固醇与好胆固醇的影响
图片

图4 喝酒量带来“好胆固醇”、“坏胆固醇”变化

对比不喝酒人群,每天喝酒带来胆固醇变化:
每天喝酒量
“坏胆固醇”(LDL-C)
“好胆固醇”(HDL-C)
<1.5
平均下降0.85mg/dL
平均上升0.58mg/dL
1.5-3
平均下降4.40mg/dL
平均上升2.49mg/dL
≥3杯
平均降7.44 mg/dL
平均涨了6.12mg/dL
戒酒后坏胆固醇上升、好胆固醇下降
图片
图5 戒酒后坏胆固醇与好胆固醇变化
图5 戒酒后“坏胆固醇”/LDL-C上升,“好胆固醇”/HDL-C下降这种趋势也不取决于酒的种类。
研究人员将戒酒前的饮酒量划分为三个层级,研究发现:戒酒后胆固醇的变化程度与之前喝酒量有关,图6。
图片
图6 戒酒坏胆固醇与好胆固醇变化值
与每天保持相同喝酒量者相比,戒酒后胆固醇变化值
对比每天喝酒量人群
戒酒后“坏胆固醇”(LDL-C)
戒酒后“好胆固醇”(HDL-C)
<1.5
平均上升1.10mg/dL
平均下降1.25mg/dL
1.5-3
略微下降3.71mg/dL
平均下降3.35mg/dL
≥3
飙升6.53 mg/dL骤降5.65mg/dL
这项研究显示,开始喝酒的人,“坏胆固醇”/LDL-C有所下降,而“好胆固醇”/HDL-C则上升;一旦戒酒,这两个胆固醇指标朝着相反方向变化,“坏胆固醇”/LDL-C上升、“好胆固醇”/HDL-C下降,并且这种变化还呈现出剂量-反应关系
“坏胆固醇”LDL-C上升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带来心血管疾病风险。

喝酒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

2023年6月12日,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了另一项研究《 Reduced Stress-Related Neural Network Activit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Cardiovascular Risk》研究论文,相比不喝酒或极少喝酒(每周少于1杯)的人,轻度到中度饮酒者(每周1至14杯)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要低22%。

大脑成像数据显示,饮酒与大脑压力信号之间存在 U 型关系。与不喝或少量饮酒相比,轻-中度饮酒者的杏仁核的压力信号减少,杏仁核是与压力反应相关的大脑区域。而大量饮酒则不会降低压力信号。

研究人员又分析了这些参与者的心血管事件史,发现轻-中度饮酒者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较少。

这次适量饮酒降低“坏胆固醇”/LDL-C水平并提升“好胆固醇”/HDL-C水平的研究,让喝酒有益心血管健康有了临床医学基础。
喝酒降低坏胆固醇的意义
喝酒降低“坏胆固醇”LDL-C意味着可以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降低动脉斑块的堆积速度。
人体最危险、致命的斑块是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斑块。颈动脉斑块是脑中风的第一元凶,50-75%的脑中风与它有关;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带来心肌梗死和猝死。
由于相同的病理机制,颈动脉斑块与颈动脉斑块基本同步发展。颈动脉被很多医生称为“反映心脏冠状动脉血管情况的'窗口’”。有研究数据显示:颈动脉狭窄率≥40%的患者,100%同时存在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颈动脉狭窄率<40%的患者,91.7%同时存在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
根据《柳叶刀》数据,45岁以上的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接近80%。在中国,颈动脉斑块的患病人数高达2亿。
建议40岁以上的酒友,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查看有没有颈动脉斑块。
高血压人群谨慎喝酒
有研究人员强调不建议使用酒精来降低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风险。高血压人群谨慎喝酒,酒精进入体内后,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从而使血压在短时间内显著上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血压波动可能引发头晕、头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动脉斑块破裂、脑出血与心肌梗死风险。
如何喝适量喝一杯酒
以国际标准红酒杯为例,每次倒酒适量为6盎司,‌6盎司葡萄酒约等于170.5毫升(英制)或177毫升(美制)‌。下图各种杯型参考倒酒量。
图片
图7 各种酒杯的6盎司酒液位置
公众在全面了解饮酒与健康之间种种利害关系之后,可以做出明智和健康的选择。有关酒精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和辩论仍会继续下去。

参考资料:

[1]Suzuki T,Fukui S, Shinozaki T, et al. Lipid Profiles After Changes in Alcohol Consumption Among Adults Undergoing Annual Checkups. JAMA Netw Open. 2025;8(3):e250583.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5.0583

[2]Tian Y, Liu J, Zhao Y, Jiang N, Liu X, Zhao G, Wang X.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US adults: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Med. 2023 Jun 7;21(1):208. doi: 10.1186/s12916-023-02907-6. PMID: 37286970; PMCID: PMC10249162.

[3] Mezue K, Osborne MT, Abohashem S, Zureigat H, Gharios C, Grewal SS, Radfar A, Cardeiro A, Abbasi T, Choi KW, Fayad ZA, Smoller JW, Rosovsky R, Shin L, Pitman R, Tawakol A. Reduced Stress-Related Neural Network Activity Mediates the Effect of Alcohol on Cardiovascular Risk. J Am Coll Cardiol. 2023 Jun 20;81(24):2315-2325. doi: 10.1016/j.jacc.2023.04.015. PMID: 37316112; PMCID: PMC103338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