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7】倪海厦《神农本草经》视频文字整理——12禹余粮、13太一余粮、208栀子、210枳实

 香茶雅趣 2025-04-15 发布于山东

十二、禹余粮

【本经原文】味甘寒,主咳逆寒热烦满,痢赤白,血闭,癥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

【产地】产于山岛或是池泽,乃石中黄粉。

【性味】味甘寒,无毒。

【主治】禹余粮为固补下焦要药,主治滑泄下血,血闭血虚,四肢虚而不仁,崩露赤白。

【别录】疗小腹痛结烦疼。

【甄权】主崩中。

【大明】治邪气及骨节疼,四肢不仁,痔露等疾,久服耐寒暑。

【灵胎】除热燥湿,止利消瘀。

【用量】入煎剂钱半至三钱,水飞用五分至一钱。

【禁忌】重可去怯,故为镇纳固补之剂,下焦有实热者忌,虚者良。

【倪注】此药多使用于下脓血利不止,常与赤石脂同用。

【炮制】拣去杂质,刷去灰尘,捣碎,置铁锅内,煅透,趁热倒入醋渍淬,取出,晒干,研粉即得。

【容川】是石谷中之土质,又具涩性,故以填涩胃肠,甘而微咸,甘能补正以止利,咸能入肾以涩精。

禹余粮又叫禹粮石。传说这是大禹治水的时候吃东西掉下来的,就变成这个石头,就叫禹粮石,这是传说。

禹粮石是石中的黄粉,石头外面是灰色的,里面是黄的,这个到处都有,有的在河边。有些石头很硬打不碎,有的石头很软,一打里面是黄的,有的是象泥土一样有沙子,那就是禹余粮。禹余粮是可以吃的。最主要是治赤白血痢,大便下血,血下很多。它是寒性的药,一般用在热痢的时候。它非常的涩,所以用它来做涩剂来止痢。没事你吃个禹余粮,一吃就变成便秘了,因为吃太涩了。人家是水太多、下痢很严重用禹余粮去止痢,很有名的赤石脂、禹余粮汤方是止痢用的。中医很好玩,有时候一个人下痢了,我们开止痢的药,不好就利小便,水从小便导掉还下痢就用涩剂,我们有很多方法来止痢,不然的话,一天跑三四十次厕所受不了。

禹余粮是甘平无毒的,是固下焦的药,所以下焦虚统统可以用禹余粮。甚至有些固精的药固不住,精往外散,也可以用禹余粮来固它,它后面讲滑泄下血、大肠炎等等,统统可以用它。禹余粮,经方用的很多,尤其肠胃方面下痢不止的时候用的很多,所以这个药一定要会用。唐容川说是石谷中的土质,它具有涩性,所以能够填涩肠胃,甘而微咸。诸位这个时候要注意了,《神农本草经》会不会读就在这个地方, 微咸和重咸不一样:我们用到重咸的药是攻里面的坚,就是肿瘤、硬块、癌症用重咸的药;微咸的药跟重咸的药不一样,微咸的药“咸能入肾”来涩精。咸味的是入肾,所以吃盐巴吃一点儿就好,不要吃太多,过食咸味绝对伤身。但不吃盐也不行,很多人水肿就是因为不吃盐造成的,因为水利不出来,所以一定要放一点盐。这个盐当然指的是海盐,神农本草经上千年以来的东西,什么人工盐从来没听过,所以以当时的背景为主。四川岩盐、岩石里面的、井盐、青海的青盐、东南沿岸一带的海盐统统可以用。买盐千万不要买错了,我讲的此盐非彼盐,不是精炼盐。

用药有些禁忌:所有药质重的药,像金石类的药,它的质都很重。质重可以去怯,一个人的焦虑、担忧、害怕,我们用质重的药,比如说牡蛎(以后后面还会介绍越多像金石类的药,都有这个功能),它是“镇纳固补”的药物,如果有实热的时候都不可以用,虚的时候用最好。实热比如便秘,“老师,中医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真是很难了解”,一点都不难了解,我慢慢用例子举给你听。本草经讲完后,就已经帮你打下读《伤寒》、《金匮》的基础。

什么是实热?不知道什么是实热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药不可以用。简单说“实就是有东西”:大便堵到了,一大堆大便堵在里面。实分表、里。表有实,实就是有了、固定住了、存在的东西,观念是这样子想。什么叫做表实?“表”就是皮肤,“实”就是毛孔闭锁,没有办法挣开来,结果汗在皮肤下面要透发却透发不出来,这就是表实。里实代表里面有东西,大便堵到了出不来、便秘。

“实”又分寒跟热,寒跟热名字不一样,定义也不一样。所谓寒就是冷,你冬天跑到齐齐哈尔去看,马路上一个人都没有,这是寒。南方一大票人在海边,这是热。代表寒症是不动的、静止状态的。所以一个人的肠子完全没有蠕动就定为寒,有蠕动又排不出来就是实热。了解我的意思吧?为什么要下实热这种定义?很简单,因为有的药是去实的,有的药是去热的。如果你判定他是实热,就要把去实的药和去热的药放在一起给他,才会药到病除。禹余粮实热者禁用,禹余粮是涩剂,病人本来大便就堵到,开禹余粮给他吃会堵得更厉害,所以这种基本的概念要有。谈到便秘再分析给你:大肠堵到是实,所以你看芒硝那一篇“大便如鞭”,大肠都很宽,有大便堵到,一粒一粒像石头一样很硬,丢到马桶里冲不下去,丢到墙上会弹回来,像弹珠那么硬,形容地一点都不过。很大一颗,通过肛门的时候痛得要死,这就是实!正因为这么硬,把大肠填得只有中间一小点地方可以通过过,所以排大便的时候,排得像铅笔一样,像鞭子一样很长一条,这是要用芒硝的时候,芒硝来攻坚。还有一种坚,大便硬成一个整体,大肠几乎整个堵到了,只有旁边一圈有点缝隙可以通过,而水是无孔不入的,所以这个人只下痢,一天跑个二、三十次厕所都是水,一压肚子痛的要死,这是便秘造成的下痢,这种情形和“大便如鞭”,统统是里面有坚硬的东西在里面,正是需要使用芒硝攻坚的时候。“您的下痢是因为便秘造成的”,会讲这种话,只有有经验的中医师才可以讲的出来。我常常使用芒硝,跟病人一讲完,病人就“真的吗?”对呀 ,我开大承气给他回去吃,攻下出来,把坚硬的统统清出来以后下痢就好了。这种都属于坚,攻坚我们要用芒硝,上面两种情形统统被称为实而且是热。

肠子不蠕动就是寒症,怎么知道它没有蠕动?用推理的方法:小肠是火,大肠是金,金里有水,金生水,当火在下面烧的时候大肠的水会气化出去,通过三焦到肺部去。如果是热症,水的津液就会丧失掉、热掉,太热津液就没了,小便的颜色就会变得很浓稠,呈黄色的,所以治疗便秘的时候问他小便是什么颜色?“黄色”,就热。如果便秘 10 天没出来,问他小便什么颜色?“白色”,白色是寒,里面是冷的,所以你从小便的颜色也可以判断他是寒还是热。

如果是寒实,就要配合去寒的药和去实的药。 如果是热实就要配合去热的药和去实的药,去实的药是一样的, 可能你用大黄是相同的东西, 但是去热的药和去寒的药是完全相反的药,这样才能治好便秘嘛。光是一个便秘,我这样分析你们就有一个概念了。你想想看这只是其一,我还没讲完,我们有七种处方来治疗便秘,西医只有一个, 就是通便剂,你说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因为中医的生理解剖学非常完整, 所以我们不需要去照X光,不需要去拍片,马上就知道你要吃什么药,而且把你治好。你说西医有那么多的片子弄出来,还直肠镜进去看半天,那么简单的便秘还没治好,你说会治好大肠癌?懂不懂我意思?不可能嘛,那不是笑话?小孩还不会走路就说“我会跑”……常识要有。为什么说禁忌有“下焦实热者忌,虚者良”?现在你知道了。

十三、太一余粮

【本经原文】味甘平,主治咳逆上气,症瘕血闭,漏下除邪气,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生泰山上,石如甲,甲中有白,白中有黄如鸡子黄色,又名太乙余粮,与禹余粮同,唯质较佳者。

【抱朴子·金丹篇】灵丹经用丹砂雄黄雌黄石硫磺曾青矾石戎盐太一余粮,亦用六一泥及神室祭蘸合之三十六日成。

太一余粮这个药的用途跟禹余粮石用途差不多,所以我常常会用禹余粮和禹余粮石,两个是一样的,你们同时可以写,我故意这样反过来,来回反复叫你们知道是一样,不要那么死脑筋,非要写禹余粮。禹粮石叫什么我心里知道我就是不认识它,也不要那么固执。本经的原文“治咳逆上气”,质重的药,像金石类的药,他咳气、气往上走,金石类的药都可以把气往下压,金石类的药本来就这样子,目的是往下走。

很多练功夫的人,很喜欢躲到山洞里面,没事就采石钟乳来吃,到云石洞里,很多石钟乳被硫磺烤熟了,他就吃很多石头,然后修身练功夫,让他的真气往下走,能长寿。因为石头吃得很多,跑出来人长得就像石头,所以他没有皱纹,看起来很年轻,久服“似神仙”嘛。《神农本草经》就这样来的。你看吃下“久服耐寒暑不饥,轻身飞行千里神仙。”为什么能轻身飞行?这不是真的去飞,意思是那种人在山里面每天吃这个,这是他的主食,他还在山里活动跑来跑去,就好像麝、鹿,它每天都在那边练,你怎么追都追不到它。“太一余粮与禹余粮同,唯质较佳者”,太一余粮品质比较鲜黄,禹余粮石比较暗黄一点,功能差不多。

产禹余粮石的地方比较多,甚至台湾很多河渠都有,河边石头打一打,外面是石头里面是咖啡色的就是禹余粮石,都可以用。

再看【抱朴子·金丹篇】,我都把它列进来,所以我们把很多书综合在一起,里面炼丹过去怎么炼的,有取用到金石之类的药,抱朴子最喜欢用金石类的东西,因为他想去做神仙嘛。



二〇八、栀子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生川谷。一名木丹。

【产地】处处有之,我国南方及四川尤多产,实又名卮子盖象卮形也。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栀子为泻火要药,主五内邪气时热,心烦懊憹,泻三焦火,清胃脕血,治五种黄病,通小便,解消渴。

【别录】疗目赤热疮,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

【甄权】去热毒风,除时疾热,解五种黄病,利五淋,通小便,解消渴,明目,主中恶,杀蟅虫毒。

【元素】治心烦懊憹不得眠,脐下血滞而小便不利。

【丹溪】泻三焦火,清胃脕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容川】栀子味苦象心包。故能泻心包之火。性苦寒,有皮膈,象心包,内之子赤,正属心之色,其花色白,当属肺金,结子成赤,当属心火,是为从肺入心,正治心中烦热之药。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以制节心火之太过,栀子花白子赤,正是以肺金而归制心火也,故仲景治心中懊憹必用栀子豆豉汤。

【药征】主治心烦也,旁治发黄。

【灵胎】清胃热,泻肺火。

【用量】普通一钱至三钱。

【禁忌】凡脾胃虚弱,血虚发热,心肺无邪热,小便闭由膀胱气虚,均忌。

大家知道栀子花很漂亮,很香。栀子是去热的药,味道很苦,非常苦。“味苦,性寒”,药性是寒凉的,换句话说热症会用到它,所以栀子是泻火的要药。张仲景用栀子用得也很多,它主“五内邪气”,治五脏内部的邪热,出现热症时,心烦、心中懊憹,“三焦火”很旺、里面有热症,还有“清胃脕的血,治五种黄病”,发黄,只要热症,通通可以使用栀子,所以我们用栀子去黄很有名,是去黄的专剂。

《别录》说治疗眼睛红赤、热疮,所以热症都可以用。甄权说“杀蟅虫的毒”,蟅虫是一种中药,我们后面会介绍到。“解五种黄病”,所以发黄,小便黄,身体里面的黄,黄疸,胆堵塞到或是肝炎都会使用到。刘元素说“治心烦懊憹不得眠”,所以热症产生的失眠都会使用到栀子。朱丹溪说“泻三焦的火,清胃热”都可以。唐容川说“栀子味苦长得象心包”,栀子拿起来看看,一个个象心包一样,圆圆的,红红的,所以“能泻心包的火”,心包和三焦是表里,它的性是苦寒的,还有“皮膈象心包”,所以“正治心中烦热”。如果你的祖母或者谁晚上很烦睡不着,你就要想到栀子,栀子可以除烦,吃下去人很开心就睡去了,虚热除烦。“心是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来节制心火之太过”,所以人身上的热我前面一再告诫诸位:心脏不断的搏动产生的热,这个热气是往上升的,肺是相傅之官来制节它,所以肺和心两个关系很好的时候,肺就可以把心脏的热往下导,让这个热进入小肠。如果肺的津液不够,心的热往上走的时候,心火太盛,这时候就会懊憹、产生心烦,这是用栀子的时候,用肺金来制心火。张仲景治心中懊憹用栀子豆豉汤,过去,栀子豆豉汤不单单治心中懊憹,还有大病、刚生完重病……你给病人治病通通好了,“奇怪?这个病人什么都好了,就是睡觉睡不好。”就用栀子豆豉汤,所以一般来说大病初愈之后的失眠也会用到栀子豆豉、豆豉汤。《药征》说它“主治心烦,旁治发黄”,《药征》讲得很简单,其实越简单的话越正确,因为言简纲中,几句话讲完了,所以你只要记得心中很烦就用栀子,旁治身体发黄。徐灵胎讲得很好,专门“清胃热,能够泻肺火”,肺火太盛时,这个肺火就来自心火,都可以使用栀子,1钱到3钱都没关系。栀子很苦。

二一0、枳实

【本经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肤中,如麻豆苦痒,除寒热结,止利,长肌肉,利五脏,益气轻身。生川泽。

【产地】产陕西河南等地,周礼有云,橘逾淮而为枳,即此是也,其实成熟时,早采者为枳实,皮厚而中坚;晚采者为枳壳,皮薄而中虚,皆入药。

【性味】味苦,性寒,无毒。

【主治】枳实为破气行痰要药,主破结实,消胀满,治胸胁痰癖,心下痞痛,消食散血,去胃中湿热。

【别录】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胁风痛,安胃气,止溏泄,明目。

【甄权】解伤寒结胸,主上气喘咳,肾内伤冷,阴痿而有气加而用之。

【元素】消食,散败血,破积坚,去胃中湿热。

【药征】主治结实之毒,旁治胸满胸痹,腹满腹痛。

【用量】普通八分至二钱。

【禁忌】肺气虚弱,脾胃虚,中气不运,而痰壅喘急,咳嗽不因风寒入肺气壅,及咳嗽阴虚火炎,与一概胎前产后,均忌。

【容川】枳壳为木实,有木之质,木能疏土,故归脾胃,其味比厚朴轻,故理胃气。

枳实是经方的用药,经方用得很多,在治疗心脏病、大便便秘、阳明症的时候都会用到枳实。枳实长的样子就象小桔子,然后切片。产地在陕西、河南。这个桔子树过了淮河往北都叫枳,以南就是桔子。所以陈皮、枳子只是同一个桔类科。它的果实刚开始想成熟、还是绿色的时侯采下来,它皮厚而中坚,因为还没完全成熟。等到“晚采者为枳壳,皮薄而中虚。”枳实、枳壳都可以入药。《本经》的原文:“味苦、寒、无毒,治大风在皮中,如麻豆苦痒、出汗热结、止利”等等,这个诸位看看就好。

张仲景用枳实用得非常神妙。枳实是味苦,性寒。枳实长的样子就像桔子一样,切下来一片一片的,烤干后有一个一个凹洞,里面都没了嘛。枳实长的样子就象心脏、里面像心室,所以在治疗胸痞、胸闷、心脏病的时侯,都会使用到枳实。主治:枳实最主要是能够破气、行痰的要药,主“破结实、消胀满,治胸肋痰痹,心下痞痛消积散解,去胃中湿热。”很多心脏病的人,胸中都有痰,胸里面、喉咙里面都有痰,所以一再咳、痰很多的时侯,我们都用到枳实。胸闷时,行气能够行痰,能够破气,所以张仲景在处方的时侯,遇到病人只要胸满、胸腔里面胀满、胸很闷,都会用到枳实,因为枳实破气行痰。很多痰饮会造成心脏病的,所以美国的最新研究报告说,高胆固醇并不可怕,influmation比胆固醇更可怕,讲的就是这个痰饮,湿痰,就用枳实。

甄权说“伤寒结胸,上气喘咳”都可以使用,诸位胸腔气满、胀满的时侯,通通都可以使用枳实。心和小肠是表里,所以当用枳实疏通心气、痰去掉的时侯,心气就会往下走进入小肠,小肠蠕动就会回来,所以张仲景在让小肠蠕动恢复的时侯会加枳实下去。经方里面以后会遇到承气汤,小承气、大承气汤都会用到枳实,就是因为它能够疏导心气,心和小肠相表里,所以枳实一下去,小肠蠕动的速度就会回来。

枳实你可以用一钱、两钱都没关系,因为他的药质很轻。唐容川讲“枳壳为木实,有木之质,木能疏土”,所以故归脾,味道比厚朴稍微轻一点,所以它理胃气。枳壳和厚朴有点差异就在这个地方。一个是厚朴的理脾,枳壳是理胃。枳壳和枳实实际上是一个早采收、一个是晚采收,是相同的一个果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