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不藏阳的危象

 蓦然回首的思念 2025-04-16 发布于内蒙古

​第三节:冬不藏阳的危象 

我在哈拉苏卫生室工作期间,有一年的冬天,我一位同学的父亲,近日总是头晕,头痛,而且血压一直偏高,这本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可我却发现,老爷子却是满面的红光,显得非常地健康。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老爷子面上的红光,总给人有一种虚浮感,如同喝醉酒一样,除此之外,身体别无不适。

祖国医学认为,这是人身体中的肾阳不能够潜藏,阳不在其位,而上浮于头面的一种危险之象。我临走时告诉我的同学说:

“你的父亲,怕是要有脑出血的迹象,你要有个心里准备。”

我的同学听完了我的话后,点了点头,意思是他知道了。后来听他家的邻居说,第二天,他们便找大夫打了几个点滴以后就好了。谁知过了一个礼拜后,同学的父亲竟真的得了脑出血,送到医院时,人已经不行了。 

我们知道,冬天自然万物都在修养生息,身体也在闭藏着阳气,冬天的阳气如果闭藏得好,来年的春生夏长才有足够的能量啊,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人体的疾病就会增多。冬天闭藏阳气,就是在养人体的命根子,也就是肾中的真阳。特别是老年人,冬天更应该注意,不让真阳上浮。阳气不能很好的闭藏,会以火的形式表现出来。中老年人如果看上去满面红光,感觉心跳比较快,睡觉失眠,出汗,性情暴躁,下肢肿,下肢沉重,这些都是阳气闭藏不好的表现。 如果您这个时候还是满面红光,阳气往头面部跑,不能潜藏,这是夏天的象啊,冬天现夏天的象,这是逆症,不是好事,要防止突发疾病的出现。 

刘力红老师在《思考中医》一书中,也讲到这样的事情: 

“夏天的脉是洪脉,又叫钩脉。夏天为什么会出现洪脉呢?夏天时候的阳气在方向上还是像春天那样,是春日的继续。阳气升发,向上向外。但是,夏天这个时候阴寒已经退了,束缚的因素没有了,脉气就像完全张开的翅膀,很自在很逍遥地飞翔。所以,这个时候的脉就是洪脉。夏天见到这个脉,这叫应时脉。如果其他时间也出现这个脉,这就是非时之脉。 

现在给大家讲一个我师父当年的病案,大概在1982年的冬天,先师到铁路的一个朋友家赴宴。 饭前,应朋友的要求为她的父亲诊脉,诊脉过后先师没说什么,等把饭吃好,先师的朋友送他出门的时候,先师才跟她讲:你父亲的身体要注意,不然的话,明年夏天就会出大问题。朋友听到先师的这番话,心里很紧张。因为她亲眼见过先师的一些预言后来都兑了现。所以,迫不及待地问有什么办法可想。先师当时开了一张处方,用的只有两味药,一味生石膏,一味苏木。熬水以后当茶饮。 为什么开这两味药呢?当时是冬天,而冬天摸到的却是一个夏天的洪脉。(冬见心而不治。)这个时候阳气正在收藏,不应该出现这个洪脉,出现了说明一定有问题。在收藏的时候,还有一个天地的因 素在束缚这个脉气。在这样的时候你都会出现这个脉,而一旦到了夏天,这样的因素没有了,那不火山爆发?所以,先师断定夏天肯定会出问题。这个脉在伤寒里也叫阳明脉,阳明病当然可以用白虎汤。所以,我师父开的不过是白虎汤的变方,是更简单的方。 送走师父后,回到家她就跟父亲说:李医生说您应该吃一些中药调理,这样会对身体有好处。 可是她的父亲是一位老干部,很固执,并且刚刚做过全面体检,什么问题也没有,吃什么药呢?所以,就没有做理会。到了夏天,大概是七月份的时候,突然脑溢血,送医院抢救,不到一个星期就死了。这个病例给我的印象很深,认识到脉是很有作用的,把握好了,确实可以知道疾病,预防疾病。但是,我们很多中医只相信 CT,只相信核磁共振,偏偏不信这个脉象。”


阴云四合日光微, 

转瞬真龙便欲飞。 

识得方名封髓意, 

何忧大地不春归。 

这是《郑钦安医书阐释 》一书中的一首诗,说的是三才封髓丹,用于治疗阴邪上干清 道,元阳将欲从目而脱之危候,法宜收纳阳光,仍返其宅,方用三才封髓丹。 

封髓丹:黄柏一两 ,砂仁七钱, 甘草三钱炙。

用药意解,按封髓丹一方,乃纳气归肾之法,亦上、中、下并补之方也。夫黄柏味苦入心,禀天冬寒水之气而入肾,色黄而入脾,脾也者,调和水火之枢也,独此一味, 三才之义已具。况西砂辛温,能纳五脏之气而归肾,甘草调和上下,又能伏火, 真火伏藏,则人身之根蒂永固,故曰封髓。其中更有至妙者,黄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能化阴。西砂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阳。阴阳合化,交会中宫, 则水火既济,而三才之道,其在斯矣。此一方不可轻视,立方之意重在调和水火,故以至平至常之药,而有至神至妙之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