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归脾汤能“七十二变”,有证就有方,灵活加减治病解难

 指禅李的收藏 2025-04-16 发布于山东

归脾汤由10味药组成,组方药材数量属于中等规模,但就是靠这10个药材,跻身中医临床“十大名方”行列。其配伍为:

党参+炙黄芪为君药,两个药材都是健脾、补脾的大将,还能益气固表。

白术+茯神+龙眼肉为臣药,燥湿、养心、养脾胃。

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为佐药,养血、安神、理气。

炙甘草为使药,引药入脾及胃,调和诸药。

方剂里,党参、黄芪、白术补气,当归、远志、龙眼肉、酸枣仁补血,木香防滋腻,且药材入心入脾为主,心脾同治,气血双补。

归脾汤之名称,“归”是回归的含义,“脾”是核心病位,“汤”是荡涤速效的体现。方剂名称含义是:引气血回归于脾脏,使脾的运化、统血功能恢复正常,思劳过度伤心脾,惊悸盗汗食少、妇科男科等均适用,舌象多见于舌淡苔薄,脉细缓。

脾是中医里“后天之本”,身体里“能干活”和“能话事”、“能协调”的主力脏腑,五行属土,可运化水液、升清益阳、统摄血脉,实际上是气血生化之源,与胃互表,喜燥恶湿,临床上只要有血、气、痰、湿等问题,一定要从脾身上找原因。

归脾汤以脾为基本调理对象,促运化、利升清、助统血,它的特点主要有“5个杂”

1、出身杂,据考证,归脾汤最早记载于宋代名医严用和的《济生方》,最初共8味药,再向上溯源,有医家认为是受《金匮要略》肾气丸的影响而成方。到了元朝,《世医得效方》进一步改良剂量,方剂统血之力更强;到了明代,《校注妇人良方》添加了当归和远志,沿用至今,现代还制成“归脾丸”。

2、归类杂,从方剂属性看,属于补益剂,也有人归类于理血剂;从功效看,是气血双补剂;从脏腑看,心脾同调,益肾和胃利肝胆。无论哪一种归类,都说明归脾汤用途广泛,治病能“七十二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