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绍武三部六病学说的脉象观

 厚朴康德 2025-04-16 发布于山东

一、基础脉

基础脉分七类十四种,根据脉象形成的机制和临床脉象的变化,平(切)脉时要注意七个方面:

1、长度

以等身寸量之,正常人脉长一寸九分。按脉时上不盈寸,下不及尺者,叫做短脉,主夭;反之,如寸尺两端有余和缓者,为长脉,主寿。

2、宽度

正常寸口脉宽,以等身寸量之,为1/10—2/10寸。平(切)脉时,宽度以巨、细分。超出正常宽度1/2叫巨脉;仅占正常脉之宽1/3时,称为细脉。巨脉主气盛,细脉主血虚。

3、深度

脉之深浅以浮、沉分。轻取明显,按之稍减,称为浮脉;轻取不显,重按而明显,称为沉脉。浮主病在表,常为外感病;沉脉主病在里,常为内脏病。

4、硬度

脉之硬度则以弦、软分。紧而弹性差者谓之弦脉;柔而弹性好者谓之软。硬度是血管弹性的反应。弦脉主病久,软脉主病近,或为正常。

5、频率

平(切)脉时,频率以迟、数分。一息四至以下为迟;一息五至以上为数。数脉主热,主病进;迟脉主寒,主病退。临床要结合具体情况并观察心脏的功能状态而确定脉率意义。

6、充盈度

脉之充盈度,以虚、实分。主要根据脉管内血液量的充盈状态而区分。脉管内的血液充实有力谓之实脉;瘪而无力谓之虚脉。实脉主病实,虚脉主血虚。

7、节律

脉的节律以常脉、涩脉分。主要观察脉跳动的是否规律。脉跳动规整,无明显停者,称为常脉,或曰脉平;若表现为“叁、伍不调”,即脉跳大小不等,有力无力不等,快慢不等谓之涩脉,提示心脏功能性变化与器质性病变。

上述七类十四脉是单纯脉,各代表着一个方面。医生按脉时,心中必须安静,对每个患者就诊切脉时,都要仔细辨出这七个方面的不同情况。

二、复合脉

复合脉是临床诊断中常遇到的脉象。病者的脉象多为复合脉,单一脉较为少见。复合脉中,凡是七类基础脉中,除自身对立的脉相不能相合外,七个基础脉的任何一类都可以和其他种脉象相复合,现举出十余种复合脉,供大家参考,从中得出一般规律,以通过脉象对病证有所了解。

1、洪脉

洪脉是浮脉、巨脉、实脉复合而成。浮为深度,巨为宽度,实为充盈度,脉来若“洪波”之势,主热盛。急性高热患者常见之。

2、滑脉

滑脉由软脉、实脉复合而成。软者,为血管柔软,实脉为充盈度好,脉流利如珠。主热。在妇女怀孕或生殖系统有炎症、肿瘤时也常为滑脉。

3、紧脉

紧脉由弦脉、实脉复合而成。弦为硬度,实为充盈度,脉管有收紧之感。常主寒邪束表。麻黄汤证、大青龙汤证见之。

4、牢脉

牢脉由弦脉、沉脉、实脉复合而成。弦为硬度,实为充盈度,沉为深度,脉如拉紧之胶管,按之不绝。肾性高血压可见此脉。

5、芤脉

芤脉由浮脉、虚脉复合而成。浮为深度,虚为充盈度,脉浮而中空。新失血之人见之。

6、革脉

革脉由弦脉、浮脉、虚脉复合而成。弦为硬度,浮为深度,虚为充盈度,脉硬而中空。主久病血虚。

7、微脉

微脉由细脉、涩脉复合而成。细微宽度,涩为节律。在休克时常见。

8、结脉

结脉由迟脉、涩脉复合而成。迟为速度,涩为节律。在房室传导阻滞时可见。

9、促脉

促脉由数脉、涩脉组成。数为速度,涩为节律。常见于心动过速。

10、濡脉

濡脉由浮脉、细脉、迟脉组成。浮为宽度,细为宽度,迟为速率。常见于体虚之人。

11、弱脉

弱脉由软脉、细脉、虚脉复合而成。软为硬度,细为宽度,虚为充盈度。主病久而气血虚。

12、大脉

大脉由长脉、巨脉复合而成。长为长度,巨为宽度。主气盛。

13、小脉

小脉由短脉、细脉复合而成。短为长度,细为宽度。常为病久气衰。

复合脉可以有几千种,此处仅举常见的几种。脉象对判断人体的正气与病邪的变化有重要的意义,对全面衡量病情,有很大帮助,临证时要细心体会,方不致误人。

三、奇形脉

奇形脉之所谓奇,就是不能完全按上述的基础脉象平(切)之,而形成其特有的形状,奇形脉有病理性奇形脉和生理性奇形脉之分,生理性奇形脉一般在临床无特殊诊断意义;病理性奇形脉对于局部病的诊断和疑难病的认识有重要的意义,病理性奇形脉有时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对治疗起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一)生理性奇形脉

1、双管脉

平(切)脉时,寸口脉初按始觉宽大,仔细体验,方能感觉到有两条动脉血管并行经过桡侧,一般无诊断意义。

2、神门脉

平(切)脉时,寸口无脉,而在神门穴处有动脉通过,叫神门脉,属生理变异,无临床诊断意义。

3、反关脉

平脉时,寸口无脉,脉管从尺部绕至手背侧,其脉搏显而可见,属生理性改变。

4、六阴脉

平寸口脉时,脉搏特别细小,难以摸到,其人表现如常,其人迎、趺阳脉搏动如常人者,称“六阴脉”。此类脉多与反关脉并见,属生理性改变。一般无临床意义。

(二)病理性奇形脉

1、上鱼际脉

平脉时,寸口脉在腕横纹以上可以摸到。甚者脉充皮下,可见其搏动,直达手掌大鱼际,故称”上鱼际脉“。多由肝阳上亢(交感神经亢奋)而致。此脉又命名为”溢脉“。

2、聚关脉

平脉时,寸口部,关脉独大,甚者犹如豆状,搏动明显,高出皮肤,寸尺俱弱,其脉搏显于关部,故称”聚关脉“。多由肝气郁结(迷走神经偏盛)所致。

3、长弦脉

尺脉脉管弦而长,超出尺部向肘后方向延续数寸。脉弦紧有力,多为腹满寒疝所致,根据其长弦程度,常可判断腹满寒疝病变的程度,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4、涩脉

脉膊跳动失去了正常的规律性,表现为“叁伍不调”,即脉之大小不一、快慢不匀、强弱不等。在心脏有器质疾病和功能变化时,常常出现此脉。

5、晃脉

平脉时,脉的搏动与正常人有别,指下之脉有纵行跳动之感,关前一下,关后一下,其脉呈晃动不安之状,称为“晃脉”。多年经验提示这类病者曾受到大的惊吓,有惕惕不安之感。”晃脉“也称为”动脉”。

临床根据病理性脉象,常可帮助医生找到致病的原因,常能把患者隐藏很深的致病因素探出。见其脉可以用其方,均能收到良效,这也是临证时舍证从脉的依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