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之毕姓:祖孙皆进士,父子俱使君

 夜读日思 2025-04-16 发布于黑龙江

图片

「我们的生活,要么读书,

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图片

作者|乔公子 

夜读日思  |  原创出品

图片

第一次知道毕姓,是因为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第二次知道毕姓,是因为大学同学姓毕。今天,我们聊聊毕姓典故。

1

毕姓起源

据乔公子考证,毕姓主要有以下来源:

第一个来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第十五子姬高之后,属于以国名为氏。据说,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西周王朝建立之后,他负责处理那些被商纣王关押的犯人。他采取宽大为怀,平反了不少冤狱,表彰了因直谏受害的功臣,因而名声鹊起。后被周武王姬发封于毕地,也就是今天的陕西长安、咸阳北,渭水南北岸一带,他建立了毕国,为公爵,故而史书多称其为“毕公高”。三千多年前的毕国又称为毕陌、毕原或咸阳原。毕公高的后代叫做毕万,后来在晋国做官,于是封在了魏地,其后代中有改姓为魏氏者,在战国时期成为著名姓氏。仍居于毕国者,遂以国名为姓,称毕氏。在两周的八百七十多年间,周文王的这支毕氏子孙一直显赫于世,并且历代相传,一直相传。毕氏、魏氏同宗同源,皆尊奉毕公高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来源,源于任姓,出自黄帝少子禺阳之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世本》记载:“系自任姓所改。”任姓毕氏远早于姬姓毕氏,为任奚氏同祖。任姓的始祖,许多史籍皆考证位夏王朝时期车正奚仲之后,以王父子字为氏。黄帝少子禺阳受封于任地,也就是在今天的山东济宁。禺阳的裔孙名仲,食采于夏王朝管辖区的奚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承德,史称奚仲。在奚仲的后裔子孙中,有分迁居于毕原,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咸阳,这个分支的族人便以居邑名称为姓氏,改称毕氏,世代相传。

第三个来源,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天的彝族、土家族、苗族、鄂温克族、满族、蒙古族、匈奴族、突厥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毕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毕氏,世代相传。其中,突厥族毕氏比较特殊,他们的特征是身材高大,眉骨突高,双眼睑纹,瞳孔微黄,鼻梁高耸,男人基本都是山羊胡须,十指指纹箕多斗少,甚至十个手指都是簸箕。

诗意毕姓

图片

毕姓,是富有诗意的姓氏,从古至今,很多诗词都有毕字的波澜壮阔、妩媚妖娆。杨万里诗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辛弃疾大气磅礴: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陆游慨叹:南湖可引春畴美,只合躬耕毕此生;黄庭坚送别:城头归乌尾毕逋,春寒啄雪送行车;王守仁与众不同:男婚女嫁多年毕,不待而今学向平;康熙大帝诗曰:秦晋山河巡幸毕,回銮揽辔历新中;乾隆诗曰:齐豫都称麦收毕,渥沾膏泽黍禾滋。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兰字的诗词呢?欢迎留言。

2

毕姓名人


得姓始祖毕公高,他是西周时的开国功臣,周武王姬发同父异母的弟弟。历史上记载,周武王、周成王时期,毕公高担任朝廷执政大臣,具有很高的政治地位,周成王临终时,遗命毕公与召公辅佐周康王继位,周康王命他治理东郊。由于毕公高等人的辅佐,使周成王与周康王时期天下安定,40多年没有使用刑罚,史称“成康之治”。

再说说毕公高的后裔毕万,他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不但是毕姓里杰出的人物,还是战国七雄之一魏国的缔造者,也是魏姓的得姓始祖。他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臣,屡立战功,征灭魏国后受封于魏国,当上了大夫,毕万受封魏地时,晋国掌管占卜的大夫郭偃预言说:“毕万的后代必会昌盛。万,是满数;魏,是巍巍高大的名称。他的后代都成为了名将,传到后代魏斯手中,参与三家分晋,正式成为战国七雄的魏国。


受命于危难之际

重点介绍一下三朝名相毕士安。题目里说的祖孙皆进士里的祖,说的就是他。景德初年,宋真宗倚重的宰相李沆突然病逝,而国家北边的契丹大兵压境,随时可能南下犯宋。形势危急,正是良才效力国家的时机,毕士安受命于危难之际,被委以重任,官拜宰相。据历史记载,“宋兴四十余年,中外几平,文学侍从、言论政事之臣辐凑上前,至论德行,必以公(毕士安)为称首。”

为人正直,知人善任

一天,毕士安上朝,宋真宗说:“我倚仗你来辅佐,但现在多事之秋,你再引荐一个共事的人。”毕士安答道:“做宰相的人,一定是大器,我才能低下,实在不能胜任。寇准兼而具备忠义,长于理断大事,这才是宰相的才能。”真宗微微摇头道:“听说他喜欢强硬,意气用事。”毕士安又回答道:“寇准正直无私,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具有高风亮节,盼望为国牺牲,操持正道憎恨奸邪,像寇准这样的人正是应该任用的人才。”

淡泊清正,谨躬慎行

毕士安殁后,真宗对寇准等人说:“毕士安,善人也,事朕南府、东宫,以至辅相。饬躬慎行,有古人之风,遽此沦没,深可悼惜。”后来王旦为相,面奏真宗皇帝道:“陛下昔日称毕士安清慎如古人,毕士安官至拜相,而四方无田园居所,丧礼还没办完,家里用度已匮乏了,真不负陛下的知遇之恩。”

上面这幅画叫做《溪桥策杖图》,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它的作者,叫做毕良史,他是祖孙皆进士里的孙子,就是孙士安的孙子,不但是南宋进士,还是一位诗人、画家、书法家。他的一生非常传奇,不仅精通古器书画的鉴赏买卖,还是一位专注于文献学的学者。当时的皇上非常器重他,新收复的东明县,他去了以后,把战乱后京城流散的各种古董、古器、书画都搜求回来,献给皇上,皇上特别高兴,从此以后,人们都称赞他为“毕骨董”。

父子俱使君,再说说一对父子,老爸叫毕祖晖,儿子叫毕义云。老爸当上了北魏豳州刺史,儿子当上了北齐兖州刺史。


毕昇的发明,是一套完整的活字版工艺技术,是印刷术由费工费时的雕版印刷进入高效率的活字版印刷时代的标志,具有深远意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为中国印刷术发展中一个根本性的改革,也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毕昇的活字版技术广为传播,是举世公认的用活字印刷的第一人。活字印刷术,对中国和世界文化事业有重大贡献。关于毕昇所创的活字印刷术规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明确记载。

近现代毕姓名人也不少,我们通过图片了解一下他们吧:

【配音大师:毕克】

毕姓郡望堂号

图片

郡望:扶风郡、东平郡、河南郡、河内郡、太原郡。

堂号:扶风堂、东平堂、河南堂、河内堂、太原堂。

3

毕姓你应知道哪些

图片

毕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光彩夺目的姓氏,在宋版《百家姓》中,名列第75位,按照人口排序,名列第131位,总人口达到了150多万人。以毕姓为名的地名有很多:贵州省有个毕节市,全国各地还有,山东省巨野县龙堌镇毕海村,大部分居民都姓毕;毕堂村是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营里镇下辖的行政村;闫各庄镇毕段村1800人,据考证从清朝时期即有记载,为山东昌邑地区迁入,全村只有两个姓,毕和段,且毕姓人口占90%以上;万丰镇有毕桥村、毕楼村;毕矮,原名毕文彩,明末清初人,是兰溪市原女埠镇毕家村人,为兰溪民间传说中的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数百年来在兰溪民间口耳相传,经过不断丰富充实,至民国时在兰溪已家喻户晓。毕家村文化礼堂由原毕家村将毕氏家庙和福厅改建而成。文化礼堂设有毕矮智慧文化馆,是毕家文化礼堂的一大亮点,配有专人宣讲毕矮的故事,吸引了一批一批的游客和各大媒体到该村参观,毕矮智慧文化的影响不断扩大。

此文送给我的毕姓朋友们:毕士鑫、毕悟超、毕尚传、毕伟伟、毕琳琳、毕远鑫、毕欣然,祝福你们群贤毕集、锋芒毕露。

图片

读书的男人未必都是优秀的男人

优秀的男人一定都爱读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