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清战役(上) 1945年1月21日——4月1日,八路军太行军区在道(口)、清(化)铁路南北,与平(北平)、汉(口)铁路之新乡、开封段以西,黄河以北之间广大地区,对日伪军进行的一次进攻性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4年底,党中央毛泽东主席发出“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的指示。45年1月,八路军总部命令太行军区发动道清战役,向南太行山山前平原地区进攻,消灭日伪军,扩大解放区。 道清战役,由太行军区李达司令员担任总指挥, 参战部队有太行第七军分区1团,第八军分区2团、7团,平原分局党校警卫团共4个主力团,辉县、辉嘉、陵川县三个独立营。 战役前,盘踞在道清铁路南北地区的是日军第117师团、伪兴亚巡抚军、庞炳勋伪第5方面军独立第14旅,豫北保安司令张敬忠等部。 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攻取道清铁路以南小董、宁郭两镇为中心,扫除伪军据点。第二阶段,以扫清道清铁路以北地区日伪军据点为主要目标。第三阶段,主要是进占原武、阳武(今原阳)地区,继续扩大战果。 道清战役前 敌我双方形势图 与 道清战役展开区域 地形图 第一阶段 以攻取道清铁路以南的小董村、小高、宁郭镇(现属武陟县)为中心,扫除伪军据点共16处。 1945年1月21日夜,太行军区第7、第8军分区主力部队1团、2团、7团自九里山(修武北)等地南下,越过道清铁路,奔袭小董、宁郭之伪军驻地。激战至次日晨,相继攻克上述两据点,歼灭伪兴亚巡抚军、保安大队及张敬忠部特务大队大部。 尔后,部队主力会同警卫团及地方武装进攻道清路以南、平汉路以西、沁阳以东地区的日伪军。 此时,驻焦作日军第1l7师团第390大队大队长尤角光率一个中队,纠集沁阳、博爱县伪军,分3路出动,合击在大油村、樊庄(现属武陟县)一带的八路军部队。太行军区首长马上调整布署,选其薄弱一路,以3个团的兵力设伏于樊庄地区,当日军进入伏击区时,突然发起冲击,全歼由焦作南犯日军1个中队,仅大队长尤角光只身逃回。毙伤敌120余人,俘日军11人、伪军47人。其余各路日军遭阻击后,纷纷撤回。 战斗至31日为止,先后攻克武阁寨、程封(今都属武陟县)、徐营镇与中和镇(今属获嘉县)等日伪军据点16处。歼灭武陟等县伪军一个大队又三个中队,日军1个中队。 第一阶段结束。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集 : 道清战役(下) 八路军自九里山等地南下,越过道清铁路,奔袭小董、宁郭之伪军地形图。 攻克武阁寨、程封、徐营镇与中和镇敌据点及樊庄伏击战 地形图。 张廷发像 张廷发(1918—2010),福建省沙县人。1933年参加红军。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太行军区参谋处处长、太行军区7军分区司令员。 1955年授于少将军衔。 黄新友像 抗战时期 黄新友(1912.6-1985.10.15),广西百色人。1929年参加红军,30年入党。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参谋长,六八八团团长,太行第四军分区司令员,第八军分区司令员(期间建立了陵川县抗日根据地并扩展到晋东南、焦作地区北部太行山区)。 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 关于道清铁路 新开铁路的那段历史 道清铁路建成于1907年1月的晚清时期,全长150公里,跨浚县、滑县、汲县、新乡、获嘉、修武、河内(古野王今博爱)七县。1938年2月,日军占领豫北地区后为继续南犯,修筑了新(乡)、开(封)铁路,其所用铁轨,为拆除道清铁路道口一段,挪用于新开线建筑,道清铁路新乡以东道口段废除。 日军所修建的新开铁路,后因所架的战时简易黄河桥毁于战火而废用(年月不祥),存在了几年时间。 解放战争后期,中共对道清铁路仅存的西段给予修复通车。解放后,修筑了新乡至焦作铁路,并没有完全与道清铁路西段线相重合。 道清铁路存在了42年左右,成为了历史。 以轿顶山周围为发源地的辉县侯兆川抗日根据地,为新成立的辉嘉县、新乡县和汲县抗日政权输送了干部、兵员、财物。这次道清战役,老区人民出人出物,支援前线。 辉县南太行侯兆川一带抗日根据地抗日斗争历史研讨会 |
|
来自: laoxuesheng > 《辉县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