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熊猫牌,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是熊猫牌电视机。其实南京有个更早的熊猫牌,即南京缝纫机厂生产的熊猫牌缝纫机,也曾令南京人引以为傲。 ![]() ![]() 那个时代缝纫机算是家庭大件了,三转一响之一,地位相当于现在的轿车。 尤其是在家庭妇女眼里,它是最高的宠物,类似于农民家的耕牛。女青年结婚,娘家若能陪嫁一台缝纫机,可谓体面至极。 ![]() ![]() 最初位于中华路140号,即内桥以南,老刘长兴面馆隔壁。1956年由几家私营缝纫机小作坊合并,成立了这家国营企业。 ![]() 该厂所产的熊猫牌缝纫机,很快成为全国知名品牌,走进千家万户。 ![]() ![]() 幸福标配 ![]() 几十年前,我国的物资还较匮乏,人们手头也不宽裕,经常需要自己动手制作衣物和布艺。缝纫机就成了很多家庭的“必需品”。有台缝纫机,对解决一家人的缝缝补补,帮孩子做衣服,或做个窗帘、床单被罩、小挎包之类,功不可没。 ![]() 世界上第一台缝纫机,是1790年在英国诞生的,是一名木工托马斯·山特Thomas Saint发明了缝制皮鞋的手摇缝纫机。之后经过不断变更、改进和提高,形成很多种类。 ![]() 中国的缝纫机领域起初一直被洋货垄断,1927年上海率先推出了“金狮”牌第一台国产缝纫机,1946年更名为“无敌牌”,1966年又改名为“蝴蝶”牌。解放初期上海还造出了蜜蜂牌、飞人牌。 ![]() 各地也都陆续出了各自的缝纫机,如标准牌(西安)、五一牌(天津)、燕牌(北京)、牡丹牌(天津)、飞跃牌(台州)、大桥牌(武汉)、芳华牌(广州)、中捷牌(玉环)、华南牌(广州)、工农牌(青岛)、鹿牌(哈尔滨)…… 南京中华路141号,现在的水游城位置,曾有小小的南京慎昌缝纫机作坊,组装“鹏球牌”缝纫机。1956年在它街对面的140号,解放前是座城隍庙,几家作坊在此合办了一个缝纫机修理合作社,拢共才有20多名员工,资金三千多元。1959年正式建为“南京缝纫机制造厂”,职工增加到165人。资金刚过万,设备也很简陋。与缝纫机厂紧挨着是南京锅厂,后改为工业搪瓷厂,再后被TOTO合并。 ![]() 1961年南京缝纫机厂终于制造出了第一台缝纫机,取名“熊猫牌”。加把力,到1964年时,已能年产缝纫机达1万台。1970年12月建造了新厂房,终于规模大了牛B起来。 那时一直到八十年代,熊猫牌缝纫机120元一台还要工业券,一般双职工家庭要攒大半年的钱才能买一台。缝纫机厂本职工结婚时,厂内会发一张缝纫机购买券当作新婚大礼,妥妥的优越感! ![]() 为了解决部分农村需求,1981年,南京市一商局曾经下发过一个通知,一次性增拨熊猫缝纫机500台给农村,市里一律不留。 ![]() 1981年底,该厂再度扩大规模,搬迁到雨花台区的西云村(现长虹路443号),距离自行车厂和火柴厂很近。 ![]() 1985年,南京缝纫机厂登上了历史高峰,员工达到2000人,年产18万台,年产值过1000多万元,跃居南京轻工系统的“老大”当之无愧。 ![]() ![]() 败走麦城 ![]() 缝纫机厂正当如日中天,然而好像地震一样,一夜之间就发生了跌落。 ![]() 1987年,熊猫牌缝纫机不得不停产了。原因是改开后人们腰包鼓起来了,手头也宽裕了,穿戴也讲究了,衣服都是买现成的不再愿意做了,人们也不再提倡缝缝补补了。 ![]() 市场和消费结构的急剧变化,缝纫机行业退出家庭生活的舞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南京缝纫机厂虽然也生产打毛线用的编织机等,但总体上产品类型单一,不禁风雨,迅速衰落。
![]()
……最后落魄到只能生产日用杂品、油漆涂料,以及美容器等产品。 ![]() 厂名改来改去,结果都没成功,终告破产。 2002年,该厂租赁了雨花西路的办公用房,只有十几个老员工留守,专门为退休、下岗的老职工做一些善后。曾经辉煌一时的企业,背负一身债务和纠纷,最终消失在玄武区珠江路东大影壁的一个小区里。时间可能不太准确,但缝纫机厂跌落的路线没错…… ![]() 如今虽说大多数人家告别了缝纫机,不过偶尔在一些小区的路边还能听到踩机子的“哒哒声”,仍然有个别人修补衣服在用。也有专门将老款脚踏缝纫机改装成电动缝纫机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