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被吸收的过程可能在口腔中就开始,口腔粘膜首先吸收微量酒精;然后通过食管进入到胃中,酒在胃中短暂停留的一段时间内,胃部可吸收10-20%的酒精;接着酒精进入小肠,这里将是酒精进入肝肾肺之前的最后所在地,小肠将会吸收剩余的75-80%的酒精。
酒精吸收后会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大部分进入肝脏,肝脏分解绝大部分酒精;小部分酒精由肠道、膀胱和呼吸排出体外。酒精在肝脏的分解代谢主要依靠两种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酒精的分解代谢过程:第一步:酒精(主要是乙醇)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乙醛;第二步:乙醛在乙醛脱氢酶2的作用下,被转化为乙酸,最后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原南京军区肝病老专家刘国璋等老教授多次强调:醉一次酒,就是患者一次急性肝炎,酒精摄入量(每次超过3两)和持续时间(通常>8年)在酒精性肝病易感人群中,与酒精性肝病的发生、发展成线性正相关。
酒精饮料摄入量(以毫升计算)乘以其酒精含量百分比即可估计酒精摄入量。40%的酒精饮料45ml含酒精18ml。每毫升酒精大约为0.79g。大部分啤酒的酒精含量在2%-7%,大多数葡萄酒的酒精含量10%~15%。一杯355ml(12oz)的啤酒约含5~20g酒精,一杯148ml(5oz)葡萄酒酒精含量12~18g,一杯44ml(1.5oz)烈酒酒精含量约14g。
男性每日摄入酒精量>40g,特别是>80g(2~8罐啤酒、3~6口烈性酒或3~6杯葡萄酒),持续>10年就会明显增加肝病的危险。每日酒精摄入量>80g,持续>10年者可能发展成肝硬化。若每日酒精摄入量超过20g持续20年以上,将有一半患者发展成肝硬化。
现实生活中,慢性嗜酒者中,确有一部分人,每天喝酒且量大,持续时间长,但是查肝脏超声及肝功能却正常,只有部分饮酒者发生肝脏病变。因此,酒精摄入量及持续时间并不能完全解释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肯定还存在其他易感因素。
即使经过体重指数的校正。女性每日饮酒超过20~40g(男性的一半量)时就容易发生酒精性肝病。女性的危险性增加,其原因可能是其胃黏膜内的乙醇脱氢酶含量较少,使更多未被氧化的乙醇到达肝脏。但我们周围确实有不少女性酒量过人,并没有发生酒精性肝病,还被单位领导重用到公关或社交圈。
不同人喝酒后的表现不同,有人酒后脸白高活性的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都没有或减少,主要靠肝脏里面的一种P450酶慢慢氧化,靠体液来稀释酒精。
而酒精长期停留,不能被代谢,容易降低心脏的收缩功能,引起末梢血管血流减少,使脸色变得苍白;一次性大量饮酒易引起昏迷,同时发生急性酒精中毒。
有人脸红--缺乏乙醛脱氢酶,对于喝酒脸红的人,他们只拥有能快速分解乙醇的高效乙醇脱氢酶,而分解乙醛的乙醛脱氢酶活性却很低,也就是说酒精分解的第二步就出现异常了。
乙醛长时间存留体内,不能很好代谢,会刺激血管扩张,导致脸色及身体其它部位的皮肤发红,还可能心跳加快、恶心等醉酒症状。喝酒脸红的人,说明肝脏受损较重,并不适合喝酒。
不少研究调查证明,喝酒易脸红的人若长期酗酒,患肝癌、食道癌、结肠癌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人。
肥胖或不饱和脂肪酸高的饮食会增加酒精性肝病的易感性。
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肾脏血供进行性下降,可能出现继发性急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
10%-15%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将进展为肝细胞肝癌。
慢性乙醇中毒可出现掌腱膜挛缩症、蜘蛛痣、肌病和周围神经病变。
慢性乙醇中毒的男性患者可能发生性功能减退和女性化表现(如皮肤光滑、缺乏男性型脱发、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阴毛改变)等表现。
营养不良可导致多种维生素缺乏(如叶酸、维生素B)、腮腺增大和白甲。
酗酒者韦尼克(Wemicke)脑病、科萨科夫(Korsa- kofT)精神病主要原因维生素B缺乏。
约有>25%的嗜酒者同时伴丙肝病毒感染,酒精性肝病合并丙肝将使肝病预后更差。
偶尔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有齐夫综合征(高脂血症、溶血性贫血和黄疸)。
1. 明确的饮酒史。
2. 肝功能检查及全血细胞计数,必要时肝活检。
3. 所有长期过量饮酒者,特别是每日酒精摄入量>80g的肝病患者都须考虑酒精性肝病。
4. 怀疑有饮酒史时,须经家属确认。CAGE量表(C:是否需要减量饮酒?A:是否因为饮酒被批评时感到恼怒?G:你是否对饮酒感到愧疚?E:你是否感觉清晨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要喝杯酒来缓解紧张情绪或摆脱宿醉?)可用于酗酒者的筛查。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缺乏特异的检查,在疑诊酒精性肝病时,须行肝功能(PCT、血清胆红素、ALT,AST和白蛋白)和全血细胞计数(CBC)检查以发现肝损伤和贫血。
酒精性肝病时ALT中度升高(<300IU/L),并不反映肝脏损害的程度。AST/ALT≥2。低ALT的原因是食物中缺乏磷酸吡哆醛(维生素B),其具有促进ALT功能的作用。它对AST的作用较小。GGT升高大多是酒精诱导的酶反应,而不是胆汁淤积,肝脏损害或其他药物作用。
血清白蛋白水平有可能下降,多提示营养不良,但有时也可能是肝衰竭所致的蛋白合成能力下降。在营养不良的嗜酒者中,常见MCV>1000的巨红细胞(反映了酒精对骨髓的直接作用)和叶酸缺乏导致巨细胞贫血。
重症肝病的指标包括:血清胆红素(反映分泌功能)、PT或INR(反映合成功能)。
血小板减少可能是酒精对骨髓的直接毒性造成,也可能是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
酒精性肝炎可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但需注意有无伴随的感染性疾病。
酒精代谢能力由自身先天因素决定,通过训练不能增加酒量。能喝不代表对身体没有损害,长期酗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容易导致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
冷水热水都不行--热水会让血流得更加急促,加重醉态,再加上热气使得供氧不足,易昏厥;冷水洗澡非但不能醒酒,更会刺激血管收缩,导致血管破裂等现象。
体内含有的大量酒精会与大多数药品产生化学反应,加强药物的毒副作用,尤其是一些神经和抗过敏类,头孢菌素等药物,可能会造成生命危险。
酒后头晕难受,于是不少人会借助浓茶、醋等解酒。浓茶中的茶多酚虽然有一定的保肝作用,但浓茶中的茶碱会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反而会加剧头疼;酒精对胃肠黏膜刺激本来就不小,如果还喝醋或吃酸性的食物,会增加胃炎、胃溃疡风险。
酒精是靠肝代谢的,立刻睡觉,人体的新陈代谢缓慢,对肝不利,容易得酒精肝。饮酒过量者,更不要任其自然入睡,防止一睡不醒,喝酒者发生呕吐误吸或窒息,心脏意外事件,无人知晓,意外去世。家人要陪在身边,每隔两小时叫醒醉酒者,喂一点白开水或蜂蜜水,直到完全醒酒为止。
不但醉酒后不宜睡觉,睡前也不宜喝酒。酒精虽能帮助入睡,但会使大脑处于异常活跃状态,导致频繁醒来,而且酒精会使支撑下颌的肌肉松弛,可能导致呼吸道受阻,出现呼吸不畅、打呼噜等现象,反而降低睡眠质量。
吐出来的不仅有酒,还有食物、胃粘液等,会增加食管炎、胃溃疡等病情。
中医解酒方(供参考):取绿豆50克、甘草10克,加适量红糖煎服,可以醒酒。这个解酒方不仅可以加快酒精乙醇的氧化过程,还可以利尿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