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政治发展史-331》凡尔赛体系(上)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5-04-18 发布于上海

凡尔赛体系(上)


1.巴黎和会的召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立即着手筹备召开和平会议,以解决处理战败国、反苏和对付蓬勃发展的民族解放运动,建立战后帝国主义新的国际秩序等任务。

1919118-628日,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举行了和会。出席会议的有27个战胜国的代表,一些殖民地国家和新成立的国家代表,计1000多人,其中全权代表70人,此外,还有许多随员、专家、卫队和记者。

中国北洋政府派出以外交总长陆征祥为首的代表团出席和会,战败国被禁止与会,苏维埃俄国也被排除在外。巴黎和会认为,"俄国选派代表的条件有待讨论有关俄国问题的会议时再定",法国总理克列孟梭(1841-1929)任大会主席。

与会各国被分成四个等级。第一等级是英、美、法、意、日五个所谓"享有整体利益"的国家。这五个国家的代表可以出席一切会议,成为会议的实际主宰者。第二等级国家有比利时、中国、巴西、塞尔维亚、希腊和英国的自治领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是所谓"享有局部利益"的国家。第三等级是秘鲁、玻利维亚、厄瓜多尔、乌拉圭等与奥匈断绝外交关系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代表只能出席讨论与其国家有关的问题的会议。第四等级是中立国。

整个巴黎和会有三种会议,即最高会议、专门委员会和全体大会。"最高会议"最初由五大国的政府首脑和外长组成,共10人,所以俗称十人会议。他们由美国总统威尔逊(1856-1924)和国务卿兰辛(1864-1928)、英国首相劳合.乔治(1863-1945)和外交大臣贝尔福(1848-1930)、法国总理克列孟梭和外长毕勋、意大利首相奥兰多(1860-1952)和外相桑里诺、日本首席代表、前首相西园寺公望和前外相牧野伸显组成。十人会议可决定和会的所有重大问题,并有权改变或否定全体会议讨论的结果。不久,十人会议被英、美、法、意四国政府首脑组成的四人会议取代,日本首席代表西国寺公望因不是现任政府首脑而被排斥在外。在四人会议中,真正起作用的是劳合.乔治、威尔逊和克列孟梭三巨头,意大利首相奥兰多因其国力薄弱故在会上常受冷落,未能发挥作用。专门委员会由有关国家代表组成,专门负责审议某些具体问题。全体大会指与会国全体代表出席的会议。在5个多月的时间内,只举行了7次全体大会,其任务是举手通过在最高会议上已经通过了的决议,显然是这次和会的表决机器和装饰品,不起任何实际作用。

在巴黎和会上,战胜国帝国主义为实现其掠夺和争霸的目的,在会上进行了激烈的角逐。美国是这场战争中损失最少,大发横财的唯一的国家,凭借其强大的实力,力图争夺世界霸权。美国191746日才对德宣战,48日同奥匈帝国断交,拖至127日宣战。在战争中有11.5万人阵亡,20.6万人受伤,比例较小。战争推动了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输出。到1919年,美国在国外投资达70亿美元,借给协约国的债款为100亿美元。世界有20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其中包括英国欠债44亿美元。美国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占有世界黄金储备的40%以上。在战争期间,美国的工业生产总值由239亿美元增至620亿美元。此外,美国还在战争中建立了一支庞大的陆军和迅速发展的海军。191818日,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发表"十四点和平原则"演说,大肆宣扬所谓不搞秘密外交、航海自由、贸易自由、维护民族独立等等。威尔逊曾不加掩饰地说,这些原则是针对苏维埃俄国的各项和平建议而提出来的。这些原则的核心是为美国资本侵入世界各国市场开辟道路,以建立其霸主的地位。威尔逊说:"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

威尔逊的"十四点"演说曾迷惑了不少弱小民族和世界各国人民,为其大捞政治资本。当时交战双方都表示愿在此基础上签订和约。威尔逊总统以"和平缔造者"的身份亲率代表团出席和会。美国的目的是通过和会削弱英、法、日的地位,主张不过分削弱德国的武装力量和经济实力,以同英法抗衡,并成为反对苏俄的基地。在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美国则要利用"门户开放"政策,拆散英日联盟,加强其在中国及太平洋地区的势力。美国的计划受到英、法、日的抵抗而无法实现。这是因其军事力量同它的经济实力太不相称,海军远不如英国,陆军也不如法国。

法国因是大战中的主要战场,所以损失很大,阵亡者为138.3万人,受伤者300多万,物质损失2000亿法郎,工业产值仅达战前的57%,欠美国的债40亿美元。但法国在军事上仍占有明显优势,是公认的欧洲陆军强国。法国的目的是通过肢解德国以实现在欧洲称霸的目的。法国在和会上提出收回在普法战争时失去的阿尔萨斯和洛林,并夺取萨尔煤矿;将德国东部的部分领土划给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以加强法国对东欧部分地区的控制;在德国西部建立由其保护下的莱因共和国,在南德建立巴伐利亚共和国;夺取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和土耳其在小亚细亚的属地,索取高额战争赔款。法国凭借其军事实力态度十分强硬,但遭到英国的坚决反对。英国作为一个海上强国,不愿意法国强大起来成为自己的竞争对手,同时还担心过分削弱德国会使传统的欧洲均势受到破坏,德国无法充当干涉苏俄的工具。

英国在战争中被削弱了,有94.7万人战亡,212万余人受伤,耗用战费80亿英镑以上,欠美国债款达44亿美元。同战前相比,国内国外的债务是1914年的10倍,但英国作为一个老牌的殖民帝国,仍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它不仅夺取了德国的大部分殖民地,占领了土耳其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巴勒斯坦,而且将德国舰队的主力部分扣压在英国的斯卡帕湾,英国企图通过和会巩固它在战争中占领的德、土殖民地,尽可能地扩大其殖民帝国,保持其海上霸权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国希望德国成为一个欧洲较强的国家,以同法国对抗,遏制苏俄,自己从中渔利,同时希望继续保持英日同盟以在太平洋地区同美国抗衡。

日本利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无暇东顾,乘机夺取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和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属地。日本企图通过和会使这一切合法化,为了对抗由此可能引起的同美国的矛盾,日本支持英国在欧洲问题上各项要求,以换取英国对它的支持,共同对抗美国。

意大利是在19185月与英法订有伦敦密约,在得到战后满足其领土要求的保证后,参加协约国一边作战的。战争中有46万人战死,94万人受伤。意大利战后不仅要求英法履约,使其得到原属奥匈帝国的一部分领土,而且要求得到南斯拉夫和土耳其的大片领土,独占亚得里亚海,并建立在地中海东部的霸权,但因其在经济上、军事上均缺乏实力,所以在会上受到美、英、法等大国的冷落,意大利首相奥兰多曾一度退出和会。

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霸权矛盾重重,在和会上进行了激烈的争夺,但在反对新生的社会主义苏维埃俄国问题上,却取得了较一致的意见。协约国在康边停战协定中,有意保留德国在东线的军队,使其继续对抗苏俄,在和会的第一次筹备会议上,战胜国列强就"俄罗斯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后又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会决定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由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组成"防疫地带",以遏制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产生的影响。和会还决定通过提供军援和派遣军事使团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