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神秘面纱:基本概念解析 在人体这个精妙复杂的系统中,神经系统宛如一套极为精密的通信网络,其中神经与脊髓各自扮演着关键角色。 神经,如同遍布全身的纤细 “通信线路”,它们像一张密密麻麻的大网,深入到身体的每一个角落,负责传递大脑发出的指令,以及将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反馈给大脑。一旦这个网络中的某条 “线路” 受损,就会引发一系列问题。当坐骨神经受损时,这条人体最粗大、从腰部延伸至下肢的神经,会让患者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部出现疼痛、麻木之感,严重影响行走和站立;正中神经主要支配手掌感觉和部分手部肌肉运动,损伤后手掌桡侧半、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皮肤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皮肤会出现感觉障碍,手部精细动作也受影响,拿东西、写字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重重 。 脊髓,则像是神经系统的 “高速公路”,位于脊柱椎管内,大脑发出的指令和身体各部位传来的感觉信息,都要通过这条 “高速公路” 进行传输,在人体神经系统中占据着关键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当脊髓受到外力撞击、压迫等,造成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时,这条 “高速公路” 就会出现 “堵塞” 甚至 “中断”。高处坠落导致脊柱骨折,骨折碎片可能会刺入脊髓,或者移位的椎体对脊髓造成压迫,使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受损。 症状大不同:身体发出的信号 当神经损伤与脊髓损伤发生时,身体会发出不同的 “信号”,这些症状是我们判断损伤类型的重要依据 。 (一)神经损伤的多样症状 神经损伤的症状丰富多样,首先在感觉方面,患者常出现刺痛、灼痛、麻木等异常感觉。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四肢末端会有像被针轻轻扎刺的刺痛感,或像被火烧一样的灼痛,还伴随着麻木,如同戴了手套、穿了袜子,对外界的感觉变得迟钝 。在运动方面,肌肉无力、萎缩、运动不协调是常见症状。尺神经损伤时,手部的小鱼际肌、骨间肌等会逐渐萎缩,导致手部力量减弱,无法完成扣纽扣、系鞋带等精细动作;面神经炎患者,面部肌肉运动不协调,闭眼、皱眉、鼓腮等动作无法正常完成,口角歪斜,严重影响面部表情 。在自主神经功能方面,多汗、无汗、头晕、便秘等症状也较为常见。交感神经损伤后,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侧面部无汗,而另一侧多汗的情况;胃肠神经受损,会影响胃肠道蠕动,导致便秘或腹泻,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 (二)脊髓损伤的典型表现 脊髓损伤的一般表现为疼痛、压痛和活动受限。在脊柱受到外伤导致脊髓损伤时,受伤部位会有剧烈疼痛,轻轻按压也会疼痛难忍,而且受伤部位的活动会受到明显限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自由活动。 感觉障碍是脊髓损伤的一个重要症状,其中损伤平面以下感觉丧失是其标志性表现。胸段脊髓损伤,患者胸部以下的皮肤,包括腹部、下肢等部位,对冷热、触摸、疼痛等感觉都会消失。患者用手触摸下肢,却感觉不到任何触感;用冷热物体接触下肢皮肤,也无法分辨温度的差异。这种感觉丧失不仅影响患者对身体的感知,还容易导致受伤,比如下肢被烫伤、划伤了,患者可能都毫无察觉,因为感觉信号无法正常传递到大脑 。 探寻根源:发病原因剖析 了解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的发病原因,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做好预防工作,降低损伤的发生风险 。 (一)神经损伤的常见诱因 外部创伤是神经损伤的常见原因之一,如切割伤、骨折压迫等。锋利的刀具割伤手部,可能会直接切断神经;骨折时,移位的骨头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导致神经受损。像肱骨骨折时,容易压迫桡神经,导致手腕下垂、手指不能伸直等症状 。 疾病因素也不容忽视,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炎等疾病都可能引发神经损伤。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高血糖会损害神经细胞,导致神经传导速度减慢,出现手脚麻木、疼痛等症状;神经炎则是神经的炎症反应,如面神经炎会导致面部神经受损,引起面部肌肉瘫痪 。 中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重金属、药物中毒等都可能损伤神经。铅、汞等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在体内蓄积,损害神经系统,导致记忆力减退、失眠、肢体麻木等症状;某些药物,如化疗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可能会对神经造成损伤,引起周围神经病变 。 (二)脊髓损伤的致伤因素 脊髓损伤可分为外伤性因素和非外伤性因素 。外伤性因素中,车祸、高处坠落等是常见原因,这些意外事故常常导致脊柱骨折,骨折碎片可能会刺入脊髓,或者移位的椎体对脊髓造成压迫,使脊髓的神经传导功能受损。2023 年,我国因车祸导致脊髓损伤的患者就达到了数万人 。非外伤性因素包括脊髓肿瘤、脊髓炎等。脊髓肿瘤会逐渐增大,压迫脊髓,影响神经传导;脊髓炎则是脊髓的炎症性疾病,会导致脊髓组织受损,引发感觉、运动障碍等症状 。 精准判断:诊断方法解读 及时准确的诊断对于神经损伤和脊髓损伤的治疗至关重要,不同的损伤类型有着不同的诊断方法 。 (一)神经损伤的诊断手段 体格检查是神经损伤诊断的基础环节,医生会详细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通过让患者进行握拳、抬腿等动作,观察肌肉收缩的力量和幅度,判断肌肉是否存在无力现象;同时,还会仔细检查患者的感觉功能,用棉签轻触皮肤,让患者描述感觉,以此来判断是否存在感觉减退或异常。在检查正中神经损伤时,医生会让患者进行拇指对掌、外展等动作,观察手部肌肉的运动情况,同时检查手掌桡侧半、桡侧三个半手指掌面皮肤及其中节和远节手指背面皮肤的感觉 。 肌电图检查则是利用肌电仪记录肌肉静止或收缩时的电活动,以及神经、肌肉传导兴奋的方法,以此来判断神经传导功能是否正常。在检测过程中,医生会在患者的神经体表走行位置贴上电极片,给予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在计算机上捕捉电流刺激引起的神经传导冲动电位,通过软件系统计算得出神经传导速度。同时,还会将针刺电极插入肌肉内,记录肌肉在轻度收缩和大力收缩时的肌肉电活动,在计算机上显示不同的波形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判断肌肉损伤是神经源性损伤还是肌源性损伤。如果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或者肌肉电活动出现异常,就提示可能存在神经损伤 。 影像学检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MRI 能够直接显示神经的形态,帮助医生判断神经是否存在肿胀、出血、断裂等情况。在诊断腕管综合征时,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腕管内正中神经的形态,观察神经是否受压、增粗等 。 (二)脊髓损伤的诊断流程 脊髓损伤的诊断首先要通过体格检查确定损伤平面和程度,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根据肌力判断损伤的严重程度,肌力越低,说明损伤越严重;还会检查患者的感觉平面,通过针刺皮肤,询问患者的感觉,以此来判断脊髓损伤的位置。如果患者胸部以下感觉丧失,下肢肌力为 0 级,就初步判断为胸段脊髓损伤,且损伤程度较重 。 影像学检查是脊髓损伤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X 线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脊柱是否存在骨折、脱位等情况,确定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在检查脊柱骨折时,X 线片可以清晰地显示椎体的形态、骨折线的位置等 。CT 检查则能更清晰地呈现脊柱的骨性结构,判断移位骨折块侵犯椎管的程度,发现突入椎管的骨块或椎间盘。对于一些复杂的脊柱骨折,CT 检查能够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MRI 检查在脊髓损伤的诊断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显示脊髓损伤早期的症状,如脊髓水肿、出血等,还能清晰地显示脊髓损伤的部位、范围和程度,为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康复之路:治疗与康复策略 (一)神经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神经损伤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中,药物治疗是重要手段之一,像甲钴胺、维生素 B12 等营养神经药物,能够为受损神经提供所需营养,促进神经的修复和再生。一些轻度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通过服用甲钴胺一段时间后,下肢的疼痛、麻木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 。物理治疗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热敷、按摩、针灸等方式,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神经水肿,缓解疼痛和麻木症状。按摩能够放松紧张的肌肉,减轻对神经的压迫;针灸则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身体的气血运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 对于一些严重的神经损伤,如神经断裂等,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神经修复术、神经移植术等。神经修复术是将断裂的神经重新连接起来,恢复神经的连续性;神经移植术则是在神经缺损较大时,取身体其他部位的神经进行移植,以修复受损神经。当正中神经断裂时,医生会通过手术将断裂的神经两端进行缝合,使其重新恢复传导功能 。 康复训练也是神经损伤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运动训练能够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肌肉萎缩情况,提高肢体的运动能力。患者通过进行手部抓握训练、下肢抬腿训练等,逐渐恢复肌肉的力量和运动协调性;感觉训练则有助于恢复感觉功能,如通过触摸不同质地的物体,训练手部的感觉。患者用手触摸粗糙的砂纸、光滑的玻璃等,刺激手部神经,促进感觉的恢复 。 (二)脊髓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脊髓损伤的治疗需要争分夺秒,早期紧急治疗至关重要。在受伤现场,应立即对患者进行制动固定,防止因体位变动而导致脊髓二次损伤。随后,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医院,尽早开始救治工作。在医院里,医生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和循环血容量 。药物治疗也是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伤后早期内应用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可以减轻脊髓的炎症反应,改善脊髓的血流;神经节苷脂、神经生长因子等药物,能够保护神经以及增强神经的再生能力 。 手术治疗在脊髓损伤的治疗中占据着关键地位,其目的主要是减轻对脊髓的压迫,维持脊髓的稳定性。对于脊柱骨折脱位的患者,医生会通过手术进行复位固定,解除脊髓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切开减压复位内固定术,就是通过手术去除碎骨、突出的椎间盘等,减轻对脊髓的压迫,为脊髓的恢复创造条件 。 在急性期过后,患者便进入了漫长的康复治疗阶段。物理治疗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治疗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被动活动,以预防关节挛缩;循序渐进地进行肌力训练,帮助患者增强肌肉力量;进行直立床训练,让患者逐渐适应坐姿和站姿,为后续的转移训练和步行训练打下基础 。作业治疗也是重要的一环,作业治疗师会带领患者进行穿脱衣物、进食、如厕等简单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心理康复同样不容忽视,脊髓损伤患者往往会因为身体的残疾,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心理医生会通过心理疏导、支持性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生活 。脊髓损伤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还容易出现压疮、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因此,在康复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积极防治这些并发症,如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鼓励患者多饮水,定期更换尿管,预防泌尿系统感染;为患者使用气压式血运仪治疗,预防深静脉血栓等 。 总结与展望:正确认识,积极应对 脊髓损伤和神经损伤,虽然都与神经系统相关,但在概念、症状、病因、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康复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了解这些区别,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两种损伤,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至关重要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做好预防工作,减少损伤的发生。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同时,我们也期待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为脊髓损伤和神经损伤的治疗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希望,让患者能够早日恢复健康,回归正常生活 。
|
|
来自: ghbv1pzkuxt87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