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流传民间的俗语说:“面前有案值千金,远喜齐眉近应心”,以此来说明案山在选址的地位。 一、什么是“案山”? 案山,简称为案,是一种比喻的说法,也就是将山、隆起之地、建筑物等,比喻为桌案。 山区或丘陵地区等地形中,住宅或者墓地前方形如桌案的小山、低矮的山、土丘。而原地区和平坦之地,民间有“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的说法,因此,住宅或者墓地前面形如桌案的建筑物、隆起之地也被视为是案。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案象征着稳定和依靠,更是一种主宾之间相会时的一种礼仪之道。 比如,古人席地而坐时,主宾会见时,前面摆了一张案桌。现在主宾在办公室会见时,中间隔着一张办公桌,而在会客厅会见时,主宾之间前面摆放一张茶几。即使主宾并排而坐,中间也要摆一张茶几,以示对客人的尊重。 我国古代把住宅或者墓地称为主,把朝山,也就是前面的高山称为宾客,两者之间彬彬有礼地相见,如果中间没有一小山或土丘相隔,就好像主宾相见时,两人相对而坐,中间为一片空旷之间,缺少了案桌,显得不自在,缺乏交往的融洽之情。 古人将这种空旷称之为“旷荡”,意思是辽阔而不稳定,主宾之间没有了依靠,这不是古代的待客之道。这是古人将礼仪文化融入到了阳宅和阴宅的自然环境中。 正是因为如此,住宅或者墓地前方有案山,让古人联想到会客时的情形,并认为案山的存在就像会客时摆放的几案,能让主宾有很好的相会的气氛非常融洽,这样就能够聚气、聚财,对居住者的运势有促进作用。 住宅或者墓地前方有案山的存在,就如同千金般珍贵,能够带来富贵和吉祥。 二、案山的距离与高度 在民间,住宅或者墓地前方的案山,其距离到底在什么位置为好,其高度到底为多少为好,一直存在争议。 有的认为近一些好,民间有“伸手摸着案,积财千万贯”的说法;有的则认为远一些好,可以保持长久的稳定发展,有长久的倚靠;还有的认为适中的好,太近了,让人感到有逼迫的感觉,太远了让人感觉有够不着的感觉。 三种说法,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观念,有的是出于门派之争,有的是出于个人的喜好。从总的来说,民间的多数还是认为,案山的距离以适中为好。 对于案山的高度,民间虽然有一个标准,即“高到眉,低到腰”这样的高度时最适合的。这样的高度,既能发挥案山的作用,又不会显得逼压住宅和坟墓,即“案山高耸压穴(既指住宅,也指墓穴)”。但是,这种说法又有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也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是从人的角度来观察。也就是人背对住宅堂屋(厅堂、中堂)朝门前,向住宅的前面目视,或者站在坟墓的墓碑前面,并背对墓碑向前面目视。如此,“高到眉,低到腰”,指的是观察之人的眉和腰。 另一种是从住宅和墓地的角度来观察。也就是以住宅朝门高度或坟堆(有的以墓碑高度)高度来平视,朝门的门楣为“眉”,门框中部为“腰”,坟顶稍低的地方为“眉”,坟堆中部为“腰”。 三、俗语的具体解读 通过上面对这种俗语的背景介绍,让读者对这方面的民俗知识有了大致的了解。下面就对“面前有案值千金,远喜齐眉近应心”作具体的解读。 “面前有案值千金”,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意思是说,住宅前面有案山,非常难得,也非常珍贵。但是,所谓的难得和珍贵,是有前提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案山都“值千金”,民间俗信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的。 案山的不同形态,在民间有不同的说法。比如,民间俗信认为,一字案、三台案、笔架山、玉几山、将军笔、纱帽山、眠弓山等,为吉案,寓意富贵、文运和官运。而臃肿之山、斜飞之山、反弓山、探头山、破碎山、丑恶的山形或巨石等,是不吉之案。 同时,对案山的距离和高度也有具体要求,对于远处的案山来说,“远喜齐眉近应心”是理想的标准。“远喜齐眉”,前文已经进行了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 这里解释一下“近应心”的意思。所“近应心”,就是说近处案山需贴合心意。 那么,什么样的案山形态才算是贴合心意呢? 民间俗信认为,近处的案山圆润、植被茂盛、无怪石嶙峋等,为有情之案,让人看起来心情舒畅,这就是“应心”。如果案山怪石嶙峋,形态可憎,或者山逼仄陡峭,让人看起来心里很不舒服,这就不是“应心”,而是恶心了。 从现代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句俗语,暗合现代环境心理学原理。 一是案山对住宅来说,能够起到屏障作用,可降低居住者的焦虑感,让人有安全感。 二是住宅前面的案山和朝山,呈现的高低层次,可以引导视线,给人的感觉是,眼前有前进的目标,远方有追求的理想,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步步提升。 三是住宅前有形态优美的案山,给居住者以愉悦的感觉。居住者心情愉快了,就能够提升幸福感。这是也环境美学所提倡的原则。 总之,这句俗语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到建筑中,其目的是为到与大自然达到天人合一,是古人在对自然尊重的同时,也强调了优化环境的主观能动性,让居住空间更舒适宜人。 同时,以阴宅来说,选择好的环境,体现了“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是我国传统孝道文化的一部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