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李少春 编外篇 访李少春谈改良平剧

 戏迷知音 2025-04-19 发布于天津
《寻找李少春》历史轨迹

1938年:进京发展  拜师求名  暗中较量

1939年:郎舅之争123  少春完了 

祝贺义演(1939-1948年部分义演)

1940年:少春大瓜12模范武松

1941年:寰球第一  南北猴戏123

1942年:乱点鸳鸯

1943年:沪上对垒

1944年:狗名狗姓

1945年:同居前后

1946年:桃色老生   惨淡南行12

1947年:跌落高峰12  病走津门 塞北之行 杜寿义演

1948年:

1949年:

待续

在文献中经常会看到评价李少春的传统戏,除去猴戏和武戏能叫座外,余派戏跟孟小冬不是一个档次的,其他老生戏也跟马连良、谭富英差许多,所以只能走文武兼演的路子,他将杨小楼主张的武戏文唱发挥光大成文武老生戏,还是很难得的。从另一方面说,说李少春是很有远见的,他从抗战胜利前夕,就开始摸索改革创新京剧,为后来参与样板戏的发展奠定基础。他应该很清楚,嗓子出现了严重问题,如果不改革创新,就没有出路了。关于改革,请看这篇1947年《前线日报》记者对李少春的采访:

一个京角儿的话
访李少春谈改良平剧

雪瑛

与京角儿谈改良平剧唯一的感觉就是“新奇”,因为他们的思想本来是顽固的,而且他们还鄙视着海派的角儿,说演本戏是没有出现,赚不了大包银。但是近来,他们的脑筋思想也慢慢转变了。

此番“中国”所演《百战兴中唐》就是京角儿的连台大戏(注1),虽然他们另有一派作风,然而他们的思想已经拥护着改良平剧了,继《百战兴中唐》下来,又是一部改良平剧《张汶祥刺马》。昨与《张汶祥刺马》的编剧吕君樵在中国饭店,李少春的寓所晤谈了一次改良平剧及关于他本身的事情。



注1


《百战兴中唐》这个戏一晚就能演完,只有一本不能称连台,记者应该没有弄清楚连台大戏和本戏的区别。

李少春在五年前是挺红的,后来为演一部改良的《文天祥》而渐渐暗淡下去,此后每次来沪终无圆满的结果,然而这次他的成功也在改良平剧,不过剧本换了《百战兴中唐》,虽然去了筱翠花、叶盛兰、马富禄三个名角儿,但照样每天满堂(注2),可见改良平剧不一定比老戏号召为弱。现在,在少春自己也有同样的感受。



注2


李少春不是因为演改良的《文天祥》才暗淡的,1945年左右,在李少春嗓子出现问题时,惨淡南行,跌落了高峰。另外这次李少春演出《百战兴中唐》只第一天到了九成座,第二天差不多八成座,到第四天不到半成座,所以演了五天就改演老戏了。




如果有人反对你演改良平剧的话,那么你作什么感想?

我劈头就问他这第一句,想探他对改良平剧到底有否信心。

改良平剧是一种新的戏剧,牠是前进的,牠有新的生命,我们是干戏剧工作的同志,当然有很重大的责任。如果有人反对我演改良平剧,老实说,他也没有这权利。我演新的戏,只有不把老戏忘了,喜欢的当然欢迎,如果不想看本戏,那干脆的躺在家里。本来戏剧是给大家看的,决不是一部分人所能阻止的。





那么你对于《百战兴中唐》这部戏的演出怎么样,同时对于你的演几个角色,自己角色哪一个合个性,最会成功?

《百战兴中唐》是翁偶虹先生所编的,在抗战时期,我们就早已演出过(注3),在上海演出还是在今年春天。在天蟾与华达,李丹林等演过。这部戏的情节是够好的,不过我们不会演。至于我的雷海青、南霁云、郭子仪三个角色,我并没有好的成绩演出,但是南霁云这个角色,对于我的个性最合适。演技比较老辣些,一切还是在实际上去磨练,短时期绝对不会有好的成绩的,同时还有请各位能多予赐教,也许有进步的一天。




注3


抗战期间演的是《文天祥》而不是《百战兴中唐》,我没有找到在北京排演该戏的任何消息,《百战兴中唐》这个戏是1946年11月7日在上海演的,当时找的夏华达演了几场就搁浅了,不可能这么快李少春就忘记了吧?



你觉得南方的角儿怎么样,避免北方的有什么两样?

因为北方的角儿向来对南方的演员有不好的印象,请看李少春的评论。

那我可不敢评论,我只知近日已在台上演戏,别人的我相信是这样的。我在北平,也同样遇到许多同行都说南方角儿的玩意儿怎么样,怎么样,其实我认为各人有各人的玩意儿,不然说起来南方角儿在戏馆里都没有人看,还不是要饿死吗?我说我现在中国演,前期不是陈鹤峰的《太平天国》,照样有几个满座,卖座也许比北京角儿还好。再说周先生(指麒麟童)在黄金连演几个月,照样开销下去,所以我以为多余的评论是错误的,总之,只要自己能够卖钱就得了。


他的气量倒是挺宽的,不过是否实在的,还是一个疑问,因为大部分北方人都有这条心。(注4)



注4


这个也并非气量宽不宽,只是李少春面对记者不敢过多地评论什么,怕引起争端。另外李少春的艺术中就有很多海派的东西,这不是说不好,而是在当时还有些不同看法,他也在尽力地避讳这些。



你对上海所演的连台本戏怎么感觉?

这不能一概而论的,现在就以大舞台与共舞台来说,那大舞台比较要正规得多,共舞台非但一门子的胡闹,而且剧情也糟不可言,不晓得他们抱着什么主张,赚钱还是以艺术来换取。


原来草裙诱春不是一部分人看不起,连少春也是鄙视,本来南方角都像麒麟童、盖叫天,也绝对不会遭北方人看不起了。



那你对《百战兴中唐》中最满意的角色是哪一位?

他们都比我好,我觉得最好的还是袁世海的张巡演得最为出色,杨菊萍与刘琴心她们的戏路跟我们是两条路,所以有些格格不入,不过在江南坤伶中,他们已够好了。




这次筱翠花、叶盛兰的脱离,听说是为了你,对吗?

那太冤枉了,我刚登台时,盛兰就跟我争戏码,我为了同行何必这样呢,所以处处让着他。后来他们说脱离,这是马富禄在中间挑唆脱离,至于我演《百战兴中唐》这是老板的意思,我也绝对不斤斤计较这部戏。从这里可见马富禄的为人了。”(注5)




注5


关于这件事是很多原因造成的,稍后会有文章详细叙述。后来中国将推出《百战兴中唐》,并让筱翠花给李少春配戏,惹脑了马富禄和筱翠花,他们才退出的。



你们的演期合同打到几号为止?

随便打听些消息。

本来老早就期满了,因为马连良一时不能登台,再叫我们连到月底,期满,在过几天我们要演君樵哥编的《张汶祥刺马》,也是连台新本戏。


他对着吕君樵会心的一笑。



以后你的去向,还是预备在上海住?

回老家休息,同时玉兰她也要生产了。


少春一去,上海有少了一位京角儿的存在了,他虽然是北派的角,而同样有自新的思想,也是改良平剧的有力分子(注6)



注6


李少春是从1944年5月14日在上海《文天祥》的前半部,上座不见踊跃,也有一些不佳的批评,没演几场,当局禁演《文天祥》了,也就是从这个时候,他开始把话剧的念白和表演等加入到京剧中进行改革的,在当时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所以上座率不好,抗战胜利后,他又请翁偶虹进行了加工,定义为抗战剧依然不卖座。

 李少春《文天祥》剧照
李少春断送前途

思  楼

李少春在中国排演《百战兴中唐》而引起叶盛兰、筱翠花、马富禄的不满,相继退出,而以海派坤旦杨菊萍、刘琴心加入,论声势,自相差很多,《百战兴中唐》第一天上座九成,以后则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从事实可知,中国贴老戏时,究竟是不是卖一个李少春?斤两称下来,乃见颜色。

筱翠花虽老,叶盛兰虽骄,到底拥有一半观众,这给李少春自是一个教训,一种打击。无论筱、叶、马的退出,是否属于李、袁的挤压,但很好同舟共济地合作下去,却为什么要排这个京不京,海不海的《兴中唐》?这在中国当局及李少春当然是天大的失策,不仅被筱翠花背后笑,更给人以话柄。

如今据传中国又要复活老戏,加上一出杨菊萍的《纺棉花》,算是强心剂,恐难挽颓势。李少春文武不挡,在后起老生中自是可造之材,却因为太骄太滥(太滥指在上海唱的热汤戏)断送了大好前途,惜哉!

1947年11月17日《东方日报》

 李少春 侯玉兰《打渔杀家》

余叔岩两弟子

倚虹阁主

余叔岩生前只收两弟子,一为李少春、一为孟小冬,少春之余派作风,则不如小冬之精纯,缘小冬之艺,多由叔岩亲为指点,少春则不然,投入余门墙后,仅有《战太平》《定军山》等靠把戏经叔岩略为拆改,故演来大都离开余派旨。

孟小冬《空城计》

少春原为小达子之子,素以海派老生为根底,重视武工,更喜猴戏,所有一切身段大半流于海派。其演文老生戏,已不恰当,故少春求教于余叔岩者,亦仅靠把戏而已。少春之演《战太平》《定军山》原已有家学根底,叔岩见其一手一势,即摇头认为不可,曾拟予以彻底更换,然先入为主,无法尽改,不得已仅略为拆改,故少春所演《战太平》并非真正余派,不如孟小冬之《战太平》实获得余派真髓。非仅《战太平》一剧,少春唱不过孟小冬,凡属余派各剧,小冬均胜于少春,若视少春为余派老生,位面骂尽叔岩,实不如小冬之余派尚有近似处。

论少春之猴戏,在华北武生中,无人敢与争衡,李万春虽表不服其意,实不逮少春远甚(注1)。即南方之猴,在大王王少楼、李仲林亦难与比肩,诚以少春具有家学渊源,对于猴子有入情入礼的地方,即非以出手取胜,更不以跳蹿为能事,猴戏根基西游记而来,由头至尾可编演数十本,唐玄奘每遇一劫,即可遍一本,但每本本身身段与动作各有不同,最忌讳千篇一律有刻板文章,王少楼、李仲林均有此病,观三本以上,便觉意兴索然,少春则每出有每精彩除之,每场动作各有不同,此所以少春之演猴戏,出神入化,称为绝技。



注1


作者可能欣赏的角度不同吧。李少春的猴子是以滑稽取胜,没有李万春的猴王大气。若论技能技巧,李少春相差甚远,但若论受欢迎度李少春应该更高一筹。李万春和李少春都有《闹天宫》的录像留下,仔细对比就清楚了。

少春今后应猴戏上下工夫,自有造就,不必再以余派炫耀,切余派诸剧即未完全得自实授,勉强演出,其艺尚不然高盛麟之优,不免为小冬窃笑于旁。

1947年10月7日《南京晚报》





END





有事联系

请扫描二维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