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散文||【闲谈“八卦”】■林晓丽

 齐鲁文学 2025-04-19 发布于山东

作者简介

林晓丽,山东省莘县观城镇育才中学的一名英语老师。钟情巴金的一句话: 我之所以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

  闲谈“八卦”【原创】  

“一心不可二用”,于我而言,这句话实在贴切不过。在办公室里,同事们一边批改作业、备课,一边还能与人谈笑风生,两边都不耽误。可我却难以做到,只能顾其一而失其二 。

这并非我做事专注,我倒觉得是自己脑子不够机灵。我向来羡慕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他们善于观察,头脑聪慧,记忆力超群,所见所闻皆能铭记,假若他们秉持正念,价值观端正,必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然而,要是这类人怀揣着强烈的好奇心与窥探欲,再配上一张闲不住的嘴,那可就成了十足的“民间小道消息播报员”了。就拿小区里的事来说,某户人家夫妻频繁争吵,他们便开始肆意揣测,不是怀疑男方有了婚外情,就是猜测女方过度消费引发家庭矛盾,甚至在与人闲聊时,还煞有其事地讨论人家会不会离婚。

这类人似乎自己没啥正经事可干,却对别人家的事格外上心。我就有过这样的邻居。我女儿两岁左右时,我住在学校分配的一间房子里,房子既没有围墙,也没有大门,一排住着大概七八户人家,门挨门,紧挨着。我住在从西边数第二家,东边住着一位刚生完宝宝的年轻女老师,她丈夫在另一个镇政府工作,工作不忙时当晚可归,忙碌时则需留宿单位。我西面有个50岁上下的女人,最里面住着一位60多岁的女人,她们两个都是男老师的家属,整天无所事事,也不找点事情做,哪怕去打打麻将也好啊,可她们偏不,成天凑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把左邻右舍的事儿打听了个底朝天。

有一天,她俩凑过来问我,我邻居的丈夫是不是好几天没来了,是否知道原因。瞧着她们那满脸八卦的样子,我心里一阵厌烦,反问她们是不是找人家有事帮忙,她们却回答说没事,就是随便问问。如此这般,不禁让人顿生无奈之感。平时,我邻居吃没吃饭、她丈夫回没回来,我需询问才能知晓,而她们又不是紧挨着人家住,却比我还清楚情况,可真是费心思了。

那时,我丈夫在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玻璃厂当业务员,每天天不亮就得跟车去山东德州送玻璃。为了赶时间,单位规定业务员必须在单位吃早饭。我女儿还小,我身为班主任,每天早晨得陪着学生跑操。跑完操,女儿也到睡醒的时候了,我又得赶忙回去给她穿衣洗漱。等把女儿收拾妥当,离上午上课就没剩多少时间了,通常只剩下十几分钟。我还得把女儿送到母亲家(离学校大概300米),拜托母亲照顾,顺便在母亲家匆匆吃上几口早饭,每天生活得紧张又忙碌。

可有一天,那位60多岁的女人突然把我叫住,说:“诶,你早上也给你家孩子他爸做点饭吃呀,每天都饿着肚子就走了。”呜呼,她观察得可真够仔细,管得也真够宽,从她那语气和眼神里,我俨然成了一个不贤良不淑德的坏女人。

这位60多岁女人的丈夫原来是我校的一位老师,后因脑溢血导致偏瘫,她已日复一日照料多年,可能因此她感动了自己,并把自己标榜为贤良淑德的好女人,也许当她看到别的女人无需承担此般负担,不像她悉心照料丈夫时,便心生不平衡。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邻里间八卦行为的产生,与个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这类人往往生活重心较为单一,缺乏自身的兴趣爱好与精神寄托,从而将过多的注意力投射到他人生活中。同时,社会环境中部分人对他人隐私的不尊重,也助长了这种八卦风气的滋生。

无论是什么原因,不能不说这两个女人的边界感模糊,共情能力极低,过度介入他人生活,窥探别人隐私,给别人造成心理和精神的困扰。他们根本没有同理心,也不懂得换位思考。而这种行为,其实与我们齐鲁文化中倡导的“礼”相悖。

作为孔孟之乡,“礼”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强调人与人之间应保持恰当的距离,尊重他人的隐私与生活空间。像《论语》中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便深刻体现了对个人言行边界的规范。而这些爱八卦的邻居,无视这种边界,随意介入他人生活,与传统的“礼”文化背道而驰。

有趣的是,八卦现象并非只存在于普通百姓之中,在文化圈里,同样不乏这样的情况。据传闻,民国时期,大作家冰心和钱钟书就在各自的小说里对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含沙射影。

冰心在她的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里塑造了一位养尊处优、爱出风头、心机深沉,周旋在众多男性知识分子之间的“太太”形象。虽说文中没指名道姓,但因为林徽因的“太太客厅”在当时文化界十分出名,小说里人物的特点又和林徽因及其社交圈子极为相似,所以很多人都觉得这是在影射林徽因。

而钱钟书在小说《猫》里写道:“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交游最广,请客次数最多……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也是与当时现实中有关林徽因的传闻极其相似。

有传闻称,钱钟书是因为和林徽因同住清华园时,两家的猫打架引发矛盾,从此结下仇怨,才在小说里“八卦”她。而冰心,有人猜测是出于嫉妒才写文影射林徽因,否则林徽因读完她的这篇小说后,不会送他一坛子山西老醋。

英国作家王尔德曾说:“世界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被议论的往往不是平凡之辈,而议论别人的动机之一常常就是嫉妒。

从这些文化名人的事例不难看出,即使身处文化素养相对较高的圈子,人们也难以完全超脱世俗的情绪影响。在民国那个文化多元碰撞的时代,文人之间的社交本应是思想的交流与碰撞,然而这种八卦与影射,却暴露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未能完全践行传统文化所倡导的君子之风。

传统文化推崇君子的坦荡与包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意在要求人们胸怀宽广,格局广阔。而这种八卦影射的行为,无疑显得狭隘了些。它不仅破坏了文人之间本应纯粹的交流氛围,也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更反映出人性中难以避免的弱点。

常言道,一个人在一百个人眼里,会有一百个版本,所以被议论被八卦并不一定代表你有错或不够优秀,面对八卦,需保持清醒的认知,不要让他人的无端言论影响自我判断。

有人说,人生在世,本就是你说说我、我说说你,不必太过在意,这句话有其一定的哲理性。然而,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八卦行为对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相处中,尊重他人隐私,保持适当距离,培养同理心与换位思考的能力。同时,积极传播和践行如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关为人处世的智慧,让尊重与包容成为人际交往的基石。如此,即便身处车马喧嚣的尘世,我们也能在内心坚守一片宁静,修篱种菊,构建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