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璘看来,金军特别耐苦战,持续战斗一天也不觉得疲惫

 gs老张 2025-04-19 发布于甘肃
宋军在体力上不如金军。吴璘长期与金军精锐交手,所言不虚,他太了解金军了。
 
1114年,阿骨打在白山黑水起兵,也不过2千余人,一个部落的实力而已。得知女真起义,辽天祚帝并不放在心上,小打小闹罢了。
 
区区2千余人,辽天祚帝自然轻视金军,认为辽军可以轻松灭了阿骨打。但是,不到10年时间金军就灭了辽国,2年后又灭了北宋。
 
辽国、北宋这两个强大帝国,都是号称百万大军,结果不到12年就被各个击破。金军,一开始不过2千人,灭亡北宋时全民皆兵,也才12万出头。
 
2千人从白山黑水起兵,就能攻灭两大帝国,大有统一中原的势头,谁能做到?放眼望去,也就后来的明成祖朱棣,起初800兵马,叫板侄子建文帝,逆袭成功。
 
王朝周期律,国祚接近300年,辽国、北宋也才中年而已,还不到灭亡的时候。那么,为何金军能快速打垮2大帝国,进入中原呢?
 
吴璘,南宋名将,长期在川蜀、陕甘地区与金军主力厮杀,颇有发言权。吴璘看来,金军单兵战斗力太强,士兵悍不畏死,战斗意志顽强,体力也相当充沛。
 
史载:“更进迭退,忍耐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战,非累日不决。胜不遽追,败不至乱。”
 
啥意思呢?金军进行战斗,进退有序,同时进行冲锋拼杀。一次冲击不行,就第二次,哪怕一整天都在冲锋陷阵,他们都能够挺得住。
 
“令酷而下必死”,将官下令,士兵必定血战,不会因为暂时冲锋受挫而撤退,而是“累日不决”,死磕到底,非常耐苦战。
 
取得胜利,金军不会轻易追击,而是准确判断敌情后,在主帅指挥下发起追击,避免遭遇埋伏,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一旦作战失败,金军也不会溃败,不会丢下主帅自己逃跑,而是有序撤退,确保阵型不乱。
 
金军耐力强,战斗意志顽强,纪律严明,这是金军对辽军、宋军的巨大优势。这一点,可以从一些经典战役中看出来。
 
北宋西军,号称精锐,长期与党项兵厮杀,一度让西夏陷入绝境。与金军战斗,表现如何呢?
 
太原之战,种师中、姚古、折可求军团,这些西军劲旅,被金军各个击破。
 
种家军能打,但纪律不行。士兵射箭一轮,就拿着一轮的饷银,否则拒绝射箭,甚至抛弃主帅,导致种师中阵亡沙场。
 
富平之战,张浚重新整顿西军,刘锡、刘锜、吴玠、吴璘、孙偓、赵哲上阵,18万宋军得到充足粮饷情况下,与5万金军决战。
 
这次战斗,曲端调教出来的泾源军非常勇猛,刘锜指挥这支劲旅,压着兀术的左路军打,战斗十分激烈。
 
无论是宋史还是金史,都承认兀术在刘锜猛攻之下,承受巨大的压力。但是,兀术就是不撤退,他硬抗宋军精锐,为娄室发起致命一击赢得时间。
 
刘锡、吴玠、吴璘、孙偓表现如何呢?宋史与金史都不记载,存在感很低,可知此时他们压根奈何不了金军,发挥作用有限。
 
富平之战,金军为何能赢?关键是体力与耐力,如果兀术挺不住,撤出战场,完颜娄室也没法逆转乾坤。
 
和尚原之战、仙人关之战、饶凤关之战,吴玠、吴璘兄弟也只是凭借地形优势击退金军,谈不上反击,更别说收复陕西。
 
吴氏兄弟防守作战,依托坚固防御攻势,在山地中反击金军,但依旧被金军顽强的作战风格震撼到了。
 
吴璘叹息:“披重铠,登山攻险,每一人前,辄二人拥其后,前者死,后被其甲以进,又死,则又代之如初。”
 
金军步兵身披厚重铠甲,攀登山崖进攻,冒着宋军石矢前进,丝毫不畏惧。前面的士兵阵亡,后面的士兵则拿过铠甲披在身上,继续往前冲,一个接着一个,可知有金军有多猛。
 
宋朝官员李邺感叹:“人如虎,马如龙,上山如猿,下水如濑,其势如泰山,中国危矣。”承认金军阵容整齐,士兵战斗力强悍,意志坚定,远非此时宋军可比。
 
10年灭辽2年灭宋,女真起初不过2千人而已,只能说金军真的能打,野战能力一流。不过,进入中原之后,白山黑水中出来的女真兵不断锐减,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战斗力就不行了。
 
王朝初年,但凡从战斗中成长起来的军队,战斗力都非常强悍。汉军、唐军、金军、元军、明军、清军都是如此,越往后就越差,且难以逆转。例如,多尔衮入关时清军所向披靡,到李定国两蹶名王,不过8年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